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冀野战军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全歼守城敌军万余人,此役被朱德誉为“夺取大城市之范例”。  1948年,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他组成第2兵团楔入热西、冀东地区,切断了东北与华北敌人的联系。随后在平汉路北段发动进攻,吸引敌华北主力。然后又西进绥远,进攻平绥路两侧,解放了绥远、冀北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全东北的辽沈战役。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与指挥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并肩作战。聂荣臻分析局势,认为傅作义赖以起家的第35军已被歼灭,如果天津再被拿下,傅作义后退无路,有可能会被逼到和平的道路上去。北平这座历史名城若能完好无损地被接管过来,于国于民都有利。于是,他给西柏坡总部发电报,向党中央、毛泽东建议:打下天津以后,争取和平解放北平。毛泽东亲笔签署了回电,表示完全同意。天津解放后,聂荣臻与林彪等一起同傅作义成功地进行了和平谈判。1949年1月31日,北平守军全部撤离市区,进至我军指定的地点接受改编,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随即进入北平,对国民党军政机关进行接管和维护社会秩序,北平遂宣告和平解放,聂荣臻的建议终于成为现实。“北平方式”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艺术杰作,是革命的信念、智慧、勇敢和力量的结晶,它谱写了解放战争新诗篇。毛泽东对北平和平解放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平解放,不仅减少了敌我伤亡,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物古迹。这样做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有好处,全世界的友人都会拥护。”   txt小说上传分享

聂荣臻小传(4)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革命转入了向全国进军的新阶段,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治军建国的新节奏中,聂荣臻处在一生中最繁忙、最紧张的时期。  北平解放后,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随后又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迅速整顿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剿灭土匪,完成和平改编傅作义20万起义部队的任务,为新中国定都北平提供了可靠的社会安全保障条件。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聂荣臻和叶剑英组织了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他们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检阅了部队。随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之一,参与了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6月,聂荣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10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后代理总参谋长。10月下旬军委会议决定,聂荣臻协助中央和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陆军单一军种走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建军道路。主持总参谋部工作的聂荣臻就军事机关及学校等问题给毛泽东写报告:继续加强海、空军司令部建设,筹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司令部;总参谋部应增设通讯、军训、军校部;总后勤部应设立军需、军械、财务、运输、卫生部;筹建总干部管理部;加强航空、防空、测绘、机要学校、军医大学等院校建设;筹建炮兵、工兵学校;筹建陆军大学(即军事学院),使之成为建设正规化国防军的培训中心,培养高级军事干部。这些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批准,并被陆续组织实施。  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聂荣臻还狠抓了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文化、扫盲工作,使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编制上杂乱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部队战士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达到了高小以上水平,有些达到中学或更高的程度,为掌握现代化技术装备和开展军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间,聂荣臻还主持了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压缩兵员定额,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并向地方输送了大批骨干,为三十三年后的百万大裁军起了借鉴作用。〖BFQ〗  朝鲜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日夜忙碌,有时几天睡不了觉。1952年秋,聂荣臻终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办公室里,被送进医院。病情稍好,他就急着出院工作。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毛泽东一再催促下,他才去外地休养治疗。  1954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的装备工作。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以后,佩戴元帅军衔的聂荣臻壮心不已,日日夜夜操劳在祖国的科学技术战线上。  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具体领导和组织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1956年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他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首先抓制定科技方针与科技规划工作,亲自参与领导国内外700多位专家制定了长达600多万字的十二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明确了近期和长远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际的步骤。他还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方案,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使常规武器配套,不断加强陆、海、空军的现代化装备。该方案在中央军委立即获通过。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任务。第二年,他又受命领导研制人造卫星工作。他积极组建导弹研究院和核武器、飞机、舰船、电子设备、人造卫星以及其他兵器的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同时,他还采取“将全国的科技力量相对集中、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战略措施,使科技战线获得一次次突破性成就。  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先后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写报告,明确提出“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成果为辅”的方针。这一远见卓识的方针,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同和支持,并得以实施。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又连续研制成功导弹核武器、氢弹,并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此,《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在组织实施许多重大科技项目过程中,聂荣臻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凝聚了聂荣臻的大量心血,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中,戎马一生的聂荣臻元帅也没有能够幸免受到冲击,“炮轰聂荣臻”、批判“华北山头主义”、“二月逆流”等等莫须有的帽子把聂荣臻压得难以抬头。然而,接近70高龄的聂荣臻髫发厉志,白首不衰,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同林彪、“四人帮”进行斗争,并依旧眷恋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仍然心系党,心系国家大事,并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为彻底粉碎“四人帮”作出了巨大贡献。  

聂荣臻小传(5)
1977年8月,聂荣臻复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重新投身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之中。1978年8月在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1979年他提出,武器装备现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协同的思想,同时主张精简整编,走精兵强国之路。  1987年,聂荣臻因病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在病重期间,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期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完全统一。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参与缔造新中国的最后一颗帅星陨落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聂荣臻说出了自己的遗愿:  “我已经93岁了,入党70年,从没脱离过党的岗位,为党奋斗终生。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十分正确,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