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发五斤带鱼。于是,这个节日每人五斤带鱼,皆大欢喜。
接下来是十一国庆节。这套程序会重复一遍。结果有所不同。首先五斤带鱼是要保留的。然后要创新,要有增加部分。如果没有增加部分,职工会不满意。最后,增加部分可能是一箱苹果,又是一个节日,又是皆大欢喜。这样周而复始持之以恒的最终结果是,假如突然间哪个节日不发礼品,所有的职工都可能会骂娘。
广东的那位朋友听我讲完之后连声说他这个企业发奖金发的结果与此完全一致。用发福利的方式去发奖金,最终发出一个福利的感觉,难怪企业家内心苦闷。
其次,发奖金起不到激励作用另外一个关键原因是企业激励理念的落后和激励手段的单一。我曾经在我的第二本著作《中国企业批判》一书中有一段多少有些危言耸听的话:如果处于落后的中国企业以为激励就是多发钱的话,那么我们很有可能激励出一支有奶就是娘没奶就吃娘的白眼狼队伍。然后我们说要依靠这样一支队伍去规模经济,去持续发展,绝对是天方夜谭。
我知道这段话的过于激烈,也知道“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我相信极端的物质激励和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所经历的极端精神激励一样,其最终结果都是一杯苦酒。
钱是好东西,但是人还要有一点精神。光发钱是不够的。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3节:服务是一种能力
组织篇
服务是一种能力
服务是一种能力
定制是近年来企业界开始流行的一个词汇。产品定制,服务定制。什么一对一营销啦,什么一揽子服务啦,等等。在传统的目标消费群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不断进行各种策略层面的深化。
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纯粹产品竞争的时代已经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而结束,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而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之后,消费者就真的幸福了,就真的有如上帝了。学者们习惯把这样的幸福感觉概括为买方市场。于是,在消费者有了可以充分选择的幸福感觉背后,企业就真的很辛苦了,赚钱不容易了。从前轻松赚过大钱的企业现在亏损了。现在还能赚钱的企业也许明天就亏损了。用最时尚的话说,都是与时俱进的问题。关键看谁进步快。都以为比尔?盖茨前几年说微软离倒闭180天是危言耸听,其实不一定是。因为微软市值上千亿,比尔?盖茨个人身价几百亿,这都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假如微软哪一天不小心,哪一件事情摔了个大跟头,股票价格说掉下来就掉下来,微软倒闭也不一定就完全不可能。
说到底,企业进步快不快,发展好不好,从消费者立场看,关键是你服务能力行不行。我特别没采用服务态度这个概念。因为首先我觉得服务态度是一个过于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方面,“态度决定一切”是不可能的。消费者要什么呢?要价值。而单纯态度好是价值不够的。其次,我们大多企业对服务的理解还是一种态度层面的理解,甚至会有一些企业服务对它们来说就是一面可以“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
我在讲课的时候总会讲到一件事:大约是2000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国际市场燃油价格上涨。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于是就纷纷把飞机票价格也临时涨上来。于是,原先经常坐飞机出差的一些人就开始改乘火车。企业要降低成本,火车大量夕发朝至,即使是软卧车厢,价格也不贵。这样一来,航空公司就严重客源不足。打比方说,从北京到上海,首先是每天航班班次很多。其次是可能每一班次航班只售出30或者40张票。这样航空公司就面对一道难题了。假如每一班航班都按时起飞,那就意味着亏本。这对于大多数都属于亏损状态的中国航空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航空公司采取了另外一个避免亏损的办法:合并航班。就是把分别都售出了三四十张飞机票的几个航班取消掉几个,都合成一个航班走。那一段时间我真的很愤怒。因为出差频率高,一个月里我会被这些航空公司折磨好几次。比方说,我原本是下午2点起飞的航班,照惯例通常1点钟就到首都机场了。直到换登机牌的时候我被告知两点的航班取消了,我被合并到可能是3点起飞也可能是4点钟起飞的某个航班去了。首都机场离市区的距离不远不近,回城里然后再回来也是不太可能的,至少是不太经济的。没有办法,换个登机牌进到卫星厅消磨时间。至今,我还保持着能够在卫星厅旁若无人读书、思考甚至写东西的习惯,那一段时间的磨炼功不可没。
后来我想,航空公司合并航班可能就不再亏损了。那么,谁亏损了呢?旅客。旅客为什么要坐飞机呢?主要原因是花钱买时间。坐飞机的人大都是时间值钱的人。但是,由于航空公司要避免亏损,它把旅客的航班取消了,让旅客多等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这等于明火执仗地抢劫。航空公司抢劫了可能100多名旅客的各自两小时,然后航空公司就不亏损了。那么这100多名旅客亏损了多少?他们中可能有人一小时等于1000元或者1万元人民币。一个年利润上亿元企业的CEO,他的一小时值多少钱呢?
这是一个持续了几个月的真实事件。我们设想一下,航空公司至少有两个办法避免这类事情发生。一是从售票环节就开始,提前减少航班不要卖票;二是票售出后航班取消了,想尽办法通知旅客按新航班时间到机场。当然,最后的办法就是航空公司承担亏损,所有航班照常起飞。这样的案例国际上有过。遗憾的是我们的航空公司选择了类同抢劫的转嫁办法。
无疑,中国各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服务是很棒的,微笑是灿烂的。但又有什么用呢?当我们本质上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之后,这种形式上的服务还是服务吗?要么是一种欺骗,要么是一种悔罪。别无解释。
。←虫←工←桥书←吧←
第44节:文化是一种基本功(1)
组织篇
文化是一种基本功
文化是一种基本功
一批中国顶级企业的经营实践或者叫发财经历,使得更大一批中国二级、三级或无等级的企业都认识到一个道理,叫作“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因为这些顶级企业诸如联想、海尔、平安保险、华为、万科,他们获得成功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强势的企业文化。于是呢,更大一批的中国企业便都达成了一种共识:要赚钱,要持续地赚钱,得有文化。
一本《基业长青》把中国企业已经产生的这种共识牢牢固化,固化成一个真理。因为,书中涉及的世界级公司,不仅持续赚钱长寿发展,而这些“高瞻远瞩的公司”又都笃信“保存核心(价值观)”是他们的健康长寿之道。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把“有文化才能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共识当作真理去对待。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还从来没有在哪一件事情上和西方世界达到如此高度一致。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实践和世界级企业的实践都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发展这一前提下进行的,所以能够达成一致。尽管在中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和美国的环境存在不同,但前提是一致的。
于是,风起云涌的中国企业以风起云涌的劲头儿在各自企业内部建立或建设自己的文化,试图将员工团队血液里的东西再“透析”一次,从而也达到价值观的一致。
BOOK。▲虹桥▲书吧▲
第45节:文化是一种基本功(2)
无对无错无是无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效果是硬道理。问题在于: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从哪儿入手?是鹦鹉学舌照着摩托罗拉、IBM们搞出一个中国版本呢?还是洋为中用搞出一个纯粹中国的呢?
朋友说,办企业和学武术一样。马步是基本功,招数是技术。多少有些道理。光有基本功没有招数无法御敌,光有招数没有基本功遇到强敌武功全废。文化是什么呢?基本功。中国有招数的企业很多,那是因为中国人聪明。中国有基本功的企业太少,那是因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中国人傻钱多的事情很多,没有基本功也能赚钱。所以,当一部分中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大多从更加“人傻钱多”的亚非拉市场开始,叫作“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