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帅张学良(6)
千秋功罪,历史自有定论。国民党当局是否为张学良正式平反,实在已无关紧要。
引人注目的是,6月6日,沈阳举行了庆祝张学良将军九十寿辰的大会,会场醒目处布置着周恩来夫人邓颖超致张学良的贺电,寿祝的主题为:亲朋故友祝汉公长寿,黑水白山盼功臣重归。
1991年3月到6月,张学良终于获准可以去美探亲。从美国探亲返回台湾后,张学良和赵一荻又恢复到了往日淡如止水的生活之中。
1993年8月27日,张学良突然因颅脑血肿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由曾经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做过医疗保健的“御医”副院长姜必宁亲自主持会诊,29日上午,对张学良实施了脑部手术,其颅顶叶部和右额头部分别钻开了洞孔,抽出了1800cc的血水。医院原以为张学良以92岁的高龄接受这个手术会留下后遗症,但人们发现,张学良术后没有出现预想的障碍,身体迅速得以复原。
就在海内外各种媒体猜测张学良身体状况的时候,12月15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台北桃园机场,乘飞机飞往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他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次主要是去美国看儿子和孙子,没有其他特别的旅游计划。”对于何时返回台湾,张学良表示没有任何确切日期,完全依兴致而定。
自由了的张学良第二次离开台湾赴美。与两年前的初次出岛相比,此次可谓平静淡泊,悄然而行。
虽然已近93岁,但张学良似乎毫无疲倦,而且对新事物和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和兴趣。12月25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在旧金山与女儿一家度过了一个欢乐温馨的圣诞节后,又在儿子、女儿陪同下,飞往夏威夷过年,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森就住在依山傍水的檀香山岛,两年前在由美返台途中,他们曾在那里做过短暂的停留,而此次他和夫人是想在这里做长期疗养了。
然而,世事难料,张学良的夫人赵一荻并没能和他在这里长相厮守。早在1980年时,赵一荻就被检查出患有肺癌,但是初期,可以采取手术切除单边肺叶的办法。结果证明手术是明智的选择,这使得赵一荻多活了20年。
但赵一荻的身体已经明显衰弱,氧气瓶常不离身,经常需要在鼻孔插导管帮助呼吸。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安详的离开了人世。这对已经百岁的张学良来说是个很致命的打击。
夏威夷的海滩如旧,波涛如旧,林荫如旧,但对张学良完全失去了6年前到这里来定居时候的光彩。那些熟悉他身影的人们,再难在这里的海滩和林荫里见到这个他们称之为“张先生”的老人。
他独自坐在老人公寓15层的落地阳台前,发呆似地凝望深邃的夜空,望海天一色的远方。一种无可挽回的孤独铺天盖地地袭来,把他同现实生生地拉开,凡是平素里接近和亲密的东西都变得无限的疏远,甚至没有了任何价值。生活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惯性流程,激不起他的任何热情。
2001年9月,孤独中的张学良的身体状况明显下降,9月28日因感染肺炎被送进斯特劳比医院,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女儿张闾瑛,还有三个孙子均守候在床前。
10月9日,因为情况转危而被送到加护病房急救,从他口中插入呼吸管将氧气直接打进肺部,但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由于插管痛苦,张学良曾经有过交代不要如此,希望自然告别人世。赵一荻病危时也曾经插管,因为过于痛苦,在拔掉呼吸管后两个小时就去世了。11日凌晨4时左右,遵照父亲“自然离世”的愿望,张闾琳代表家属请求医生关闭其心律调节器。但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却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当医护人员以胃管为他灌食时,他的心脏一度恢复了有力的跳动,令在场的医护人员惊讶不已。
张学良的病况引起海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但医院不同意让记者靠近打扰。经家属们商量,由张闾琳出面,在10月11日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公布张学良的病情:“我们正在为家父的安康尽一切努力,对于世界各地人士表达的关怀谨致感激。……我会尽一切力量确保父亲的舒适和健康。如有必要,我们家属会提供有关张学良病情的进一步消息。”
少帅张学良(7)
虽然关山大海阻隔,十三亿国人一直挂念着张学良,关注着这位多年来被称为“千古功臣”的老人病况。10月6日,中国驻洛杉矶代总领事专程到夏威夷看望了病中的张学良,向他赠送了花篮,代表中国政府向他表示慰问,转达了中共领导、中国政府以及外交部门对他的问候,祝他早日康复。12日,领事馆领事再次前往探望。
到12日上午,张学良的病况基本稳定,可以不需要氧气管自己呼吸,清醒的时候意识清楚,对家人的呼唤也能点头回应。但此种回光返照似的好转只持续了短暂时间。13日上午,张学良血压降低,呼吸缓慢到一分钟只有6次。医院关掉了他的心律调节器,只用吗啡点滴替病人止痛。
北京时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少帅呼吸逐渐沉重,在儿女和孙子的哀伤低泣中,终于走完了最后一程,平静地谢世。
张学良逝世后,万众垂泪,举世哀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张学良亲属发去唁电,称:“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六十五年前,……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这是对张学良一生的最公正的评价。
张学良逝世后,葬在夏威夷北郊的神殿之谷墓地,与已故夫人赵一荻合葬在一块,两人在夏威夷卧看河山,梦听涛声,朝夕相伴,天上人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爱国将军冯玉祥(1)
时间回到1896年,因家境贫寒,14岁的冯玉祥正式入淮军当兵。几年后感到淮军暮气益深,精神纪律废弛,便于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他在军中不赌博,不酗酒,惟一的爱好便是读书,加上体格健壮,勤于军事训练,在新军中颇受赏识,第二年便升为哨长(排长)。
同盟会成立以后,许多同盟会员到北洋新军中活动,其中不乏带兵将领,如二十镇统制(师长)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等人。在冯玉祥所在部队活动的有孙谏声、戴锡九等人。冯玉祥因热爱读书,与孙、戴等人结识。在他们的影响下,冯玉祥接触到了一些反清革命书籍,如《嘉定屠城记》、《扬州十日记》以及孙中山先生的著作,革命思想由此萌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联络其组织的“武学研究会”中的好友王金铭、施从人等人,积极策划滦州起义,准备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进军,以便与武昌首义形成南北遥相呼应之势。因形势所迫,王金铭并未在与冯玉祥约好的日期发动起义,冯玉祥因在王起事当时被冯国璋扣留,也无法分身。加上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怀庆投敌叛变,起义遂告失败,王、施
等人被杀。冯玉祥因事发时不在现场,又与北洋高级将领陆建章有亲戚关系,所
以只是被递解回原籍。
在陆建章的提携下,冯玉祥不久又重获启用,任陆麾下一名营长。后所率部队几经扩编、改编,被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1914年10月,冯玉祥任旅长。冯玉祥出身贫寒,又颇有爱国气节,因此在训练军队时十分注重对官兵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在这种思想的带动下,第十六混成旅战斗力很强,逐渐成为北洋系中的一支劲旅,冯玉祥在中国政界和军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冯玉祥虽为北洋系将领,但他对北洋头子袁世凯并无好感。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称帝,立即引来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冯玉祥对于袁氏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早在5月间北洋系少将以上军官拥护袁世凯称帝的联名通电中,他就没有签名。
护国战争爆发后,冯部奉命开往四川泸州抵抗护国军。冯玉祥不愿与护国军交战,于是派人与护国军秘密议和,几经周折终于实现局部停战。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发电及当面力劝川督陈宦宣布四川独立,不要与护国军开战。最后陈宦在冯军兵临城下的压力之下通电独立。陈宦本是袁世凯的亲信,他的独立对袁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直接推动了袁世凯的倒台。
冯玉祥对帝制是深恶痛绝的。1917年6月,“辫帅”张勋以调解“府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