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山一发-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民间对中国革命抱持友好态度,但政府则未必如此。从政体问题来看,日本希望同是帝制的大清国当邻国,若邻国是个经由革命而诞生的共和国,则彼此之间可能较易产生紧张关系。
  另从国家利益来看,邻国若是弱国,当然较令人觉得安心。现今的邻国正处于立宪君主(保皇)派与革命派之争。日本的真心话是欢迎一如往昔的保守帝制,但那已是落伍的想法。如今至少也希望邻国能以日本为借镜而成为立宪君主国。
  孙文知道自己的“革命派”路线未必会让日本怀着好感。
  孙文经常感谢宫崎滔天这类的民间支持者,但就国家而言,日本却可能成为革命中国的敌人。
  在此次旅途中,孙文闻知宫崎滔天身体不适。消息来源是在加拿大的联络人冯自由,此人是冯镜如之子,孙文第一次起义失败亡命之际,在横滨曾受到冯镜如庇护。冯自由在加入兴中会的成员中年纪最轻(年仅十四岁),后来就读于早稻田。
  ——经济状况好像也不佳,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冯自由说道。
  ——这样可不行!
  孙文担心这位盟友。
  他自己在槟城的妻子染病,子女的学费亦告急,只得向住在吉隆坡的党的经理邓泽如交涉,希望能稍微调高原本每个月一百元的生活费。
  即使自己如此拮据,却见不得盟友宫崎滔天陷入困境。孙文写了一封信给滔天,提及自己设法凑了一百日元相赠,请其至横滨的华侨永新祥商店向林清泉君领取。该函的日期为阳历四月一日,正值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之前不久。
  在英国,能再见到恩师兼救命恩人的康德黎博士自是人生一乐。孙文去到康德黎家,相识的女仆出来迎接,边微笑边说道:
  “刚好有一封你的电报送达。上头全是些数字。”
  那是一封来自中国的电报,收信人仅写着:
  ——
  伦敦的电报局大概也不晓得要送给谁才好。既然是中国人,那就送到了公使馆。
  公使馆似乎也感到困扰,之前也曾发生过,于是将电报就近送到康德黎博士的住所。
  康德黎不在家,康德黎夫人不知是否该收下。
  ——我不知是否该收下。我先生不在家,说不定稍后会退回电报呢!
  她事先说明有可能会拒收而退回电报。
  也不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既然是电报,当然是急件。孙文打电报时,总是先用汉文写下电文,再翻阅那红色封皮的笔记本,将之改成数字。
  康德黎家中的一隅放置着孙文寄放的行李。那本红色封皮的笔记本就和几本书摆在一起。
  想必是急件,孙文肯定会取出红色封皮的笔记本,立即将那些数字译成汉字。康德黎夫人想自己先行译出电文,以便节省孙文的时间,但她不会读汉文,只约略能看懂,并用歪歪斜斜的字迹照抄下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此即中原(3)
电文内容不长,康德黎夫人便用此法抄译下来。
  虽不懂其意,但之前也曾发生过,她猜想可能是以救孙文为使命的某个人所拍发。
  隔了两个钟头,孙文偕康德黎返家。康氏家人和孙文间存在一种默契,即不谈论革命话题或隐私之事。因此,对电报内容康氏夫妻未开口发问。
  “哦,这电报送来时就已经译成汉字了吗?”
  孙文边微笑着边问道。
  康氏夫妻从刚才起就关心电报之事,一直观察着孙文的表情,见他展颜一笑,两人才如释重负。
  “是我!虽不知其意,但一个字一个字照着抄下来。”
  康德黎夫人答道。
  “这字写得很漂亮!要说这是出自第一次写汉字之人的手,大概没有人会相信。”
  孙文夸奖道。
  “是秘密消息吗?”
  康德黎夫人忍不住问道。
  “不!”孙文摇摇头——“是推荐我担任共和国总统的通知。”
  “你会接受吧?”
  康德黎博士问道。
  孙文偏着头想了一下后答道——“是的!若现今并无适当人选,那我就暂时答应担任。”
  “真不敢相信!”康德黎张开双臂说道——“公使馆只需译出电文便知内容,却偏偏大费周章送来这里。”
  “因为他们人在外国,较具有国际观,明白世界的大势。清这个王朝也总算走到尽头了。”
  孙文说道。
  大清国的驻英公使在去年八月之前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其后由刘玉麟接任。刘与孙文同是出身广东香山县,早期留学美国,归国后曾任李鸿章的家庭教师。后来在共和国成立后,他仍担任驻英公使一职,是个了解大势的人物。将电报送交孙文一事显然是经过他的批准。
  此一电报拍来之际,清朝尚未覆亡,革命派拥黎元洪为都督,并为拉拢新军的大部分成员,甚至也有意要拥袁世凯复出。
  孙文在康德黎家中接到电报后,从伦敦拍发回电给上海的“民国军政府”,表示自己赞成由黎元洪或袁世凯担任新政权的总统,总之希望国家的基础能够稳固下来。
  十一月二十一日,孙文从伦敦抵巴黎。十一月二十四日,他从马赛搭船回国。
  清朝政府除起用袁世凯外,别无他策。摄政王虽极力阻止起用曾背叛兄长光绪帝的袁世凯,但若是这样就无异于亡国。
  武昌失陷后,满洲集团的唯一求生之道就是行立宪君主制。但满洲人岂甘心当一个放弃实权而徒拥虚名的君主?
  革命派连立宪君主制也不肯同意,坚持创立共和国。简单地说,南北僵持而形成了对立场面,孙文身为对立中的南方代表,亦即革命派的领袖步步进逼。
  十二月十五日,孙文所搭之船抵新加坡,三天后的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的英国租界召开了一场南北议和的会谈。
  不久船抵香港。是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事。当然,自第一次起义便是同志的陈少白亲自前来迎接。
  广州已被革命派控制,胡汉民当了军政府都督。胡汉民与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特地从广州前来迎接。
  最令孙文喜出望外的是,身体不适且生活拮据的宫崎滔天也特地来到香港迎接他。
  “宫崎先生,近来可好?”
  孙文握着宫崎的手,用日语说道。
  “好好,谢谢,谢谢!承蒙你帮了大忙。”
  宫崎说道。帮了大忙是指孙文从温哥华托人送来百元赠金一事。
  在上海的租界召开的南北和议根据速记记录,双方仅见了面,随即散会,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文明书局所议定的一份密约。十二月十八日,船抵香港时,孙文便获知该密约的内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此即中原(4)
密约包含下列五项:
  一、组织共和政体。
  二、优待满清皇室。
  三、由最先推翻满清政府者担任大总统。
  四、优待南北汉满军有功劳者,不追究战时杀害敌军之罪。
  五、召开临时国会,恢复各地秩序。
  此一密约是由黄兴派遣的顾忠琛和北洋军的密使廖宇春所签订。
  这密约不啻答应“让袁世凯当大总统”。焉有人能抢先袁世凯推翻清政府呢?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师团)并配置新军的这项计划原是袁世凯所拟。除此一新建陆军外,中国别无其他兵力。要让中国成为共和国,最快的快捷方式便是说服袁世凯归顺。
  在此之前,孙文等人一直在暗中对新军施以革命教育,若袁世凯肯归顺,则此事便可公开实行。
  倘能如此,像三月二十九日那样因未及时绑上白布条而导致同志相残的悲剧便不会发生。
  孙文也从伦敦拍电报,清楚表明自己的意思,共和国总统由黎元洪或袁世凯来当皆可。但赶来香港并登上船只的胡汉民却突然说道:
  “逸仙兄,你似乎是打算赴上海,但我反对。你根本不知道袁世凯是何等人物。”
  “我明白展堂君(胡汉民)的意思。谭嗣同等人被杀是因为遭那人出卖,保皇会的一群人对他也恨之入骨吧!然而,现在我们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让四亿百姓发生流血惨事。若能利用他来达成此一目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孙文说道。
  孙文早知,众同志必然会围过来群起阻挡上海之行。他决定不惜多费唇舌,要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个明白。
  “我的意见与克强(黄兴)相同。我对克强说的也是同样的话,看来也只得送逸仙兄赴上海了。但请务必留意那个冢骨(墓中骸骨,指袁世凯)!”
  胡汉民说道。“冢骨”一词是保皇派人士骂袁世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