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
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
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
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
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
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
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
传到现在。
31 张仪拆散联盟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
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
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
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
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
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
主张,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
在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
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
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令尹家看张仪穷,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
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
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
“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张仪说:“只要舌头在,
就不愁没有出路。”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
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
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
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
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靳音jì
n),求见楚怀王。
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
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
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
岂不是两全其美。”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
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
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
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
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
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
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
算晚。”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
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
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
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
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使者回来一
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
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
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
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
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
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
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
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
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
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
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
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
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
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
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
大家反对,怎么办。”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
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
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第二天上朝的时候,
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
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
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
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
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
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
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
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
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
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
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
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
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
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
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
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
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
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