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序(1)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缔造了无数个财富传奇的“梦工厂”,那么有一个人绝对是这个“梦工厂”神奇的背后推手。他神秘而低调,他的身影掩藏在众多财富传奇的背后,时隐时现。
在互联网这个美丽新世界里,马云就像是一个行事古怪的“独行侠”,他带领下的阿里巴巴则是盛开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直到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网站在香港上市并凯旋,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身边竟有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优秀企业。而有一个人在十年之前,已经看好阿里巴巴的前景,并数次慷慨地投注巨资,一路走来,不离不弃。
这个人就是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董事长。网络狂人马云最常提到的三个人,一个是雅虎的杨致远,一个是金庸笔下的风清扬,这两人是马云的偶像;而第三个便是孙正义,马云常引以为知己、挚友。
1
2008年的中国并不缺少爆炸性的新闻,但是在这一年的4月30日,来自互联网的一项投资案还是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一家名叫千橡互动(OPI)的中国网络媒体娱乐公司获得了日本软银公司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的投资,作为交换,软银公司得到了千橡互动约14%的股份。
这一桩投资案创造了两项纪录:软银公司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最大投资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私募。于是一时间,媒体纷纷聚焦千橡互动和孙正义,并将这一事件称为“软银豪赌中国互联网”。
联想起在1999年,孙正义只用了6分钟就敲定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意向,前后投资了6000多万美元,其故事也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演变为一段美谈。如今千橡互动的这一个版本,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即将成就一个更为“疯狂”,更激动人心的商业传奇。
千橡互动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一个例证就是基于web 20理念有所成就的几种商业模式,如MySpace,YouTube,Facebook等都被其飞快地融为己用。而这次成功获得来自软银公司的巨额投资,千橡互动更是如虎添翼,有望打造中国下一代最大的网络媒体娱乐互动平台。
这次新闻事件的另一个主角软银集团(SoftBank),是迄今为止互联网最大的投资集团,它已经投资了800多家互联网公司,而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成为聚焦点的孙正义,无疑是其最有力的招牌。多年来,孙正义身上载誉颇多,最有分量的,则要算“电子时代大帝”的称号,他被誉为“在互联网时代唯一能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著名IT人士”。
2
然而,当孙正义坐在你面前,你很容易就被他真诚而略带拘谨的笑容所打动,进而有些迷惑,这就是那个被称为“大帝”的人吗?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霸气,他普通、亲切,就像是一个相知多年的老朋友。
当然,这并不是孙正义的全部魅力。在他创办软银公司的过程中,他之所以能够打动那些苛刻的银行家和投资人、合作伙伴,甚至严苛的华尔街分析人士们,包括“IT大亨”比尔·盖茨和“传媒大鳄”罗伯特·默多克,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他胸怀伟大的梦想,并拥有誓将其实现的如铁决心和无限激情。
激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创造一切。在孙正义的身上,不止一次地呈现出这种充满激情的特质。
16岁时,孙正义立下了“要做令我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事情”的宏伟大志,他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要让他的事业成为日本第一。为了这个梦想,学生时代的孙正义决定到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去取经。在美国留学期间,孙正义连连跳级,如愿进入伯克利大学经济学院,并在大学期间展露出非凡的经商才华。 。 想看书来
作者序(2)
23岁时,孙正义完成学业从美国返回日本,创立了软银公司。新公司开张的第一天,孙正义站在一个装苹果的箱子上,对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讲:“(公司将)在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
两名员工听得目瞪口呆,不久他们都辞职了。这也难怪他们,毕竟当时软银公司在业务方面还没有正式开展起来,而孙正义却天天在他们耳边鼓吹这样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任谁都会认为这个人肯定就是一个“空话王”,还是早走为妙。
然而,对于孙正义来说,这些目标绝对不仅仅只是用来鼓舞人心的口号,它们是源自他内心深处的梦想,是他生命燃烧的火焰,也是他所有行动指向的梦想的彼岸。
在梦想的驱动下,孙正义带领着软银公司从计算机软件流通行业起步,尔后进入出版传媒、互联网等行业,一路长驱直入,成长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商,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用孙正义的话来说,他们是“这个星球上从互联网经济拿到最大份额的公司”。
3
2008年8月2日,浙江杭州,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孙正义与马云坐而论道,最后达成一个一致的观点:
创业者要成功必须有梦想与热情,甚至“必须疯狂一点”。
孙正义所打造的软银帝国,势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到B2C、C2C、B2B等商务服务领域,孙正义通过他所持股的互联网公司,牢牢地把握住了通往互联网世界的每一条通道。他依靠的正是一份无与伦比的“疯狂”。
1995年,孙正义涉足互联网,他向成立不久的雅虎投资了200万美元,第二年又追加1亿美元。当时包括杨致远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孙正义疯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便是在美国,在许多人眼里,互联网看似火暴,却还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向一个前景未明的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已经是件颇具风险的事情,更何况1亿美元。
这种疯狂举动旁人或许一生只可能做出一次,然而,对孙正义来说,这恰恰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以孙正义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为例,当宽带引发了第二次互联网热潮之后,新浪、网易、盛大网络、携程旅游网、当当网上书店、淘宝网……中国众多著名IT企业都留下了孙正义的身影,并打上了软银公司的印记。
许多人因此将孙正义视为“异端儿”和“疯子”。但是,后来就连杨致远都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孙正义目光长远,他看到了未来15、20 年以后的前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就是,1996年4月,雅虎公司顺利上市,软银公司仅卖掉所持雅虎股份的5%,就净赚了45亿美元。而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软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4
贝多芬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我让曲调从激情的闪光里涌现出来,我追赶着。我追赶得气喘吁吁。然而,它又飞走了,它消失了,一头扎进纷纭错综的感情喧嚣里。我又抓住它,欢快地拥抱它……我用抑扬变化叫它展开、发展,最后,我终于成功地写出第一个主题。于是就有了整个交响曲。”
孙正义和他的事业追求,恰似贝多芬创作交响曲,在磨难和痛苦中一次又一次地突围、升腾。
在2000年和2007年,孙正义两次成为了日本首富,其身价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摘得世界首富的桂冠,登上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
或许,个人财富的涨落,富豪榜上名次的升跌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是否已经取得永恒的成功。但是,它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在这个需要野心的时代里,没有追求成功的梦想与激情,没有专注于某一个事业的“疯狂”精神,就不会有那些推动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群,更不会有那些迅速聚集财富和改变世界的梦想,以及最后梦想成真的辉煌事迹。
正如孙正义所说:
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2008年11月30日
第1章 彻底追求(1)
“我是一个沉迷于互联网的男人。”2000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孙正义接受东京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
窗外,灯火璀璨,东京沉浸于一派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氛里。这一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之一,直接投资达到了3000亿美元,海外净资产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43岁的孙正义是这股经济热潮中光芒四射的明星,他领导下的软银公司市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并由于成功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