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宋朝能有这样的抗击打能力吗?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太平娱乐”的盛景。
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
老百姓在凛冽寒风中惴惴不安,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而惊慌失措的宋朝君臣早已是一片混乱了。宋朝君臣最大的特点就是,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意做主,在金兵的疯狂攻势面前,他们除了知道金军来势汹汹之外,并不清楚金军的进攻规模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能够阻挡得住金军,哪个地方可以抵抗多久。对于这样一个喜欢“太平娱乐”的政府而言,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没有一丁点儿心理准备。 。。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6)
十二月十六日,宦官太尉童贯从太原风尘仆仆地逃回了东京。一路上童大人真的很辛苦,据史料记载,逃回途中童太尉根本就没有坐下来吃饭,所有的饭都是在马背上吃的,乘坐的马也累死了几匹。路上也没有亲近任何女人,当然对于这么一个宦官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总之是跑得非常地快。促使童贯那么快回京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金人的那份宣战诏书,以及他得到了一份金人###宋朝的檄文。这两件东西告诉童贯一个可怕的事实:金人南下,不是为了小打小闹的那些土地和财富,不是来“打抽丰”占便宜的,他们疯狂进攻的背后,是为了废黜北宋天子,占领宋朝的所有土地。
这种天大的事情,绝非小臣敢于上奏。就连跑回到东京的童贯本人也不敢拿着这份狂妄的宣战诏书,轻易地上奏天子。这份宣战诏书里面说的宋朝的种种罪恶,“始作俑者”基本上都是童贯,宋徽宗一看到这份东西,也把童贯像张觉一样“函首安边”了,岂不是就惨了。这辈子女人是没有沾上,但是清清静静地享受一下穷奢极欲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追求的事情。
童贯实在下不了决心去给宋徽宗汇报,但是满城的大臣都知道童贯太师从前线回来了,好像形势不太妙,没有去见皇上。童贯于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态度,硬着头皮去见宋徽宗,其实他本人早就该下地狱了。
在童贯面奏宋徽宗的前几天,宋朝君臣已经知道了金人入侵的消息,并且知道了燕山府、河北河东的很多地方已经沦陷了。面临如此危急的局面,在十二月中旬,在军事上反应迟钝的北宋朝廷,在政策上也总算是做出了一些反应。
大臣们认为金兵的入侵是宋徽宗在政治上的失误造成的,建议宋徽宗应先降罪己诏,进行一下深刻的自我批评,说不准可以挽回人心,一致对外,挽狂澜于既倒。宋徽宗现在也不管什么面子问题了,同意了这个意见。这个罪己诏在得到宋徽宗的认可后,于十二月二十日,正式颁告全国。
在这份“告全国人民自白书”中,宋徽宗开展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军事指挥不怎么样,但是检讨写得不错。诏书中说:“自登基以来,言路闭塞,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奸佞掌权,宵小得志,缙绅贤良之人,陷于元祐党籍中受到###,政治###,世风浇漓。赋敛苛重,生民之财日竭;戍役繁剧,君民不堪其忧。无益于国计民生之事甚多,侈靡已形成风气。国家的财源已经被挖殆尽,而谋利者还诛求不已,戍边的士兵衣食不继,而冗官冗将却坐享富贵。灾异屡屡出现,实乃上天示警,而朕不知悔悟;天下百姓怨声载道,而朕深居宫中,丝毫不知。追思过去的过错,悔之何及!”
鸟之将死,其鸣也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贪官污吏在法庭上的时候,可怜巴巴以泪洗面地说:“当上了领导之后,忽视了政治学习,忽视了组织上的谆谆教诲,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组织上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我继续当官,继续骑在人民的脖子上作威作福。”
如果不是金兵的疯狂入侵,眼看着宋朝的江山社稷就要丧于敌手,宋徽宗这样的昏君怎么也不会放下皇帝的架子承认自己的过失。在“自白书”中他总结得很全面,坦白地承认了二十五年来的胡作非为。如果不是面临外敌入侵,估计历史上对宋徽宗的评价也不是很低的,至少他统治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若不是他做了这番检讨,后代的人还真以为他一贯是“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的呢!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7)
当然,宋徽宗的这道罪己诏并非单纯向国人谢罪,是为了通过自我批评,把全国人民对自己统治的怨气转移到对金人的愤恨上去。他很清楚二十多年来做了多少不得人心的事,以前他统治稳固,春风得意,日子过得不错,他根本不想承认。
到如今大敌当前,危及到了自己的宝座,为了收拾人心,他不得不屈尊承认。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罪己诏,大多为皇帝的权宜之计,通过这种方式收回人心,救亡图存,延存国祚。因此,宋徽宗还在诏书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号召人们上书言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且,号召天下的勤王之师前往东京汇集,准备与金兵一战。并且还答应,无论出身有多卑微,只要在未来的抗金战争中出力的,都可以加官晋爵,有大功劳的还可以拜为将相。
宋徽宗为了表示自己是认真悔过,并非敷衍搪塞,在痛心疾首一番之后,向人民承诺废弃所有的苛政:裁撤大晟府、行幸局、采石所、都茶场等压榨百姓的机关;罢花石纲;遣散朝庭闲散人员,削减宫廷用度以及侍从官;停止都城内外包括道观、宫观在内的大型土木工程;以前因为这些苛政强占的百姓的土地,都归还原来的佃户。总之,他把那些不得人心的弊政,一下子全部革除了。
宋徽宗这份临时抱佛脚的罪己诏,在国家面临危险的时候还是有些作用的。至少是对以前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且号召全体人民进行抗战。这有点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德国法西斯开始进攻十天后,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也发表了极富号召力的广播讲话,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号召全体人民“捍卫自己的自由、自己的荣誉、自己的祖国”,并且表示相信“我们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趾高气扬的敌人很快就会相信这一点”。宋徽宗的这个罪己诏从后来的形势来看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这边宋徽宗忙着革除弊政,那边金兵可没有闲着,进入十二月下旬以后,金军快速通过了三镇,即将到黄河岸边,形势越发危急。北宋政府的君臣朝聚朝堂,夜会私邸,平日里一个个都是能言善辩、八面威风,此时却是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到底是战、和、守、逃,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四派意见争议不休,宋徽宗也茫然无计。
这时,唯一可行并且可以救自己的好办法就是将家属遣散四方,在南方有亲戚的就去投靠亲戚,没有亲戚的就投靠下属,反正在京城里面当官都有地方的下属。不少政府官员已经开始转移财产了。汴水之上,无数船队络绎不绝,满载金银财宝,破浪扬帆,驶往东南的州郡。宋徽宗手下的这些大臣都是酒囊饭袋之徒,金兵离得还很远,不考虑如何退敌,就知道想这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官僚队伍关键时刻怎么能够指望得上。
十二月二十日清晨,也就是金兵入侵中山的当天,回来了几天的童贯与李邦彦商量后,知道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成绩再差也得要汇报给家长,终于下定决心入朝面奏宋徽宗。在皇宫里,两人畏畏缩缩、支支吾吾,费了老半天的劲,总算颤颤巍巍地呈上了那份金人的宣战诏书和那份檄文。
宋徽宗也知道童贯从前线逃跑回来了,只是最近的麻烦事情太多,还没有来得及顾上他。他不看那些材料还好,一看犹如五雷轰顶。檄文中说:“赵佶在当藩王的时候就包藏祸心,阴谋夺取天子之位。他不惜暗中借助宫廷之力,剪除自己的兄长,终于登上了天子的宝座,险恶之心肆意地发作,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