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
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
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
绾(音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
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秦
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
“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
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李斯的
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
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
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
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
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
也有好几种写法。
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
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
的标准全不一样。
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
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
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
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
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tián)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
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
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
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
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
年,蒙恬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
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
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
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
影响朝廷的威信。”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
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
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
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
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
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
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
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
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
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苏离
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47 博浪沙的铁椎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
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
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
十二个二十四万斤重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一种乐器)。他以为兵器收完
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还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
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
国贵族有个怕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有一天,到了
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
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
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发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一
定要把那个行刺的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没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
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
汉,一心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
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
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
伏起来。一筹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哪儿知道这一椎
砸得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
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报仇的
机会。
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
穿着一件粗布大褂,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
缩,他的一只鞋子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
上来。”张良很生气,简直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
头儿,就勉强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那老头儿竟连接也不接,只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
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
子给他穿上。
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真把张良楞住了,心想这老头儿可有点怪。他盯着老头儿的背
影望着,看老头儿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很乐
意教导教导你。
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是个
有来历的人,赶紧跪下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一到那边,老头儿已
经先到啦!他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来,怎么反
叫我等你呢?”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
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
见到那老头儿。
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