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到广州正是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之后,首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的阴谋破坏已出现裂痕,但表面上广东的局面仍然是国共合作,广州市面上还算安定。我们党在广州各方面都有些基础,也有一定的领导地位,总的说情况看来还不错,但是也有很大变化。我们党当初建议办黄埔军校,就是要在当中活动,建立革命武装。在这以前,学校中革命的力量与右派力量也有很厉害的斗争。学生与学生间的斗争已??形成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右派这几种力量。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联合,我们也很重视对他们做工作,彼此行动比较一致。国民党右派自形成西山会议派以后,就在黄埔军校反对共产党。在校的黄埔学生和已毕业出校的学生有两个公开的组织,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实质上是由我党领导争取国民党左派反对国民党右派斗争的群众组织。它一方面团结左派,一方面对右派斗争,在广州,这个组织也得到社会上的重视。另一个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组织领导的孙文主义学会。两派的斗争很激烈。黄埔军校毕业生要到工作岗位(主要是在部队),有个组织叫黄埔同学会。这个组织对黄埔毕业生的安排和使用有很大权力,它可以向上面介绍如何安排工作。那时部队发展很快,军事干部提升也快,但一般有个程序:军校毕业,首先当准尉见习,几个月后生少尉排长,再过几个月升任中尉,再过几个月才当上尉连长。如果进黄埔同学会工作,一进去就是少校军阶。所以,那时左派与右派争夺黄埔同学会领导权的斗争很激烈。会长由蒋介石自兼,下边做具体工作的岗位就成了争夺目标。当然,蒋介石所信赖和使用的始终是国民党右派。比如,我记得黄埔同学会当时的秘书长曾扩情(四川人),就很得蒋的信任,他从那时起,长期替蒋介石组织联络左派,成为蒋的亲信。还有杨阴紫(?)也是蒋的亲信。杨在一九二几年就死了。我们捉到了他,把他处决了。中山舰事件后,蒋以此为借口,向我党提出很多问题,甚至要求在部队和黄埔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都要公开身份,尤其是在部队中的党代表更要公开身份,重要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要撤换。并且下令同时解散“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蒋介石又要求军校共产党员一律退出国民党。对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领导屈从蒋介石的阴谋,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取消了青年军人联合会组织,在黄埔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全部由国民党内退出,公开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周恩来同志??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也就在此时离开黄埔。这件事影响很大,共产党员党代表这次被蒋介石撤换了很多。??来,黄埔基本上由共产党控制。蒋介石阴谋提出黄埔撤出党代表,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这一来我们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共产党员不好再在国民党的组织内活动,我们也不能再在黄埔公开活动了,因而左派活动一时陷于停顿。表面上蒋介石也要孙文主义学会停止活动,取消组织,就留一个黄埔同学会,其实,蒋介石的广东国民政府就是西山会议派如邹鲁、居正、石清扬这样一堆人,占着重要的位置。蒋介石的种种活动就是他们在支持,他怎么会取消这派人的活动!孙文主义学会不但没有同时取消,反而大肆活动。一时反动空气极为浓厚,右派气焰极为嚣张,掌握了黄埔同学会和黄埔军校的特别党部。 当时已??认识到公开身份这个决定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为扭转这个局面,决定以后再到黄埔的同志统统不再公开,都暗藏在国民党的组织里,以国民党的面貌,在黄埔重新开展国民党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因此,3月20号以后进校的学生一律不再公开共产党员身份。 我们入伍正在此时。1926年5月我考入黄埔军校,所以那时再进校的共产党员就不公开了,我是其中之一,才又重新开展了党在军校的活动。黄埔军校的教育过程分两个阶段:进校后先当入伍生,实际上是锻炼我们过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当时入伍生各团设在白云山麓,靠近黄花岗、沙河镇。沙河镇上常有小贩挑担卖的沙河粉,是很有名的。镇附近的山叫瘦狗岑,军校在那里搭了几排席棚,入伍生就在席棚里吃饭、睡觉、受训,过兵营生活。席棚的排列还是整齐的,床铺是用竹子搭的双层床,布置得井井有条。入伍生阶段就是要锻炼人习惯军人生活,严肃、紧张,动作还得迅速、整齐。清早听到军号声,立即起床穿衣,佩带好枪支、子弹、水壶,一共只给15分钟。吃饭要喊口令,??也不能先吃,10分或15分钟以后,又喊“立正”,没吃完也不能再吃了。每天日程排得很满。广东天气很热,出操时开始跑步半小时,枪械、子弹、水壶都挂在身上,只半个钟头,眉毛上的汗就滴得像流水。不叫“稍息”,??也不准乱动。上午出操,下午打野外,爬上山时还要冲锋。这样搞半天,还得跑步回学校。整天的操练,不仅衣服都是湿的,连子弹带也是湿的。就这么湿着一身也不休息就进饭厅吃饭,我们也吃得不少。那时身体很好,一身汗吃饭,吃着饭又出一身汗。晚上有点空隙,就到沙河去洗澡。满身大汗跳到沙河就洗澡。这样刻苦锻炼对身体很不错。现在年岁大了,还深感这些锻炼的好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黄埔军校到北伐战场(3)
入伍生在沙河有两个团。我记得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是在1926年7月9日,誓师大会由教育长方鼎英主持,我们都列队参加。黄埔的入伍生期??定半年,我到后只有三个月上下,广东即誓师北伐,当时学校是四期在校,没毕业就抽调一部分学生随北伐军出发。也从入伍生中抽部分人(一个中队,等于一个连)提前转到校本部,作为第四期学生。我便由入伍生抽调(或??过考试)到校本部转为正式学生,进校后就准备出师北伐。我编入第四期政治大队第四队。队长徐象乾(向前),队的支部书记为同队同学杨剑英。同队同支部同学有十多人,同支部的党员,记得有:李鸣秋(东北人)、张作兴(东北人)、李亭林(山西人)、王明源(湖北人)、樊量??(湖北人)、梁勃(湖南人)等,以后统没见过。现存的只有杨德魁(杨秀峰,山西人,重庆市委)一人。我们到后不久前三个队就毕业了,我们一个队到得晚,没有同他们一齐毕业。在入伍生期间除过党的一般组织生活外,没有特殊活动。到校后因为没有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党组织给我的任务是负责军校内的国民党左派的团结和组织工作,并与广州国民党上层人物建立联系,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当时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国民党内多数人是能和我们合作的。我们当时做国民党左派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宣传贯彻三大政策的精神,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对右派是进行斗争打击的。当时总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到北伐后才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我们决定重新组织左派,先从黄埔军校和广州做起,并联合国民党左派的首领共同组织左派活动,以争取他们支持黄埔左派的活动,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活动。当时和右派作斗争的焦点,一是军校的特别党部,这是在校公开活动的中心,是团结领导在校黄埔学生的核心。特别党部接受学校的领导,但它对学生的领导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是黄埔同学会,这是联系黄埔毕业和在校学生的中心组织。
当时军校中的党员同志,虽然由于身份公开,活动受到限制,但他们与广大同学特别是国民党左派仍保持广泛联系和影响。我进去后就和各连队的党员共同工作,很快就使工作开展起来。我们组织起国民党左派,首先改组了黄埔特别党部。军校特别党部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当时整个革命形势还是对我们有利的。我到学校后不久就被选进特别党部(内分两部分:执行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开始我在监察委员会,后来参加了特别党部的委员会,我们逐步取得了特别党部的全面领导权。我们更进一步打算改组黄埔同学会,但始终没能掌握黄埔同学会,因为黄埔同学会负责的人选是蒋介石以会长的名义指定的。这时北伐军已进到南昌,蒋介石对这种情况很了解,就一再号召学生要“团结”,不要互相“攻击”。但是,这种号召是没有用处的。前面讲到西山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