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的故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那天夜里,邰慕廉走进柏格理的书房,这对老伙伴默默地相对而坐。后来还是邰慕廉先开口:“撒母耳,还记得托马斯&;#8226;索恩,我们的老同学吗?”

  柏格理:“弗兰克,我怎能忘记?”

  邰慕廉一字一句地说:“撒母耳,我的老伙计,托马斯&;#8226;索恩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你即将要去的山区苦苦挣扎着度过的。那时他发着高烧,俯在马上,在长达三天的时间里,没有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热水。他从马上摔下来不知有多少次。撒母耳,而你将要面对的处境,比托马斯&;#8226;索恩还要凶险……”

  柏格理深情地望着比他小两岁的老同学:“弗兰克,我们来中国多久了?”

  邰慕廉想了想:“是啊,一晃17年过去了。”

  柏格理说:“弗兰克,我亲爱的朋友,用中国人的话说,我们都已进入不惑之年。我们都老了。在中国,我们从一个少年人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我们都在这里娶妻生子,”他停了一下:“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刚到中国,刚到昭通,你染上天花的那些岁月。弗兰克,当你从死里复活的那一刻起,主就给了我这样一个信心: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无论我们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神都与我们同在。弗兰克,你说我说的对吗?”

  邰慕廉站起身来,两个老同学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直奔威宁

  1904年9月4日,一个苗族汉子从几天路程以外的山里赶来,向柏格理求救:有3个苗族人被人诬陷在寨子里投放了毒药。他们已被地主捆绑起来严刑拷打。地主威逼他们除非供出给他们毒药的人,否则死路一条。

  柏格理不愧是圣徒,他的爱不仅体现在心里,更体现在行动之中。佛教的菩萨一个个坐在庙宇里养尊处优,我们的耶稣是用不停地奔走把爱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9月5日一大早,他就和王玉洁、钟焕然一道出发,目的地:120公里以外的贵州威宁。

  路及其难走。乌蒙山的气候特征是“五里不同天,隔山分阴阳。”柏格理在《苗族纪实》中写到:

  当时恰逢一场雨后,道路状况极糟,乘骑的马匹更是在旅途中吃尽苦头。行至第三天,威宁城外那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当天早上,天气晴爽,湖水在低矮的山岭中绵延许多英里,此时的心境只能用宁静和美好、愉快与欣喜相形容。

  到了下午,情景骤然发生变化。霎时间阴云密布,突然戏剧性地将我们陷于我多年来未遇到过的狂风暴雨之中。在旷野上没有任何遮风避雨之外,骤雨和地上形成急流,无情的抽打、冲击着我们。我们默默地沿着道路在泥泞的雨雾中跋涉,任凭雨水顺着皮肤往下流进衣内。使我最难忘的是通过一座跨越深沟的简陋木桥。我骑着那匹在凉山买的“白与黑”小马,或许它能安全走过桥去,或许它滑倒并把我摔下深渊折断颈骨而死?当时如果没有那匹马,我根本不可能到达威宁,但若过桥时摔下去,我知道就再也不可能爬上来。真是令人进退两难。我只有信赖“白与黑”,学习彝族战士那样把后脚跟登在马镫中,以准备在不测时好跳下来,最后总算顺利过了那座木桥。我真要谢谢我的可爱、老练的“白与黑”!

  “耶稣走遍加利利……”。9月7日,天黑之后几个小时,柏格理才赶到威宁州城。第二天一早,他就带上他在昭通官府的一个朋友写给威宁邓知州的信前往威宁衙门。邓知州有事外出,要几天后才回来。乡下的苗人正在受苦,柏格理没有时间等待。经过一番努力,柏格理要到了邓知州在外地的地址,发电报和他协商解决方案。邓知州被这个外国人坚韧不拔的作风所折服,起草了一份布告发给柏格理。布告的开头这样写到:“朝廷再三喻示,命令我们要保护洋人。”柏格理的心思极为细密,他马上发现问题,并要求邓知州将布告中“洋人” 一词换成“基督徒”。因为需要保护的不是洋人,而是中国的基督徒。邓知州欣然同意。

  柏格理了解到苗族人受苦最多的地方在威宁县城北面20里外的羊街。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往那里赶。邓知州派了两个官员随同前往。

  一路走一路看,柏格理发现这里的山与昭通那边巨大的山脉炯然不同:沿路星罗棋布着数百个小山头,象一个个馒头那样坐在那里。苗家人的茅棚就建在一个个小山坡上。到了羊街,柏格理发现有几百个当地人正在赶集,但不允许苗族人参加。柏格理站在一个山坡上,给人们讲述耶稣为了所有人上十字架的故事。他说:“乡邻们,请大家听好了。耶稣带给你们的是平安。我作为耶稣的门徒,怎么会鼓励苗族人造反呢?而且,苗族人到我那里去,也只是想信耶稣,想学习认字。请你们放心,他们绝不会造反的。”柏格理讲完之后,一个政府官员开始宣读官府的布告:“苗族信教,原属正道,并非异谋,不得干涉, 有违者,依法严惩。”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9月13日,整整一天都跋涉在乌蒙群山之中。最后柏格理到达狗街。那天有1000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听说洋鬼子来了,群众蜂拥而至。有人给柏格理搬来一块石头,他站上去,扯着嗓子给大家讲他来到中国的目的和苗族人信教的真实情况。他和气地回答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

  柏格理发现,所有听众一开始都十分仇视他这个从未见过、也谈不上了解的“洋鬼子”,这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轻易地看出来。而当“洋人”站在他们面前,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身材瘦弱,他们中间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打倒他。而且这个“洋人”对他们非常尊敬,一直面带笑容,和和气气地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疑虑慢慢消褪,当讲道结束时,大多数听众的态度已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耶稣下了山……”。天黑之后,柏格理有赶了25里路,摸黑抵达大官寨城堡。大官寨的彝族土目名叫安荣之。是威宁最大的一家土目。柏格理听当地人介绍,安家号称“指手为业”。意思是手直到那里,那里就是他安家的产业和势力。安荣之亲手管辖着这一带60多个苗族村。柏格理深知此人的态度对他非常重要,有了他的帮助,他此行的目标就完成了一大半;而如果安荣之反对,他下一步就会寸步难行。

  幸运的是,安荣之是一个开明的土目,当苗族人刚开始信教的时候,安荣之专门到昭通拜访过柏格理,想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柏格理礼节周全地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荣之给柏格理讲,自己属于彝族最显赫家支的直系后代。他们家支历来以开明和拥有超前的政治智慧而闻名。远在中国的蜀汉,诸葛亮“五月渡庐,深入不毛”、平定南中时,他的祖先济济火就站在诸葛亮那一边,为诸葛亮运输粮草、修桥铺路,为诸葛亮七擒平孟获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诸葛亮册封为罗甸国王,国都就在今天的贵州毕节大方一带。中国明初洪武4年,也就是1371年,朱元璋经略西南。他的祖先霭翠率先归附,被大明万朝册封为贵州宣慰使,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省长。1381年,霭翠因病去逝,他的妻子,年仅20岁的奢香夫人,依然接任贵州宣慰使一职。

  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找茬把奢香抓起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命令手下剥去奢香的上衣,按在地上用竹板猛打。这一年奢香22岁。他盼望以此激怒奢香,趁机发兵,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消息传开,奢香下属的48部彝族头领无不悲愤莫名,纷纷要求造反。这时奢香已经识破了马晔的阴谋,反而冷静下来。她安抚自己的手下说:“不能这样。马贼这样羞辱我,目的就是要逼我们造反。大家冷静些,不能让恶贼的阴谋得逞!大伙的好意我奢香心领了,你们放心,我会想到办法办法对付他。”

  奢香深知对手的强大。马晔即是封疆大吏,又是马皇后的侄儿,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奢香的办法是忍耐、忍耐、忍耐、再忍耐!她决心一直等到进京面圣的那一天,再和马晔较量。

  1384年,奢香进京面圣。在金殿上,奢香对朱元璋详细讲述了自己一家对大明的忠诚和贡献,痛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