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廖耀湘对我的指示精神。遂告别邱、李二将军,率队向塘渡口急进,于15日拂晓在该地消灭了守卫浮桥的日军116师团的1个工兵中队,接着经九龙岭向灵山寺急驰,于5月17日在周官桥将桥炸毁,又将2辆日军卡车击毁。18日夜袭廉桥镇,歼灭了据守该地的日军第47师团1个小队,炸毁了该处公路桥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亲率“钦迪特”在湘西与日军战斗(8)
这时,敌34师团及68师团正受到我94、26两军的沉重打击,力已不支,便夺路向东安逃逸。在洋溪到江口、洞口一带的47、116师团和86旅团,遭到第4方面军重创后,正向巨口铺至塘渡口之线撤退。坐镇衡阳的日军司令官坂西一良,得知“钦迪特支队”在其后方屡屡重创日军的情况,极为头痛,急于要清除对其后方的这种严重威胁。即从第40师团抽出骑兵联队(联队长小野健大佐,辖4个中队,全系步兵,并无乘马,临时配备重机枪4挺速射炮4门,将近千人,称“小野支队”)和步兵235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加藤信之少佐,称“加藤支队”)组成“小野支队、加藤支队”,令其前往围剿。18日深夜我在廉桥得知这2支日军中的加藤支队已抵金兰寺,小野支队尚在永丰镇,决定采取“先避其锐,疲敌而后击之”的方针,即令骑兵队(由14师搜索连连长李承露、副连长余成章指挥,辖自行车、摩托车各1个排,骑兵4个排,共240余人。“钦迪特支队”4月21日夜组建时,副师长许颖命该连副连长余成章上尉率3个骑兵排编入支队。支队在突袭山门和荆州铺2次战斗*俘获战马、驮马72匹,在突袭巨口铺时又缴获大批鞍具,遂再扩充2个骑兵排,使骑兵队有5个骑兵排)抽出2个骑兵排再配备无线电、侦察员、电话窃听手、政工干部、日语翻译、当地向导和爆破手,编成第1、第2特战分队,由朱星武、段其昌率领,分赴永丰镇和金兰寺方面,扰袭来犯之敌。
朱星武部于19日中午在青树坪同日军小野支队遭遇发生战斗后,立即按原定计划向北经甘棠向西退往马头山,吸引敌小野支队跟踪去追,一直追到了新化境内。与此同时我段其昌分队,19日中午在廉桥东南方20多公里处杨桥同日军加藤支队相遇,对敌突袭后,向南经畲田桥退往其南方的黄土铺,继续引诱加藤支队跟踪追赶到其西面的四明山,又突然退到回龙寺,再折向北方,长驱直入转到了石门、银盆山一带。朱星武、段其昌这2支小分队,就是采取“敌驻我扰,敌来我走,诱其来追,多方疲之”的战法,从19日中午同敌交火后,一直引诱着这两支日军在上述地区疲如奔命地追来追去,结果毫无所获,反而时不时遭我朱段2部伏击或突袭而时有伤亡损失。6月初,廖耀湘来电令我率队返防。遂决定于六都寨设伏,令段其昌将已到银盆山的日军加藤支队诱入伏击区,令朱星武将已到大塘边的小野支队引向岩口,阻止该两敌会合。同时电告廖耀湘请派飞机至八角楼接运伤员。当派工兵排和空军组即赴八角楼开设着陆场。
在段其昌分队的引诱下,敌加藤部于2日10时来到六都寨遭我埋伏,死伤200余,即向塘渡口溃退。清理战场见敌弃尸82具,重伤28人,遂用临时担架抬到八角楼空运芷江。是夜,支队宿八角楼,朱星武部于3日天明后归队。支队集结后,即经黄茅园,雪峰镇于5日黄昏前回到安江归建。
“钦迪特远程突击队”于4月27日夜由塘湾东方的下洞越过战线进入敌后,至6月5日返回安江归建,在敌后作战历时40天,行程达2000余里,历大小战斗20余次,歼敌逾千,毁其汽车28辆、装甲车2辆,俘木庭少尉等115人,马72匹,步枪204支,手枪6支,轻机枪15挺,重机枪4挺,70炮3门,达成了从背后扰敌支援我军正面作战之任务。“钦迪特支队”之所以在敌后能行动自如,且屡屡出奇制胜,重创日军,其根本原因是敌后民众的全力支持,使得日军的一举一动,我能及时了解;更由于敌后民众的帮助,却使日军无法侦知“钦迪特支队”的行动,特别是敌后民众踊跃从军,使“钦迪特支队”越战越强,人员越来越多,在敌后40天兵力竟增加600多人。其次是日军战线辽阔,兵力分散,后方空虚,给了“钦迪特支队”极大的活动空间。我空军的有力支援,密切配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钦迪特”战士体魄健强、战技娴熟,纪律严明,斗志昂扬,团结无间,协调紧密,指挥适当则是取胜的基础。这正是温盖特对“钦迪特”战士的要求,同时印证了史迪威和温盖特“成功的正面进攻有赖于成功的敌后突袭”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