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亨利和阿尔伯特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大学毕业后,恰逢英国经济动荡,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厂去应聘。恰好,这家工厂缺少两个打扫卫生的职员,问他们愿不愿意干。亨利略一思索,便下定决心做这份工作,因为他不愿意依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
尽管阿尔伯特根本看不起这份工作,但他愿意留下来陪亨利一块儿干一阵子。因此,他上班懒懒散散,每天打扫卫生时敷衍了事。一次,两次,三次,老板认为他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锻炼,再加上恰逢经济动荡,也同情这两个大学生的遭遇,便原谅了他。然而,阿尔伯特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抱着很强的抵触情绪,每天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结果,刚干满了三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又回到社会上,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社会上到处都在裁员,哪儿又有适合他的工作呢?他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
相反,亨利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作为大学生——高等学历拥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当作一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每天把办公走廊、车间、场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半年后,老板便安排他给一些高级技工当学徒。因为工作积极,认真勤奋,一年后,他成为了一名技工。不仅如此,他始终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经济动荡的局面稍有好转时,他已成为了老板的助理。而阿尔伯特此时才刚刚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厂的学徒。但是,他认为自己是高等学历拥有者,应该属于白领阶层。结果,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干得一塌糊涂,终于在某一天又回到社会上去寻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个不轻视自己工作的人,工作中任何一件琐碎和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他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一个尊重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人,他的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第四章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8)
平凡的是工作岗位,平庸的是工作态度。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不要看不起它。要知道,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你在工作中所收获到的一切,完全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将自我实现与企业利益达成一致
对一个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工作,无论你在这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工作,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为除去工作的其他意义不谈,工作首先是一种社会创造,创造必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会使他人受惠,使他人受惠的创造必然使创造者的工作价值得以提升。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理想,同时也是在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是一位美式足球的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一月份的季后赛。美式足球比赛时间为一场60分钟,其实并不算长,但同其他球赛一样,其中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尼尔·卡尼曼感到很浪费时间,甚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因此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准备在看球赛时给自己找点事干。
于是他在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放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忙碌着使自己不至于闲着无事,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
可尼尔·卡尼曼边看球赛边敲核桃时,脑子突然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无事可做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不踏实?
尼尔·卡尼曼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了一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那么除他自己受到损失之外,别人也无法享受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换价值”。
尼尔·卡尼曼由此得出一个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啊!社会赋予了工作正面的价值,又鼓励人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工作,这个社会便无价值可言,人类社会的毁灭也就不远了。因此,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人们不仅可借此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满足心理上的各种欲望,还可以借此肯定自己人生的价值,以及作为社会大家庭一分子的生命意义。
正如蜜蜂的天职是*酿蜜一样,人的天职就是工作。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糙,那么他决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同时也会慢慢让自己瞧不起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在工作中得到的只是苦累、烦闷,甚至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那么一定工作得很糟,他不是在敷衍工作便是在糊弄自己。同样,如果一个人想坐享其成,不愿参加任何工作的话,那么他不仅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一个乞丐,因为上了年纪行走不便,乞讨所得已很难让他维持生计了。
有一天,他遇到了上帝,极力请求上帝满足他三个愿望,上帝欣然答应了他。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9)
乞丐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变成一位有钱人,上帝立刻满足了他。成为有钱人后,乞丐见自己有了钱却已年老便说出了第二个愿望:年轻40岁。上帝挥挥手,老乞丐变成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
乞丐兴奋极了,心想自己现在又年轻又有钱,如果一辈子不用工作就更好了,便对上帝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愿望:一辈子不要工作。上帝又答应了他。于是乞丐立刻又变回了原来的他——一个整天在路边街角乞讨的又老又脏的乞丐。
乞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向上帝惊叹道:“这是为什么?我怎么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上帝说:“工作是我能给你的最大财富了。想一想,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整天无所事事,给你再多的东西有什么用?只有不断去工作,你的生命才有意义。一辈子不要工作,你要那么年轻干什么?”
乞丐听后呜咽着说:“可是我不想一无所有!”
上帝说:“你已经将我赐予你的最大恩赐都扔掉了,你只能像以前一样一无所有了。”
这是一个颇有寓意的小故事,其现实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生存的根本。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像乞丐那样贫穷,也不可能像乞丐那样愚蠢地去渴望成为有钱的闲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过上安逸生活的欲望。这种想法的本质就是轻视劳动,忽视工作在生命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
有一位医生,他在当了10年的执业医生之后,赚了一笔钱,于45岁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国,每天从事他最喜爱的两样休闲生活:打高尔夫球与钓鱼。
一年后,他又出乎意料地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做执业医生。
朋友们都很奇怪,这位医生诚实地说:“打高尔夫球与钓鱼连续一个月就烦了,没有工作形同坐牢,后来我在美国跟许多移民一样,成了‘三等人’。”
朋友们都好奇地问:“何谓‘三等人’呢?”
这位医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开业了。”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这种财富包括物质更包括精神,人生中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西方有句谚语:“No pains,Nogains。”这句话颇能解释为什么在最新的一份调查中,有33%的美国人愿意长时间工作,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在工作中唯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奋斗的艰辛,等待成功的“喜悦”,而且我们最终会明白,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最美丽的日子和最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