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亿人生活在丧失体面的贫困中。从不同的角度来看,65%的印度人依靠农业生活,但他们对印度GDP的贡献还不到18%。和许多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样,因为独立,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在加快。尽管英国人自己的农业部门表现抢眼,但他们在印度的农业改进上投入却很少。20世纪60年代,印度的生育率开始下降前,霍乱、天花和疟疾的消失延长了印度人的寿命,增加的人口消耗掉了20世纪50年代的所有经济增长。为了应对僧多粥少的新马尔萨斯危机,西方援助组织开始摸索避免饥荒的速成方案。
美国新政前的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HenryWallace)说服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从拉丁美洲开始救助饥民。洛克菲勒基金会参与了进来,在墨西哥建立了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MaizeandWheatImprovement,简称ICMW),在菲律宾建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简称IRRI)。他们依靠遗传学家的技能开发出了新品种的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些新品种的作物可以施新肥料,种植期也短,而且植株粗壮的茎能承托起更重的穗子。诺曼博洛格(NormanBorlaug)和华莱士一样,是一名来自爱荷华州农场的男孩,他在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方面实践经验丰富,他因改良的新品系的小麦和水稻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从1963年开始,福特、洛克菲勒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简称AID)带着这些种子到达了西南部从印度的旁遮普地区一直延伸至土耳其的小麦种植带。很快,这些高收益品种将亚洲1995年的谷物产量提高了一倍,被誉为绿色革命。尽管耕地仅增加了4%,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却翻了一番。饮食的改善明显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第43节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三世界的这些农业进步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许多农民过度地使用水和肥料,加剧了环境的退化。农村地区的不平等现象有所增加,因为许多贫穷的农民对新种子和施肥技术置之不理。农业改进者带来的大丰收致使粮食价格下跌,穷的因此更穷了,这与三个世纪前英国农业革命发生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20世纪90年代,赢了个开门红后,绿色革命的脚步开始有些迟缓。政府不再资助新的灌溉项目,也没有再给农民借钱,而且没有建立必要的交通枢纽,把收获的粮食送去城市市场。它还影响了研究。
尽管经济增速升至两位数,但是如今的印度仍有一半儿童营养不良,对公共卫生项目的需求至关紧要。不过,在印度西南部颇受赞誉的喀拉拉邦,人们的平均寿命和文化水平几乎与美国相当。喀拉拉邦作为典范,喜忧参半。左倾的邦政府在健康和教育方面投入了巨资——效果很明显,但是因为当地就业机会很少,所以每年都有近200万年轻人出国。这些在迪拜及其周边地区工作的工人从他们的第二故乡寄回的汇款占喀拉拉邦年收入的1/4。除了印度,从迪拜汇回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所有汇款加在一起每年合计有650亿美元!
除了美国,印度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鉴于其土壤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印度可以为它的人民和全世界提供丰富的蔬果。不过,印度的大部分耕地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阻碍了高产种子和改良肥料的引进。另一部分人却得为季节性洪水而苦恼。印度和中国未来都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印度已经开始进口稻米和谷物,这向世界粮食价格施加了更多的压力。这些进口粮食刺激政府提高了谷物的收购价格,从而鼓励了农民扩大生产。过去20年,农村面临了非常严峻的危机,几十万农民因绝望而自杀。总理辛格承诺,政府将采取行动,缓解农村的苦难。
印度看似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容纳制造业和农业,可事实上农民和制造商在土地使用上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印度汽车制造商塔塔公司(Tata)拟订了计划,要在恒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区建立一家工厂,这片区域土壤肥沃,农民每年可以收割两季水稻,还能种植一些田园蔬菜,而且通过新的国家公路,所有东西可以很容易地运去新德里。这在塔塔公司看来是非常理想的地理位置,但是示威者却成功阻止了工厂的建设。冲突显现了印度农民的战斗力,也标志着新的强大的发展制造业的行动。印度与它的亚洲竞争对手及邻居不同,它首先关注的是国内市场,而不像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那样优先选择出口。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美国强鹿(JohnDeere)、LG电子(LGElectronics)、埃萨集团(theEssarGroup)、本田、丰田、日产、摩托罗拉(Motorola)、通用汽车和惠而浦(Whirlpool)在印度都投入数百万美元建立了工厂,用来服务它们众多的消费者以及巨大的出口市场。政府预测,印度每年的国外投资最高将达300亿美元。印度的新消费者也给国内的汽车市场加了加温,现在印度是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福特、通用汽车以及日本的三巨头在印度每年都是大卖。超过1/3的消费者正在购买他们的第一辆汽车。超过90%的印度人在他们汽车上的预算不到15000美元,所以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决心把五座客车的成本降至2200美元!而另一个印度汽车公司马恒达(Reva)则为印度人民提供电动的双座掀背车。21世纪的环境和经济问题使印度汽车制造商的前景看好,因为他们一直专注于生产便宜的节能汽车。马恒达汽车公司计划将它的电动车推向欧洲市场,并且已经获得了欧共体的认证证书。
印度的人394口活力使其可与中国竞争,而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在缩减下一代工人的规模。到2030年,印度将会把中国推下世界人口第一的位置。2013年,印度20~24岁、进入就业市场的男女将达到1。16亿,而中国只有9800万。印度一半人口的年龄在25岁以下;18岁以下的占到40%。1950年,29%的世界人口在城市生活;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而印度是先锋。辛格曾承诺用数十亿美元来翻新印度的63个城市。计划是用体面的生活吸引穷人走出压抑的市郊。海得拉巴已经完成了都市美化,而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也进入了蓝图设计阶段。印度持续数年8。8%的经济增长率是实现这些雄图伟业的基础。如果坚持下去——这个艰巨的任务——到2016年中,印度1万亿美元的经济将再翻一番!
第44节
年轻的印度消费群体
印度贴近美国,是世界顶级的消费国;印度的国内消费占GDP的64%,相比之下,美国是70%,日本是57%,欧洲是54%,中国是38%。印度零售贷款占银行所有信贷的1/4。中国是储蓄国,印度是消费国。银行针对这一当代现象,充分利用了美好的民俗方式,它们雇用鼓手对那些拖欠付款的债务人演奏小夜曲。而这些鼓手现在得加班加点了,因为印度的债务人陷入了信贷紧缩的困境。与此同时,印度人开始存钱,去年印度的储蓄率从28%增加到了35%。印度银行的保守政策也开始控制它们的支出。2008年,西方的全球金融中心崩溃时,印度人的智慧显现出来。印度银行业的领导人在与西方进行对比时,强调了它们的克制:少之又少的住房净值贷款,没有证券化抵押贷款投资,没有次级抵押贷款。印度银行没有一家倒闭,或是接受政府的救助资金,但如果印度银行在紧紧拥抱他人时不够谨慎,那么即使再强大也会被摧毁。
制片和消费或许很相称,因为印度电影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印度电影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宝莱坞。印度体育也被拽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坑。在印度,板球最受欢迎,板球的全球总部因此从伦敦旧的贵族板球场搬到了孟买,毫无疑问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众多球迷。印度这一代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着不错的收入,所以他们可以马不停蹄地买衣服,买CD/DVD播放器,买彩电、空调和厨房设备。印度的新超级富豪争相购买香奈儿香水、伯爵手表、路易威登手袋和罗塞蒂鞋,现在这些品牌都在印度开了专卖店。
手机的普及改变了零售业。印度人是热心的消费者,他们想用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