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林禅机-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书发出之后,宣帝即刻派出众人潜伏并探听齐王被削除兵权后的怨言反状。
  没想到,此后数日里,几拨人的几番撩拨,竟未获得齐王的怨言或别的什么证据。
  宣帝开始寝食不安了。
  乍登大位,帝座未稳,如今已削除齐王实权,只恐别的叔父诸王因此而设防,一旦暗中勾结,一夜之间,江山易主矣……
  这几天,宣帝正为齐王蛰伏不动,一时又抓不住他谋逆的证据而感到焦虑之时,宇文孝伯进殿禀报:豫州一带大旱之后继而大涝,瘟疫横行,请陛下下诏赈恤。
  宣帝准诏后,见孝伯转身离开时,又从后面叫住了:“郡公,先帝驭驾宾天,蒙郡公多方辅佐于朕,社稷朝廷方得内外平安。时下,朕今尚有一桩忧患,每每念及,寝食难安,不知郡公可愿为朕谋划?”
  

第二十八章 齐王之殇(5)
宇文孝伯道:“陛下,臣既受先帝之托,又有公职在身,为朝廷陛下分忧解难,臣责无旁贷!”
  宣帝道:“郡公,当年宇文护擅权之时,齐王便与奸相狼狈勾结,陷害良臣。先帝亲政后,齐王阳奉阴违,朕的皇祖母叱奴太后丧制期间,他表面痛哭流涕,回到自家府上却饮酒食肉无异平日!近日,朕闻听,他对朕多有不敬之词,而且还欲串通他人谋朕性命。朕一人身生倒也无惧,只恐奸人一旦得逞,朝廷社稷必生动荡。公若能为朕解除此患,朕即诏郡公取代齐王爵位。”
  孝伯闻言大惊失色:陛下亲政未足一月,便要诛杀自家叔父、国之功臣,还把自己当成势利之辈,竟要利用自己去替他谋取齐王的性命!
  孝伯伏地顿首叩求:“陛下,先帝有遗诏,不得滥诛骨肉。齐王既为陛下叔父,又系功高德茂的社稷重臣。陛下若无故除之,臣又顺旨曲从,为臣则是不忠不义之臣,也陷陛下为不孝不仁之君,恳请陛下恕臣不敢领命!”
  宣帝见说,顿时懊恼起来。明知他与齐王原为一党,却如此贸然地将如此机密告知于他。怕的是,他不肯替自己谋取倒也罢了,一旦事有泄露,必致大祸骤生!
  宣帝沉吟了一番,末了才怏怏不乐地说:“郡公不要多心。其实,朕也不过只是一时忧患而已。但愿齐王之心一如郡公,也像郡公一样对朝廷社稷忠心不二。郡公,今日你我君臣所议之事,郡公万不可外泄,致骨肉相残,有负先帝。”
  宇文孝伯满面是汗地伏地叩禀:“陛下放心!臣有多大胆子?岂敢以虚妄之词离间陛下骨肉?”
  宣帝见说,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待宇文孝伯退去之后,宣帝越思量,越觉得自己今天实在有失冒昧!万一事有泄露,必将酿成社稷动荡,内乱骤起。
  他犹如困兽一般在殿内左右徘徊,苦苦盘算诛齐王之计。
  这时,正好于智和郑译一起上殿奏事。因见宣帝满腹心事,烦躁不安的样子,二人忙问陛下有何烦恼。
  宣帝将事情告知了二人后,郑译的脸色一下子苍白了:“陛下,臣料到,宇文孝伯一定会泄露此事!”
  宣帝阴着脸说:“朕也正在忧虑此事。看来事不宜迟了。只是,至今尚未拿到齐王谋逆的罪证,如何是好?”
  于智禀道:“陛下,此事有何为难的?臣能为陛下谋之。”
  “哦?不知于将军有何万全之策?”
  “陛下!先帝崩驾,陛下乍践大位,根基未稳,对大位阴怀觊觎者,行止必有异常!臣请陛下恩准臣及臣的属下日夜守候监视于齐王府周围,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之人出入王府,即使抓不住谋反的实据,只要疑有谋反之兆,陛下一样可以下诏捉拿,何患除奸无名?”
  当年,宣帝尚为太子之时,因吐谷浑一战无功而返,被先皇武帝杖责,连累郑译等人被削除官职,从此开始重视兵法武略,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招揽了一帮子自己的心腹武将。其中,姑父之弟于智,胞妹奶娘之子、少林武僧释慧忍等人,俱是武艺高强且精通兵略之将。在后来的太子率部###吐谷浑和突厥之战中,几番建下奇功。
  宣帝亲政以来,朝廷诸多机密,于智和郑译多有参与。
  一直沉思着的郑译也认为此计可以一试。
  于智接诏后,依计派人日夜监视在齐王府外。
  不出两天,果然有所收获:已被收夺兵权的齐王府上,大将军王兴,开府将军独孤熊等几位齐王当年属僚武将,竟频繁出入!
  于智据此断定:齐王正在暗中联络武将,此举背后必有异谋!
  他将此情奏禀宣帝,宣帝召郑译等人上殿密议。
  郑译道:“齐王乃大泽之龙,虽一时蛰伏不动,一遇风雷激荡,必当乘风而起。然而,他对大周毕竟有着旷世奇勋,加上他背后又有宇文神举、王轨、宇文孝伯和陛下的叔父诸王支持,若要动他,不发则已,一发必中才不致酿成诸王和齐王党羽因惊而生变,使朝廷骤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八章 齐王之殇(6)
王端和刘昉二人和郑译一样,俱是太子当年吐谷浑之战后同被除官者。众人对齐王和王轨一党俱是憎恨已久。如今,听说陛下要诛除宿敌,无不欢心拥赞。
  刘昉道:“陛下!齐王武艺高强,战场之上,一人入阵,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欲除此人,可效先帝当年诛杀奸相之计,先以计谋诱其入宫,多用武艺高强的卫士,各藏短剑,埋伏于内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可保万无一失。”
  王端道:“诛杀逆党齐王之后,陛下可一面诏告天下,一面同时下令捕拿齐王的同党王兴、独孤熊等。只要除去齐王,不仅可震慑宗室诸王中怀有异图者,就连王轨等人,因群龙失首,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宣帝决定依郑译之计:为使齐王不致生疑,先诏小冢宰宇文孝伯进殿,命他前往齐王府来回通达圣旨:“郡公,朕这几日躬身反省,以为郡公前番之言深有道理。朕今欲变动朝廷要职,朕以为,三公要位应属亲贤,朕欲授五叔齐王为太师,九叔陈王为太傅,十一叔越王为太保,不知五叔以为如何?请郡公代朕问候并代为传询。”
  前番,宇文孝伯见陛下刚刚继位便要诛杀齐王,心内又惊惧又寒心,几天来日夜忧惧,惶遽不安。齐王一向与他们几人友好,宣帝既如此记恨旧事,便决不会只记恨齐王一人。齐王一旦被除,接下来该轮到王轨和他们这些人了。
  今天午朝之后,见宣帝将自己召来,言语诚恳,神情真挚,想他似有省悟?见他又提出欲拜诸位叔王为三公要职,心下不觉感到几分安慰,于是欣然答应前往齐王府代为传询。
  其实,此时的齐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心雄千古的齐王了。早在几年前,在六弟卫王被他一母同胞的皇帝四哥诛斩之后,又一并诏命将六弟满门老少尽皆诛斩的那一天起,齐王便已惊得魂飞魄散了。
  从那时起,齐王便骤然觉得:自己与卫王的生死之争,表面是除掉了自己一个劲敌,说不定,却是丢了一张盾牌、折了一只臂膀哪!
  从此,他便逐渐悟透了命运定数,懂得了以韬晦和忠勇而自保——在先帝四哥那双鹰一般犀利深邃的眸光下,他深感自己威名日重,继续伴侍天子左右,恐怕终会有不测发生!故而,每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常常思虑全身退隐之计。
  后来,当武帝亲征北藩之时,他便以身患疾病为由而呈表辞官。
  不想,先帝四哥登时便沉下了脸:“同胞骨肉尚且如此顾及自身,他人外姓,谁又情愿为朕和社稷效命?”
  齐王闻言骤感惊恐:他越来越捉摸不透皇帝四哥了!于是,也只得强打精神,率军北上。
  早已心生退意的齐王,在先皇武帝驾崩的那一天,就已经抱定了迟早辞官的主意。因见宣帝继位不久,怕骤递辞呈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所以,后来宣帝诏敕削除自己和诸子的军国实权时,他不仅没有感到不满,反倒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他满心以为,如此一来,自己阖府老少从此再不用担惊受怕,也可以放心踏实地安身养命了。
  他发觉,他的对手杨坚,才是真正的智者!
  自从被除官职闲居在家,他每天或是栽栽花,或是下下棋;或是孝奉老母,或是含饴弄孙,日子倒也过得怡然自得。
  因见好友宇文孝伯来到王府,齐王实在感到喜出望外——自宣帝继位之后,为着避嫌之故,有意疏远了往来。然而,虽多日未见,彼此心下却是常惦着对方的。
  齐王一面命人上茶上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