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4:选自《戴德生——挚爱中华》
* 注5:参见《圣经—马太福音》,彼得立即放下渔网跟随耶稣。
孔子的“勒马悬崖”
作为中国人,要问一个问题:柏格理和其他外国传教士不远万里,离乡背井,出生入死,来中国要干什么?他们不图名,不谋利,口口声声地要拯救中国人的灵魂,这些外国人,为什么这样关心和他们毫无关系的中国人的灵魂呢?
原来,这些传教士认为中国人不信上帝,是走迷了路,而且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因为不信上帝 ,正在毫无希望之中走向灭亡。
戴德生在他的《中国的属灵需求》一书中以英国人的严谨做了精确的计算,并用英国人容易理解的画面把中国人的悲惨处境展示给他的同胞:
如果中国人每日排队经过你的面前,以每天走30里的速度计算。他们不断的走,日复日, 年复年,也需要走上17年零3个月,这条人龙才走得完。”
问题是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龙将要走向那里呢?戴德生一点不怀疑这些人正在走向灭亡。在他徒步到中国泰州办事的途中,戴德生一边沿途观察,一边不停地思索:
这里每隔两三里就有一个乡村或集镇。千千万万人在这里出生、长大、死去,从来没有离开家乡半步。令人想到这里,就感到非常痛苦。
戴德生痛苦什么呢?他痛苦这些人不知道福音,而不知道福音,这些人唯一的结局就是灭亡。在描述过这些悲惨的景象后,他狠狠地敲打他祖国的基督徒:
你们能否袖手,坐视不救,眼见这千万人走向灭亡?他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传福音。但英国人民却清楚地知道,使英国有今日,也使我们有今天,全赖这福音。
最后,他给他的同袍说起主耶稣的教导:
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原来,基督教认为,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只有相信上帝,他的灵魂才能得救,死后才能上天堂。天堂是人死后能去的最美最好的地方。而不相信上帝,人生的结局就只能是永远的灭亡。
这些传教士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他们谈论的死后如何如何的问题是无稽之谈。他们极其重视的属灵问题,中国人并没有这种需要。正应了一句话“热脸碰到了冷屁股”
我的同学波波信誓旦旦地说:我就想下地狱。
儒家的孔子是中国人的榜样。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当他的学生向他请教“死”的问题时,他一句话打发了他:“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不是不信,孔子是不语,不语不等于不信。不语一方面是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一方面是希望他的学生不要分心,集中精力做事。孔子的兴趣不在宗教,他是一位政治学家和伦理教师。他极有可能读过《圣经》的里面的箴言篇,并吸收箴言里的部分真理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因为从最近的历史考据看,远古人类的交流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密切;所罗门《箴言》作于约公元前1000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世纪。400多年的时间足以让《箴言》传到中国。
孔子不让中国人纠缠“死”的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很复杂,想不清楚,不仅想不清楚,而且脑袋越聪明,越想这个问题,脑壳越糊涂。而不去管这个问题,似乎对个人和社会夜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毫无疑问,孔子这一“勒马悬崖”,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让中国人民具有入世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却把中国人民永远置于悬崖边上。
因为,“未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就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就不能行出正确的方向,不行出正确的方向就不能进入天堂,不进入天堂就要下地狱。
而地狱是人活一生的最悲惨的归宿。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人有灵魂,如果真的有天堂、有地狱,那孔子的“勒马悬崖”就太可怕了。
这就是100年来东方人和西方人最难相互沟通的地方。
但我们现在知道,即使撇开灵魂、天堂、地狱不谈,信仰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永久和谐社会其实大有益处。很多人将美国的富强归结为有一部好宪法,但美国人不这样看。乔治&;#8226;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告诫美国人:
理性与经验让我们不可以幻想,丢掉信仰的原则而国家道德会大行其道。
约翰-亚当斯说:
我们的宪法仅仅是为有道德与宗教信仰的人民而制定。
如果美国人不信仰上帝,再好的宪法又有何用?
“早闻道,夕死可矣”。我们无法了解孔子这位文化巨人的真实想法,是感慨明白人生真理的艰难?还是表明追求真道的决心?或者,是为自己穷一生的努力,却一直未能找到真道的叹息?
同学同行,何其美好
1887年1月27日,柏格理和他的同学,小他两岁的弗兰克,抱着拯救中国人灵魂的抱负,从荷兰南部的提尔堡上船,3月14日抵达上海吴淞口。
到上海后,当时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的柏格理和邰慕廉,受到中国内地会传教团的欢迎与关照。两位新来的传教人士立即送往安庆的小型语言学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学习。
学习的第一步是穿上中国服装,染发、戴假发,学习中国的风俗习惯。
柏格理学起汉语来极其勤奋。不到三个月,柏格理即能同中国人做简短的交谈。柏格理硬是把像顽石一样的汉语咬了一个豁口。
这一年,柏格理24岁。他为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柏格理”,含儒家“格物知理”之意,字明星。弗兰克取名邰慕廉.
柏格理以优异的成绩从语言学校毕业之后他和邰慕廉被分配到传福音的最前线,中国西南人迹罕至的乌蒙山腹地,地处滇、黔、川边的云南昭通。
后来,柏格理果然成为20世纪中国乌蒙山区最为耀眼的明星。
长江三峡遇险
1887年11月12日,柏格理、邰慕廉和另外四个传教士溯长江而行。他们先坐轮船到汉口。从汉口开始,他们改乘一条本地的可供居住的小船,这是一条非常舒适的船。船上有四个房间,位置靠前的一间为餐厅和起居室。船每天只行驶约30公里,因此,有时他们四个人还可以上岸散步或是去攀登岸边的岩石。三峡美丽的风光让他们常常流连忘返。
这一年的12月13日,他们的船达到了著名的险滩倾天滩,这是当时过往船只必须经过的两大险滩之一。当通过这处凶险的湍难时,这个传教小团伙突然遭遇到灭顶之灾。伯格里用他诙谐幽默的文笔写到:
突然间,前面甲板上传来一阵惊叫,大家顿时乱做一团。怎么回事?船身正在向左倾斜!人们几乎无法站稳!我们冲到房间的右边,企图增加右侧的重量,以保持船体平衡。大江一定在嘲笑我们的痴心妄想!
顿时,江水涌入舱内,淹没了一切。……我使尽全身力气,使着一点一点地朝舱门挨去,但是,洪水怒吼着,重重地将我扑倒。转眼之间小船及小船上所有的人和物品都被滔滔的降水吞没。我们走投无路,既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更无法向上移动。不过,我们并不害怕,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是在上帝的召唤下来到中国西部的传教士,上帝绝不会让我们在这里淹死的。’
狂暴、愤怒的江水撕咬住我们的小船,把他撕得粉碎,甲板、垫子、船桨、桅杆等被冲向四面八方。我们才得以挣扎出水面。我发现万斯通夫妇手拉着手抓住一只木箱,在奋力反抗。邰慕廉下落不明,连影子都看不到。身上穿的中国式棉长袍灌足了寒冷的江水,把我们使劲地往下拖、往死神那里拖。
……
船工们用力地摇着红色的救生船赶来救他们。拉住柏格理手的那一刻,船夫笑了:“啊,原来是洋鬼子。”
伯格理心急如焚:邰慕廉、邰慕廉、你在那里?船工们拼命地划船四处寻找。伯格理都快要绝望了,才发现邰慕廉全身湿透,狼狈不堪地爬在岸边的一块礁石上。
这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他们穿着湿透的衣服和寒冷,冷的全身发抖。他们随身携带的衣服、书籍、被褥及准备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