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章士钊到香港后不到一个月,便因频繁的活动、过度的兴奋及对香港气候的不适,再加年事已高等原因,到6月下旬便病到了,而且一病不起,迅速转重,虽经香港医生尽力医治,却终不见好转。
  6月30日,章士钊病情恶化,持续高烧,渐不能言语。老人自知难以生还,他示意家人拿来笔和纸,然后伸出颤抖的手,写下了最后几句话:“赶快报告总理,接我回去,我要回北京。”不久,便处于昏迷状态。
  周恩来得知章士钊病重的消息后,立即指示医疗队紧急赴港,尽一切办法稳定病情,然后护送老人回京医疗。然而,当医疗队风尘仆仆地赶到香港时,章士钊已于7月1日凌晨与世长辞。他为祖国统一大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章士钊逝世后,香港各界举行了公祭,许孝炎、宋宜山、童冠贤等国民党故旧及港澳同胞1000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深切悼念这位国民党的###,表示要继续老人未竟的事业,早日促成祖国统一。
  章士钊的骨灰由专机运回北京后,7月12日又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郭沫若等出席了追悼大会。郭沫若致悼词说:“章士钊先生解放前夕为国共和谈奔走……章士钊先生为国家的统一大业,不辞劳苦,鞠躬尽瘁,始终怀念在台湾省的故旧……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对章士钊最恰当的评价,也是章士钊内心最真情的表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军事高参杨杰(1)
1945年8月的一个下午,盛夏的昆明显得比往年燥热,街上行人很少,马路上树枝一动也不动,整座城市似乎没有多大生气。这时,一辆黑色小轿车驰进昆明市三节桥靖国新村,在一座造型典雅的小洋楼前停下,车门启开,走出一个身材魁梧、具有军人气质的男子,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杨杰。
  杨杰健步走进小洋楼,在客厅沙发上坐下,他似乎有些疲倦,靠在沙发上半晌没说话,随员劝他去洗个澡,好上床休息,但他拒绝了。一会儿,他上楼进了卧室,推开窗户,顿时被眼前秀丽的景色迷住了,从这里可以看见远处叠翠的西山以及市内座座红楼。窗下,是一个别致的花园,有假山、绿树、青草、红花,红绿相映,争奇斗艳。杨杰一时倦意全无。他是云南大理人,一进昆明,便感到家乡的温暖、可爱,现在,他更像天外游子回到了母亲的膝下,分外亲切。多少年来,在外南北驱驰的种种艰辛,一齐涌到了心头,……
  1907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刚刚考上云南陆军武备学堂不久的杨杰,因其学业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当时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北洋军官学堂深造,他便离开四季如春的昆明而北上保定。在保定军校,他刻苦学习,认真训练,深得校方赞赏。1911年春,杨杰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于这一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3年,杨杰学成归国,入滇军服务。先任步兵团长,很快升任旅长,并率部入川,任重庆卫戍司令官兼重庆道尹,不久任四川政务厅长、重庆警察厅长,升任陆军少将。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他积极参战,在蔡锷领导的护国军中,任第五混成支队长、军参谋长和第一纵队司令。
  护国战争结束后,杨杰已升为陆军中将,并被任命为北京大总统府军事谘议兼陆军部顾问。但他深感自己军事知识还很欠缺,毅然放弃中将头衔,再次东渡日本,入陆军大学学习。在陆大四年学习中,他足不出户,闭门钻研,努力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24年,杨杰回到梦魂萦绕的祖国,但此时,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杨杰内心十分痛苦。北伐战争开始后,杨杰即到南方投奔蒋介石,参加国民革命军,先后担任军长、总指挥、总参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杨杰指挥龙潭战役,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后又参与蒋介石与地方军阀的混战,多次取得胜利,因此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与赞赏。1934年,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又出任陆军大学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杨杰力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当日本侵略者向华北进犯时,身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长兼华北第11军团总指挥的杨杰,指挥了著名的长城抗战,赢得了国内外爱国人士的赞扬。但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杨杰对蒋逐渐失望,一气之下,远走欧洲,考察军事。抗战开始后,杨杰任军令部次长、中将加上将衔,他多次向蒋提出对日作战计划,因他的主张与蒋的政策相去甚远,没被蒋介石采纳。再加他在短期内屡屡升迁,引起国民党内各派权贵嫉视,他的性格爽直,又不肯曲意迎合,许多人在蒋介石面前诬陷他,所以,杨杰逐渐为蒋介石所冷落。
  1938年,杨杰出任驻苏联大使,他为争取苏联对华支援作了很多努力,也颇有成效但由于他对苏联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评价客观,引起国民党内亲美派的不满,1941年被免职回国。回国后,他仅只保留了军事委员会顾问头衔,没有任何职务。杨杰郁郁不展,闲居重庆,一头扎进军事国防理论的研究中,先后写下了《孙武子》、《苏联的国防政策》等书,他主张外联苏联,内联各党派一道抗日。杨杰的主张,深得国民党内正直人士的赞成。这一时期,程潜、冯玉祥、邓锡候、刘文辉、卢汉、李济深,杜建时等人常来他家,一起议论时政,抨击蒋介石的独裁,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此时,杨与中共南方局有了联系,在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支持下,杨杰与谭平山、陈铭枢等人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由于杨杰曾是陆大校长,又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他的言论在国民党党、政、军界都有很大影响,这就不能不引起蒋介石的不安,逐步发展为对他产生戒备与仇恨。这样,特务对他的监视一天天严密,跟踪也一天天加紧。杨杰在重庆无法活动,便借口养病,回到老家昆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军事高参杨杰(2)
这一幕幕往事,对杨杰来说,是如此亲切,又如此辛酸。他不禁想起明朝大将戚继光的诗句:“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身”,自己一心一意为蒋介石效力,却落得没有容身之地的下场。只有家乡,对自己永远敞开着胸怀,这一回来,他感到心情舒畅了许多,他决心在家乡组织进步势力,使云南形成一个反蒋的基地。想到这些,望着窗外如画的景色,他舒心地笑了。
  抗战胜利后的昆明,民主空气异常活跃,无论是民主党派,或是地方实力派,还是一般老百姓,都十分痛恨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特别是战后,蒋介石自持实力强大,公然违背全国人民意志,发动内战,更为昆明各界人士普遍反对。这里的民主人士经常举行“星五聚餐会”、“丙戌聚餐会”等等,进行反蒋串连。杨杰回昆明后,经常参加这些活功,向各界人士进行反蒋宣传。
  杨杰工作的重点是云南省主席卢汉,当时,卢汉的思想处于矛盾状态,他一方面看到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想为自己留条退路,因此对中共云南的地方组织表示亲近,允许昆明报刊刊登毛泽东的文章及新华社的新闻、评论等;另一方面,他对共产党是否真能打败蒋介石还有疑虑,同时又畏惧蒋介石的狠毒,因此对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又敬而远之。
  杨杰到昆明后,首先去拜访了卢汉。卢汉十分客气,他佩服杨的学识与军事才华,但又怕与杨交往而引来麻烦,因此只限于礼节上的应酬,而不愿与杨杰交心。杨杰并不灰心,他利用与卢汉同为云南老乡的关系,再次造访,与卢汉坦诚交谈。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国共两党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共产党的胜利与国民党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一席话说得卢汉心悦诚服,以后,他主动邀请杨杰到家里密谈,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白天谈了,晚上再接着谈,越谈越投机,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已是江河日下,难以挽回。这些使杨杰深受鼓舞,他活动频繁,到处演讲,深得各界欢迎。8月1日,昆明报界请他演讲,他欣然赴会。演讲会上,杨杰快言快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