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摆脱这种人生的重负,是人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古往今来,人们都力图通过各种途径来使短暂而虚妄的人生变得充实。
在现代社会,制造能感染人的谎言的手段与方法就更多,电影应当说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很多电影明显是在撒谎,但人们却依然为它喜怒哀乐。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便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它却让人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主人公基多和他的儿子约书亚作为犹太人而被关入集中营。因为不愿意儿子小小年纪就蒙上悲惨的阴影,从最开始上路到在残酷的集中营里,基多为约书亚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只有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才有可能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小男孩约书亚天真地以为,这场灾难只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玩着一个夺取“真坦克”的游戏。
在恶劣的环境中,基多想方设法来圆这个薄如纸片的谎言,以使孩子保持童年的天真和快乐。因为活在为别人或者是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基多是快乐的,他的快乐不仅仅带给了他的妻子儿子,也带给了身边那些一起在集中营受难的人们。当战争即将结束时,基多没能逃脱死亡,但约书亚在集中营里迎来了盟军的坦克。
电影《美丽人生》让我们很多人相信: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1)
乔?马金尼斯在《出售总统》一书中说:“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直就是一场欺骗的竞技。”这话可能有些过激,但细想想不无道理,政客们有几个是诚实的?*中什么时候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
“政治与道德无关。君主必须懂得如何巧妙地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懂得如何做一个出色的伪善家和两面派。因为人类的头脑太简单,他们太容易见利忘义,因此骗子永远不愁找不到欺骗的对象。”这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的。
政客们总是把政界搅得缤纷多彩,使政治或多或少地带上迷幻色彩,以求浑水摸鱼。就政坛的本身说,一方面统治者总是想办法赢得百姓的尊重,他们或到处标榜自己清正廉洁,或对选民信誓旦旦,让老百姓不得不把他的谎言当做真理。另一方面,芸芸众生在心理上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对站在自己头顶上的人就觉得伟大,希望他们能代表大家把国家治理好,成为圣君贤相,成为青天大老爷。
但是,历朝历代的历史告诉我们,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些时候,我们明明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了,却并未达到本质。因为政治和搞政治的人都太善于伪装了。无论是政客们的互相争斗,还是他们在赢得权力后对大众许下的种种诺言,无一不是在欺骗中进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这句话的确是说到政客们的心坎之中了,他不是政客,却道出了政治策略的精髓,这可能正是孔老夫子的伟大之处。
政客们为谎言勾画的面孔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会因时因地因事而选择不同的面具。
三国时期,曹操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水平各有所长。曹丕做事坚决果断,富有魄力;曹植才华横溢,机敏睿智。由于曹操本人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才华出众,因此同气相通,他更喜爱诗文不凡的曹植,经常带着他游览赋诗。
按照古代惯例,王位应由长子继承,一旦长子成人,即举行专门仪式,立为世子。曹丕成人后,被立为世子,但曹操却多次有意废长立幼。
曹丕得知曹操的心思后,就请朝歌县令吴质到府商议,因怕有人看到,于是用装丝绢的大竹筐将吴质藏于其中,带进府里。
杨修和曹植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报告曹操。
曹操说:“过几天我差人把他抓起来。”
很快就有人向曹丕通风报信,曹丕很紧张地问吴质:“怎么办?”
吴质说:“不必忧虑。明天用大竹筐装绢再送入府里,借此迷惑他们。”
第二天,杨修又向曹操报告。曹操就派人搜索竹筐,果然都是绢。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想害曹丕,不但不再打算改立世子,反而有了想杀杨修的念头。
谎言的政治面孔最成功的表现莫过于那些欺骗君主、蒙蔽天下的行为了。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作恶多端、养乱启祸的头号大奸臣。他于开元初年以宗室身份入仕,蝇营狗苟二十余年,在开元二十二年时当上大唐宰相,一任就是十九年。 李林甫本是个“无学术,仅能秉笔”的官吏。他之所以能够久居要津,一是因为他善于逢迎君主,二是因为他善于玩弄阴谋诡计,多方蒙蔽君主视听。
李林甫虽然没有什么经邦治国的本事,但他却用尽心思,在玄宗面前制造出一副执政宽平、虑事缜密、精明干练的假象。为此,他“常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中官妃家,皆厚结托”,甚至连玄宗身边的伙夫、婢女也都“皆所款厚”。他这样舍得花钱,是为了在玄宗周围安插眼线、坐探。靠着这些人,他既可以使皇帝日闻其善,又可以随时掌握玄宗的举止动态。每次上奏前,他还要“先赂遗左右”,彻底摸清玄宗的心思,然后才投其所好,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这样经年累月,事事见称,不由得玄宗不把他当成一个称心如意、堪委重任的辅佐之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2)
李林甫生来忌刻霸道,但在玄宗面前,却总是装出一副为人谨厚公允的君子相。开元二十四年,玄宗打算提拔庸碌无能的牛仙客为相,为人耿直的宰相张九龄极力反对。李林甫当然愿意拉牛仙客进入中枢,但他却不和张九龄当面争辩。张九龄与玄宗因意见不合不欢而散,李林甫却在退朝之后私下奏言玄宗说:“天子用人,何有不可!”他吹捧牛仙客有宰相之才,诋毁张九龄“拘古义,失大体”。玄宗不但未能识破李林甫的小人之心,反而认为李林甫心胸宽阔,不专权护势,有宰相的度量。
为了蒙蔽皇上,李林甫千方百计地压制群下,杜绝言路。开元二十四年,他唆使玄宗将裴耀卿、张九龄罢相,自己开始独揽大权。为了最大限度地阻断皇帝与朝臣的联系,防止玄宗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他将朝廷所有的谏官召集起来训话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此后,李林甫对所有敢于违背他的命令、上书揭发其罪状的官员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连他的那些同党,也不许别人提出异议。有人上书玄宗指责牛仙客“滥登相位”,惹怒了李林甫,竟然被问罪处死。在他的淫威下,不仅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以致“谏言路绝”,而且迫使“朝廷之士皆容身自保,无复直言”。一朝之中,竟出现了李林甫一手遮天的局面。
从唐太宗起,逐渐形成了皇帝面试取士的制度。天宝六年,唐玄宗为了“广求天下之士”,下诏“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打算亲自出面策问取士,选拔人才。李林甫虽然不敢违旨,但内心却是惶惶不安,担心“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所以千方百计地阻遏其事。他先是花言巧语地欺骗玄宗说“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提议先由各地长官对应试者进行淘汰筛选,把其中“灼然超绝者”送至京师,然后再由尚书省对他们进行复试。为了防止营私舞弊,复试时最好让御史中丞严格监督。待到那些“名实相副”的贤能人士被选出后,再由皇帝廷试策问。玄宗不察李林甫的用心,反而认为他言之有理,便准奏执行。谁知在李林甫的严格控制下,最后居然出现了“无一人及第”、天子无士可问的局面。李林甫为此向唐玄宗上表祝贺“野无遗贤”之喜,实际上是在自庆其阻断朝廷言路的成功。
李林甫虽然惯于欺上压下,但内心始终都非常虚弱,总担心有朝一日会机关败露,前功尽弃。所以,他充分利用自己身兼吏部尚书,总揽增补铨选官员大权的职务之便,极尽假公济私之能事。一方面,他玩弄各种手段害贤,压贤,“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另一方面大量提拔、重用那些和他气味相投的官吏,使他们把持朝廷的各要害部门。同时,他还“苟用可专制者,引与共政”,对那些只知对他俯首听命的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