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三国-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曹操和郭嘉一次精彩合作,一次完美表演。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赤壁之战败后,他还不禁怀想: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此可以相信他对郭嘉期望值之高,他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恐怕也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
  陈琳是个文人,原是何进谋士,后投袁绍幕下,成为他的文胆。讨曹前夕,他写过一篇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直到他作恶多端,揭了个底朝上。官渡之战中,他被魏军俘获,押到大营,大家都以为他大概活到头了。曹操当然记得他写的声讨文章,《三国志》载:“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三国演义》在这里添了一句陈琳向曹操的辩解之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一方面,他不否认是箭,而且还是一支利箭,伤了你,我抱歉。另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过是人家手中的工具罢了,他要张弓勒弦发射出去,我是无法自己拐弯或者罢工的。显然,这种实事求是的说法打动了曹操,不但放他一马,还安排他当了自己的记室,这也证明了曹操用谋士的胸襟和度量。
  

谋士三国(2)
许攸也是袁绍的谋士,袁绍不用他,遂投奔曹操,因为他与曹操曾经相识而且有些交往。在官渡之战中,这个堪称上乘的谋士,屡有出奇制胜的高招,常收事半功倍的成果。要没有他,曹操这一仗要打得吃力些。但许攸是那种恃才傲物,行为突兀,性格放荡,不羁常俗的人物,生就的脾气长就的肉,爱发自以为是非的言论,总要表现特立独行的样子。不宁耐官场规范,习惯于平等对话,不大肯把别人看在眼里,这种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却不宜成为你的部下。自然也不会在曹操面前,扮演臣属的角色。这等人最好是需要时现身出力,事过后抽身而退,只求用其才智者的赏识,不必在意利润的分红,最好离红尘尽量的远,别搅进权力场的是非之中。可许攸却偏偏选择后者,曹操爱才、用才、惜才,但他不愿意这样一个不知进退、不知分寸的老朋友,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没了规矩王法的。显然曹操觉得他很难成为工具式的谋士,遂示意部下将他杀了。
  作为谋士的许攸,竟然在攻下冀州时,用鞭指着曹操问道,你没有我,能进得了这座城池吗?曹操当时笑笑而已,实际上许攸想不到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古人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皮决定毛,而不是毛决定皮,这就是中国文人(当然包括谋士)永远摆脱不掉的宿命。
  《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谋士传,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士,林林总总的韬略,使得这部书成为历朝统治者的必读书。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碧眼儿孙权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从他的这种肤色毛发的变异来看,我怀疑他是不是有波斯人的血统,这种究竟是由于人种,或是遗传基因造成的变化,史书上无记载。《三国志》明确说到了他是个“形貌奇伟,骨体不恒”的人,可见此说不假。在汉代,中国与西域的交通已经打开,再不是关山险阻,胡汉隔绝,孙氏江东豪族,家中有胡姬,并不多么意外,因此孙权极可能具有外族血统,不过,史为其讳而已。也许由于这种遗传学上的杂交优势,他体质强壮,按当时的平均年龄偏低的情况比较,他算是超长寿的国君了。
  孙权的嗜酒,以致因醉误事,以致酒淋群臣,这也似乎有着异域的基因。
  曹操有一次情不自禁地赞美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概由于孙权的身材相貌,体魄精神,要强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才说出这番话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国重头戏(1)
《资治通鉴》引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以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曹操从公元184年###黄巾起家,二十多年间,早期,他不是没有失败过,进军洛阳以后,便基本上是战无不利,攻无不克了。但是他在取得荆襄战役的空前大胜以后,发动的这场在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是这位枭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败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兵员疫疠,不习水战,降卒二心,火烧连营;若从决策者主帅个人察究的话,习凿齿所说的“骄”,是赤壁失利的根本因素。而这一败的后果,曹操休想在他手中统一南北方,造成长期三分鼎立的局面。
  一念之差,俯仰之顷,全在一个“骄”字上。因此,凡骄傲自矜,倚胜恃功,头脑发热,自我膨胀者,无有不败的。西楚霸王如何?不也刎别乌江?所以,在决策中,如何摒除个人感情用事的因素,和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影响事业成败的关键。
  战争是解决政治、军事、经济等矛盾的最后手段。因此,曹操和孙权的这场决战是不可避免。但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实力的较量。所以,孙权始终下不了决心应战,他确是被曹操声势浩大的八十三万兵马吓住了。犹如角力,力气大的,总是要占优势,这也是共识。但实力强的一方,未必就是最后的胜者。因为战争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以生命为代价的最大赌博,是伴随着时代进化演变的魔方游戏。它是个不停地产生误区,又不停地制造机遇的庞大迷宫。
  这又是周瑜和诸葛亮敢于和曹操一决雌雄的信心所在。
  敌我双方都存在着太多的彼此未知之数,和无法准确把握的变化和可能性。因此,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会有许多偶然因素,变生不测,打乱部署。措手不及,一错百错有之;棋高一着,全盘皆活者有之。也有不少以为势所必然的事情,却有意外的结果,于是,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有之;得胜之师,全军覆灭有之。这些,是战场上屡见不鲜的。
  善战者便在这误区与机遇,偶然与必然的不停变化之中,扬长避短,把握时机,趋利避害,应变图胜。
  赤壁之战,从军事角度来看,确实是一次表现高水平的战争艺术的范例。从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起一直到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孝》止,把这次战役的始起乃至余波写得淋漓尽致。大费笔墨的孔明出山之后,《三国演义》的重头戏就是这场赤壁之战了。
  孙子兵法的要义,“兵不厌诈”,从来还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三国演义》作了如此生动精彩的具象表述。《孙子》一书,有十三家注,若把《三国演义》算是第十四家注,绝非过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是和对手较量时,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是硝烟迷漫的战场,还是唇枪舌剑的谈判桌上,或是商业中的无情竞争,或是股市上的抛出购进,都是像捉迷藏一样,一方是“未可全抛一片心”,另一方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一个人会傻到和盘托出,直白道来的。
  如三江口初战告捷,如侦敌情直逼敌寨,都是心理攻势,是在政治上达到挫其锐气的目的。所谓“气壮山河”的气,所谓“气焰逼人”的气,是一种精神上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设法抑制这股气势不被对方压倒,而反过来压倒对方,那就得虚实并举,真假兼容,扑朔迷离,深浅莫测。但如何耗其实力,除了在战场上的面对面较量外,一位英明的统帅,是尽量采用一切“兵不厌诈”的手段,包括哪怕是卑劣的手段,达到和在战场上同样消灭敌人的结果。削弱其实战能力,破坏其作战部署,扰乱其战略后方,败坏其内部团结,以致未战先乱,不攻自破。《三国演义》在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绝对有参考价值的实例。
  如草船借箭,曹操白丢十万支箭,蒋干盗书,误杀两员海军将领,将计就计,周瑜充分利用两蔡,黄盖挨打,火烧赤壁长江;至于庞统献策,则更是深入腹心的地下谍工之类了。不费一枪一弹而得之,乃战争中之高手也。
   。 想看书来

三国重头戏(2)
赤壁之战,东吴是主体,刘备不过是盟军罢了。实际上,周瑜是三军统帅,诸葛亮也就是参谋长这样一个角色。但经小说家铺陈演义之后,主次位置竟颠倒调换过来,也难怪身居要位的人,对于作家的这一份戒备之心了。
   。。

赤壁鏖战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