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资本主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生产和运输。成本分摊到大量的产品上,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宝洁公司设计出了一种新机器,用于大规模生产象牙肥皂。戴蒙德火柴公司使用了一种机器,可以一次性制造和包装数十亿根火柴。1881年发明的香烟制造机产量更是惊人,只要15台机器的产量就可以满足全美一年的香烟需求量。标准石油公司、美国制糖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和卡内基钢铁公司等一批知名公司借助巨型熔炉、旋转离心机、转换器以及轧制和精整设备将生产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力大获提升。在19世纪早期,美国普通员工的生产力平均每年仅能提高个百分点(在播种和收割庄稼、伐木、渔业或者手工业领域),而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普通员工的生产力增长速度已达到此前的6倍。与此同时,产量也激增,铁的产量在短短几年内翻了一番,钢产量则增长了20倍。铁路和电报网络相继铺开。快捷、正规而可靠的交通和通讯系统将全美各地的原材料送进工厂,然后又将制成品运送到各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手中。
  如此大规模的经济革命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1873年,由于消费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从而引发了撼动欧洲大部分国家和美国本土的经济大萧条。1893年夏季,美国爆发了另一波经济大萧条,成千上万的农民陷入赤贫,银行纷纷倒闭,全美有超过1/4的缺乏一技之长的城市劳动力失业。在欧洲和美国,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行将就木。众多深陷于东方国家银行债务的西方民粹主义者要求用白银代替黄金充当通货。因为白银储量远高于黄金,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从而缩减负债。大西洋两岸的制造商都希望能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自己免受国外进口产品的竞争威胁(只有英国例外,作为自由贸易的主要受益者,拥有先进技术的英国制造商拒绝提高本国关税,导致了德国与美国的“经济入侵”)。
  2
  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资本主义似乎一路高奏凯歌。但是它带来的社会问题——脏乱的城市环境、员工微薄的工资和超长的劳动时间、童工、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小城市和小镇主街的衰落——让许多人为之苦恼。*制度似乎无力应对。巨型公司的规模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使它们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因此它们几乎可以漠视公众的所有要求。面对庞大的工业资本主义规模,美国的*制度不知如何应对。*概念是在托马斯·杰斐逊设想中的社区——城镇、乡村和小城市中,那里的普通人(指的都是白人男性)具有一定投票权——而不是在今天这种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中孕育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下,选民根本无力影响这些工业巨人。
  这些业界的领袖并不热心公益事业,仅有少数人设立了知名慈善机构,比如卡内基和洛克菲勒,而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同威廉·H。 范德比尔特的观点。当《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询问他是否会为了公众的利益继续运营从纽约到纽黑文的铁路线时,这位铁路大亨的回答流传至今:“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接着,范德比尔特为这位记者上了一堂关于资本主义的简短课程:“我绝不会相信这种为了他人而非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愚蠢说法,因为我们不会这样做。运营铁路不能感情用事,必须遵守商业原则,没有免费的午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黄金时代(3)
铁路业以及美国其他工业的行业巨头的确是为赢利而存在的。只有当丰厚的利润诱使企业主投入更多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时,公众才有可能受益。但是范德比尔特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拥有巨大规模,以及他们那些企业家为了实现这种规模所运用的无情策略,这些公司才占领了各自的市场。它们的策略就是赢得所有竞争,这使他们有权向公众索要高价、为所欲为。一言以蔽之,他们就是不负责任。
  公众震惊了,因为这些大公司的不负责任似乎与*原则完全相悖。这一争议成了一个延续了数十年的政治议题。泰迪·罗斯福谴责这些巨型公司为“拥有财富的恶人”。伍德罗·威尔逊也严正谴责了这些公司。在1912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中,他大声疾呼:“美国政府的主人是美国资本家和制造商的联盟。当前的美国政府不过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养子。”富兰克林·D。 罗斯福在1936年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把国家的经济困境归咎于巨型企业中高高在上的“经济保皇派”,认为正是他们在操控价格、阻碍竞争。
  凡是资本主义盛行之处,都会出现公司的责任问题,这在大部分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施穆勒在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文章中写道:“在所有国家中,现代工业化趋势为两种相互冲突的浪潮所左右,一种是把人从中世纪和重商主义时代的禁锢和礼教中解放出来;另一种则是或多或少地在垄断基础上融合。”
  使资本主义服务于大众,这是一个挑战。欧洲和俄罗斯有一些设想。一种是将垄断寡头和最大的企业收归国有——称做社会主义;另一种更为激进的答案是实行共产主义——用卡尔·*的话说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第三种设想是把大型企业转变为政府的延伸,并将政府的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其结果就是法西斯主义。
  美国曾经在短期内不甚严肃地考虑过社会主义,但那种玩笑似的做法从未实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最高点,美国的社会党在340个城镇中拥有10万名党员和1200位领导人。尽管其规模仍然远远小于*党或共和党,但已足够引起全国民众的关注了。约有50万人订阅社会党的报纸。1914年,社会主义的最大要塞位于俄克拉何马州,那里有万名缴纳党费的党员,民选办公室中有100多名党员。然而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社会主义的目标看起来太过模糊;其国际主义理想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格格不入;社会主义模式严重地威胁到美国式的个人主义。
  3
  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大繁荣将人们对于*与大规模生产的资本主义能否共存的残存疑虑一扫而光,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曾参与策划新政的戴维·利连撒尔在1953年出版的畅销书《大商业:一个崭新时代》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美国的巨型公司:“我们的生产与分配优势,以及经济方面的累累硕果,都得益于这些巨人。”据《财富》杂志报道,一项1953年所做的民意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认同大公司。文章以惯有的激情收笔:“巨型的公众持股公司……已经成为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资本主义现象。公司的巨大规模作为经济整体的一部分日益被人们接受。无论在理论上受到何种攻击,巨型公司都经受住了为社会提供商品的考验。”

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黄金时代(4)
事实上,巨型公司之所以能经受住考验,不过是因为政府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支出,把整个国家从大萧条中拉了出来,推动公司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生产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随着政府支出的缩减,消费支出开始进入市场。数百万美国军人返乡成家、接受继续教育(由政府出资)、购买房子(通过政府补贴贷款)。1950年,每天有4000个家庭迁入新居,这个数字史无前例,年轻夫妻为新居添置了烘干机、电煎锅、空调、洗衣机、婴儿车和电冰箱,每家至少有一辆汽车。汽车拥有量从1949年的1000万激增到1957年的2400万。威廉·J。 莱维特在长岛购买了数百平方千米的马铃薯田,平地建起1000栋房子,他借用工厂生产模式压低成本,使这些房子的定价低于1万美元——首付仅为1000美元,月供70美元——每栋房子拥有3间卧室、一个烧柴的壁炉、一间配备炉具和冰箱的厨房和25米乘以30多米大的庭院。在莱维特镇和美国的其他地方,年轻的家庭纷纷落户郊区。
  其他许多国家在此前的几十年都处于*统治之下,而美国却盛行*,全体国民都在庆祝*制度的强大和长远。大规模生产造就了庞大、稳定的中产阶级,他们是*制度的中坚力量。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在半个世纪以前所憧憬的社会形态终于成了现实。在这样的社会中,大众分享繁荣成果,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丰硕成果在国内找到了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