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人认定潘兴不会反对。
但是潘兴偏偏反对这样做。他认为,如果人家以一种难以忍受的恩赐态度来对待美国人,美国人难道还会以他们原有的热情和决心去战斗吗?如果美国政府默认美国兵无力单独与德军作战这样一种看法,那么美军的士气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与厌战的英军和法军结合在一起不会把美军也弄得厌战和泄气吗?如果美国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却没有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出现,那么将来在和谈之时美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也许换一位别的司令官,很可能少给人一些难堪而取得同样的结果。潘兴这个人即使在情绪最佳时也是不易相处的,而他在为一支独立的美军而力争时,更是又敲桌子又说刺耳的粗话。法英两国政府有时企图越过潘兴而直接胁迫美国总统作出让步,因为他们感到威尔逊的态度比较和缓,而且对具体的军事问题并不计较和关注。然而威尔逊总统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法国总理乔治·克列蒙梭多次想要福煦元帅设法迫使潘兴调离,但福煦却怕激怒美国人,始终不敢张口。
更令美国人感动和自豪的是,尽管英国人一直怀疑将一支独立的美国作战部队运到法国去有何用处,但是潘兴仍然顽强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支有着自己的战区的美国野战军。在这段难挨的日子里,潘兴为实现上述目标,陆续做出了几项重大的决定。
在编制体制上,潘兴确定一个美国师必须拥有979名军官和万名士兵,加上保障部队,总兵力约为4万人。而当时英、法、德等国每个师的正式编制是万人,霞飞元帅在美国宣战之初访问美国时曾建议美国采用同等规模的编制,因为欧洲军官们认为万名战斗人员是一名将军及其参谋人员所能指挥的最大兵力。潘兴对此不屑一顾,他坚信:为了使美国师具备进行持续作战的能力,确保它们不至于像英、法的师那样经常踌躇不前、无功而返,40个美国师就必须相当于其他任何大国的80个师。后来证明,潘兴的这个决定是很有远见的。
紧接着,潘兴又在训练方面花费了一番气力。他在法国建立了一些参谋和作战军官学校对美国军官进行训练,以弥补美国国内陆军院校系统所授课程的不足。各军办的学校既训练部队指挥官,又训练士兵。另有一些其他学校为各军的学校培训教官。还有为陆军各参谋部门、供应部门以及各兵种开办的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在培训战时人才、提高军官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久便在战场上反映出来。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3)
与此同时,由于战前实行死板的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潘兴发现很多美军师长的年纪偏大,其体力、精力都难以适应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不符合健康条件和其他条件的人清除了出去,而代之以一批“敢作敢为的武士型人物”。
经过这番整肃,美国远征军的编制更加合理,指挥人员更加精干,其战斗力明显提高。为此,潘兴不无自豪地宣称:“事实是我们的官兵肯定要比那疲惫不堪的欧洲人优秀得多。盟军的高级军官对我们训练不足的参谋人员和高级指挥官时有贬词,我方人员对之忍耐已久……现在我已用相当强硬的语言告诉盟军,我们对此种受辱地位已不能继续容忍,因此我希望不再听到此种胡言乱语。”潘兴讲这番话的时候,正值协约国节节败退、全面吃紧之际。1918年2月,鲁登道夫倾全德国之力,在西线集中了178个师,共计123万步兵、万骑兵、5500门重型野战炮和8800门轻型野战炮来对付协约国一方的173个师,共计148万步兵、万骑兵、6800门重炮和8900门轻炮。在空军方面,协约国约比德国强3倍。但德国在步兵师中装备的武器,如机关枪、迫击炮等,要比协约国强得多。为了抵消飞机数量上的劣势,德国空军使用了大范围的机动战术,在需要的地方集中使用他们的飞机。
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国步兵,以先进的战术弥补了兵力的不足。他们发明了堑壕对垒战中的渗透战术,以步兵营或者比营稍小的单位,组成突击渗透部队。这些部队均由一些战斗经验丰富、年轻力壮的精干人员参加,按预定计划,在战斗开始前利用协约国防御部队的间隙和薄弱部分,突入到协约国防御纵深之处;战斗打响后,由大部队向正面之敌发起攻击,而渗透部队则从后面切断其防御体系,再夹击已成孤立据点的前线防御阵地。这一战术运用说难并不难,说先进也未必有多高明,只不过在训练有素的德军官兵出色的运用下,才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德国参谋部于3月20日发起了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进攻,旨在打击协约国防御柱石英军。在这次战役中,德国再次使用了毒气。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渗透战术发挥了作用,德军突破了英军的第一道防线,迫使英军退到索姆河一线。同时,德军另派出一个师,径取法国首都巴黎,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而中途返回。
这次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战役,共进行了8天,德国突破了协约国防御阵地,在英国远征军的防线上嵌入了一块长40英里、宽60英里的突出部,英军伤亡16550人,被俘7万人,被缴获野战炮1100门,甚至英国阵地上没有来得及运走的200万瓶威士忌酒,也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法国军队则损失了万人。协约国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建立了单一的指挥部,对参战的协约国军队实行统一指挥。在法国总理的提议下,协约国一致同意,4月14日,法国的福煦将军被任命为在法国作战的所有协约国军的总司令。
德国依然幻想着早些取得战争的胜利,决定不给协约国部队以喘息之机,随即于5月27日在佛兰德发动了攻势。为了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同时决定在另一个叫做谢曼德达姆的地方,采取佯攻。此时,协约国已经研究出对付德国人渗透战术的弹性防御战术,即改变过去那种把主要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的做法,而是只把约1/3的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另外2/3放在防御纵深,一来可以防止被德军更多地杀伤,二来可以有利于向被德军渗透的地方实施快速机动。
但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后,担负谢曼德达姆地区防御的法军指挥官迪歇纳,却机械地照搬过去步兵教科书上的防御战术,把重兵放在前沿,致使德军的渗透战术再一次取得成功。进攻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布满守军尸体的防线,朝法军的后方挺进。
按照德国统帅部的原计划,这里的进攻只是牵制性进攻,前进到一定距离之后,在防守空虚的佛兰德发起主攻。但没想到担任佯攻的部队由于法军的指挥错误而进展如此顺利,鲁登道夫立刻随机应变,更改了原计划,命令德军在谢曼德达姆的进攻由虚转实,继续挺进。几天之后,势如破竹的德军又推进到几年前他们败走麦城的地方—离巴黎只有37英里的马恩河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4)
法军的撤退,使巴黎又一次暴露在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这时,潘兴将军率领的远征军奉命前来阻止德军的前进。美军的两个师(相当于4个英、法军师)乘火车火速赶到战区,与德军展开激战。这是美军的第一次独立作战,久经沙场的德国军队被初出茅庐的美国远征军击退,德军受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不得不于6月6日结束了攻势。
美军中表现最出色的要数第2师的第4海军陆战旅。在一个名叫贝莱奥森林的地方,当时守卫这一地区的法国军队已经撤退,并劝告正开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同他们一起撤退,但率领这支海军陆战队的美军指挥官威廉上尉却颇具美国西部牛仔风度,他一边骂着粗话,一边指挥他的弟兄们夺回已被德国人占领的防线。
经过3个星期的苦战,海军陆战队以重大的伤亡代价终于夺回了这片森林。连与他们作战的敌人—德国士兵,都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称他们是“鹰犬”。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的美军第2师9777人之中,就有5338人是参加这场战斗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可见战斗之惨烈。
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英勇事迹,法国政府命名这座已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现在这片森林又重新长起,并在名义上归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一战中在欧洲大陆阵亡美军将士的一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