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码电视湘军-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跨栏(2)
5.2  省委书记改变了态度
  有人说,马栏山上的跨越,就是跨栏,跨栏是什么呢,就是障碍跑。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马栏山通往魏氏梦想的路途上,的确关隘重重。
  少有人知的是,魏文彬在马栏山遇到的“一号”栏障,是由省委书记亲自摆下的。1993年9月,魏文彬的“马栏山狂想”基本成型,却遇上省委领导班子走马换将,新任省委书记是王茂林,从山西调来湖南。
  魏文彬首次觐见新任省委书记出师不利,铩羽而归。王茂林不仅不看好这个项目,甚至颇为严厉地批评了魏文彬。
  “第一次跟王书记汇报我们项目的时候,王书记是不太赞成的。我记得老魏说了一句话:书记,我们地征得很便宜。王书记就批评了:那更不对了,现在减轻农民负担,你们怎么这么便宜征地呢?”
  王茂林有此反应完全正常。这种反应甚至也可以说是审慎与明智的。他刚刚来到湖南,省情尚未完全摸透;他要站在全省大局的高度来审视这一项目,不可能将自己的热情一古脑倾注到某一个部门与某一个行业;再者,他一点也不了解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这个厅长年轻得令人吃惊(时年四十三岁),想法大胆得令人吃惊。他的计划即使算不上骇人听闻,但显然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真要付诸实施,很多方面都要特事特办,并且将牵动许多部门。凭他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一望而知这个计划有极高的难度,并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覃晓光说,如果不是魏文彬,换作其他的人,这件事十有*就到此为止了。省委书记毕竟不同于一般人,一言九鼎的封疆大吏,态度已经明确至此,谁敢再去顶风扯篷?
  但是魏文彬如果到此为止,他就不是魏文彬了。他的与众不同,愈是这种时候,愈是突出地显现出来。官场的明哲保身,从来不在他的意识之中,他经常说,乌纱帽戴不戴不由自己,戴帽子是为了要做事,不要倒过来了,做事是为了戴帽子。这种认识给了他“不唯上”的勇气。
  他继续“厚着脸皮”、“麻着胆子”去找书记请示汇报,抓住一切机会向省委书记阐述他的想法,描绘他的美好蓝图。他的一位部属张华立曾经说过,魏老板有一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他终于让省委书记看见了“金条”。
  覃晓光回忆说:
  “最后王书记的态度变到什么样子呢?他后来专门就广电的事做了一个批示,点了一系列的将,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你们每个星期要碰一次头,有事谈事,没事喝茶聊天,意思是保证广电的事能够得到及时沟通。省委书记做这么一个批示不多见,一方面说明王书记也是个性情中人,另一方面说明他对我们这个项目不是一般的重视。”
  若干年以后,魏文彬说:“做什么事情会没有人泼冷水?越是创新的事情越有可能被人泼冷水。泼冷水有什么可怕?你见过炼钢淬火吗?烧得红通通的钢,一瓢冷水浇上去,滋滋冒烟,钢就变硬了,强度增加了。”
  从客观上讲,省委书记泼魏文彬的冷水,的确起到了淬火的作用。为了说服省委书记,他必须思考得更加深入,计划得更加周详,阐述得更加明白,因此,省委书记所泼的冷水客观上起到了降低风险系数、加大保险系数的作用。
  5.3  南墙不倒不回头
  魏文彬是搞新闻出身的,他曾经论述过做新闻的三个层次:“其一为呼应型,能够配合政治需要,这是做新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条都做不到,新闻就办不下去;其二为满足型,新闻报道基本上能够满足党委、政府的要求,党和政府想说的、要做的都能同步跟进,这是新闻的中级阶段;新闻宣传的最高境界是影响型,新闻如何做到影响社会,影响省委书记、省长的决策,要好好研究这个高一级的问题。 ”

第五章 跨栏(3)
其实用这三个层次来划分、描述干部的类型也很合适。“呼应型”是被动的,“满足型”稍稍有些主动精神,“影响型”则是积极进取型。魏文彬办新闻追求“影响型”,为官做事,显然也是“影响型”。
  魏文彬的“霸蛮”作风及其“霸蛮”成功的典型案例,对他的部属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榜样。在那个非常时期,湖南省和长沙市的各个相关部门几乎都领教过广电人“南墙不倒不回头”的霸蛮,一堵又一堵“南墙”为一次又一次执着的撞击而倾倒。
  由于魏文彬异想天开的大胆筹划,广电中心项目实际上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非常态项目,许多文件都不可能简单地按章办事顺利获批。一个名叫徐惠龙的员工,奉命到长沙市规划局去批一个文件,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以无此先例决不可能的强硬态度拒绝批准。覃晓光指示徐惠龙,你反正把这个事搞成就回来,搞不成天天住在那里。徐惠龙就天天到规划局去当勤务兵,扫地,打开水,有人一掏烟,他就凑上去点火,别人杯子一空,他就上去添水。慢慢地冰冷的石头也被捂出了一点热度,对方至少不再严词拒绝,肯跟他聊上几句,解释几句。一个老同志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们规划局的人怎么怎么的,我也是一身的病,我完全是为了党的事业,在这里坚持工作。徐惠龙连连点头,说那是那是,确实不简单。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才知道,这个天天在规划局里当勤杂工的徐惠龙,原来是个癌症病人。那个带病坚持为党工作的老同志,为自己在一个癌症病人面前诉说胃溃疡惭愧不已,为湖南广电的人这样舍得霸蛮震动不已。
  规划局的文件终于拿下,覃晓光去向魏文彬汇报此事时,魏文彬动容变色,喉头哽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后来,他屡次在大会上动情地提起此事,说:“我们的事业,就是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精神!”
  这样的故事,有一种近乎残忍的动人的力量。
  魏文彬当时的秘书是杨国兴,项目红线图最后要找一位领导签字。这位领导开了一下午会,终于从会议室出来,杨国兴赶忙凑上去,说有个急事。领导急急地打断他:“你的事再急没有我的事急!”急急忙忙进了厕所。杨国兴尴尬地候在厕所门外,领导从厕所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会议,杨国兴继续不管不顾地尾随,领导无可奈何地挥挥手,叫他上车,边走边谈。
  签字拿到,杨国兴电告魏文彬,只有五个字:“老板,拿到了。”
  魏文彬的回答多了一个字:“国兴,你去喝酒。”
  杨国兴说,我哪里还有力气喝酒,我回到家就成了一摊烂泥。
  5.4  诚意换来一个亿
  覃晓光反复提到魏文彬的执着精神,感慨万千,叹为观止:“老魏他首先是把一个事情想明白,想明白以后把这个事情说明白,然后把这个事情干利索。他要么不想,想了就一定要干成。他那种执着精神,一般人难以做到,太执着了,硬要把一个事情做成。”
  他说“太”字和“硬”字的时候,音拖得很长,特别加重了语气,并且仿佛这样还不足以表达他对魏文彬的执着的感触之深,同时下意识地握指成拳,进一步加大着表达的力度。
  魏文彬当年胆大包天,力排众议,一下子在长沙市东北郊的马栏山上圈下一千七百多亩地,要打造一个中国一流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马栏山上的浩大工程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魏文彬曾经几度陷入等米下锅的艰难境地。由于材料款、工程款严重不足,工程一度大面积停工,处于半休眠状态。。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跨栏(4)
1995年,魏文彬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又一个高难度的“跨栏”动作。在次年题为《讲政治,讲实干,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的全厅工作报告中,魏文彬称:
  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在决策过程中,建设规模由4万平方米增加到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由1亿元增加到了3亿元。目前从省一级的中心来讲,我们是全国最大的。这决不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而是实际的需要。“支离破碎、东南西北”的状况继续下去怎么能行!……去年年初,党组在研究确定“中心”工程的年度土建任务时,提出地下3层、地面4层的任务,当时还觉得这个任务不轻。后来,省政府下达重点工程建设的年度责任书时定为13层,当时感到压力很大。由于“中心”工程指挥部全体同志的积极努力,艰苦奋斗,由于承建单位的积极配合,由于全厅各单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