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继,怎么能说大行皇帝没有子嗣呢?请娘娘立即宣皇子入宫,承继大统。”
皇后迟疑道:“说是立子,毕竟只是宗室。让他继承大统,以后会不会有人说话,发生争执?”
韩琦虽没想到别的,可皇后的这种犹疑已经叫他觉着恼火了,口气也不由得严厉起来:“娘娘,大行皇帝在世立嗣,为的就是这一天。皇子接位,名正言顺,天经地义。谁敢说个‘不’字,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请皇后不必犹疑,立即传召皇子进宫!”
皇后这才叹道:“官家上仙,哀家一时乱了方寸,没得一点主意。幸亏相公有见识,我还犹疑什么!史志聪!”
史志聪施礼答道:“奴才在。”
“传哀家懿旨,为皇儿准备一套皇上的冕服,宣他立即到福宁殿来。”
史志聪答应一声,很快就将赵曙领来了。可怜赵曙,直待进了福宁殿,方才知道皇帝老子已经驾崩。他一头扎进卧室,抱住仁宗的尸体就放声大哭起来。左右好歹劝住了,将他架到殿上,与皇后及大臣们重新见了礼。
皇后在帘后劝道:“皇儿,你父皇已经升天,大位等着你承继,你千万不要过于哀痛,且振作起来处分大事要紧。”
赵曙本来还在悲切,一听皇后要他继承大统,像是被猛地螫了一下,嘴里嚷道:“继承皇位?我不敢当,我不敢当!”转过身,就要往殿下跑。慌得韩琦赶紧上去一把将他抱住。曾公亮与欧阳修几个也都赶上来,捉胳膊捉腿,将他团团把定。赵曙虽然高大,毕竟文弱,竟是丝毫动弹不得。内侍们赶紧捧过崭新的冠戴礼服,与几个中枢大臣合作,七手八脚,好歹给他换上了。这些冠戴礼服,原是仁宗备而未用的,倒也勉强合身。皇帝的冕服一上身,赵曙就立马成了皇上。在场的人,除了曹皇后,全都一起行礼,山呼万岁起来。
跟着,韩琦又请皇后传下懿旨:召守卫皇宫的殿前马步军副指挥、都虞候以上军官及宗室刺史以上官员,都到福宁殿听宣;召翰林学士,草拟仁宗皇帝传位皇子的遗诏,等等。直到太阳偏西,一切才大致妥当,文武百官也差不多都召齐了。因为临时换不了丧服,只好也都像几个中枢大臣那样,解下身上的金带玉佩等饰物,表示一点意思罢了。大家从垂拱殿门前哭起,一直哭到福宁殿;就在殿外排班行完礼,且听韩琦宣读了大行皇帝的传位遗诏。哭过仁宗,大家又在偏殿山呼万岁,朝拜了新皇帝——英宗赵曙。英宗要为仁宗守孝三年,且让宰相韩琦代理朝政,两府大臣都不同意,这才罢了。
无论愿与不愿,英宗时代好歹总算开始了。
新皇登基,照例得做两件事:大赦,升赏。大赦好办,不过将所有罪犯——除十恶不赦者之外,一律酌情减刑免罪而已,下一道赦令就行了。升赏呢?升也好办,不过见官加级,让他们改换服色罢了;加官虽要加薪,却不必现支,可以暂时开张空头支票。赏,则完全不同了。
赏,得来现的,开不得空头支票。此外,乍穷难开旧家风。前面有比照,只能多,不能少。要命的是,乾兴年间真宗归天的时候,朝廷还不那么在乎钱财,赏赐那叫一个厚!可再厚,也得比着来呵!不说多,至少要持平。否则,怎么向全天下交代?那不就等于告诉全天下:仁宗辛辛苦苦坐了几十年江山,反倒将个家底子折腾光了,临死连个赏赐钱都拿不出来!要是亲生儿子继位,还可以装傻。人家顶多说这个儿子吝啬,舍不得为父皇花钱,再说不出别的了。而吝啬,换一个角度就是节约,为天下惜财,又是美德了。英宗是过继的皇子,装不得傻。要是抓得紧了,天下就不会说什么吝啬节约,而是要骂他不讲道德,过河拆桥,让天下没有亲子的人寒心了!这个罪名,说什么也背不得。
可照乾兴的例子,光赏赐各军,就得一千一百万贯、匹、两;京中,得费四百多万。再加上给臣下、宗族的赏赐,与各种丧葬山陵费用,更是天文数字了。
这里还没开始赏赐呢,军队先就闹动起来了。
原来皇上薨逝,守卫京城的禁卫军,照例要赏一顿美餐。赏饭下来,大家端起碗正要张嘴大嚼,突然有人叫道:“且慢,当心崩了牙齿!”
“废话,顶多不就多几块骨头吗?老子铁都嚼得,怕硌了牙!”另有人骂道。
那人一哼鼻子:“你知道个鸟!乾兴故事,赏饭里面是藏着金子的。你想想,饭里不藏金子,一顿饭谁稀罕,也值得赏?难道金子你也嚼得?”
骂人的不说话了,且低头在碗里找金子。直到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沙大的一粒!张口又骂开了:“金子你娘个蛋!”
那人也低头翻了半天,确信果真没有时,也骂开了。不过,骂的已是朝廷了:“娘的,朝廷欺骗我们!一顿饭谁没吃过,也要他赏!”抬手就将饭碗砸了。“走,有种的找他们算账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五十回(4)
当时就有几十个人砸了饭碗,跟着起哄走了。还没出营门呢,就被闻讯赶来的一个殿前副都指挥使,堵了个正着:“都给我站住!谁敢再向前一步,就地正法。”
几十个人愣住了。只有发难的那位辩道:“朝廷惯例,饭里赏金,为什么欺骗我们?”
副都指挥使喝道:“你做梦呵!平时衣食住行,全由朝廷养着。仁宗皇上薨逝,新皇上登基,多少大事要做,全顾不上,先就恩赏你们,还不满意,还要怎样?你到底有多大功劳,敢望非分之赏?统统回去。有谁再敢传信谣言,胡乱生事,本将军定斩不饶!”
好歹将他们吓回去了,免了一场祸事。朝廷知道这事,更紧张了:该赏赐的钱财,一文也不能少。否则,要出大娄子的!
三司早已捉襟见肘,上哪儿去弄钱呢?只好盯着皇上的内藏库了。
皇上将国家财富一分为二,一份归政府财政,一份为皇室私用,是由汉朝开始的。大宋,在三司之外另设内藏库,则打太祖开始。内藏财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征服境内原有南唐、吴越、西蜀、南汉、北汉等国收缴的金银财宝,及境外相关属国或友邻进贡的财宝;另外,就是将每年的财政盈余收入内藏。太祖设内藏的用意,倒不专为皇家私用,原是有个宏大设想。燕云十六州不是在契丹人手里吗?他想等钱攒够了,将它们统统赎买回来。契丹人要是死硬不想卖呢,那就只有武力夺取了,内藏的钱正好作为军费。太宗看见内藏库钱堆得像山似的,先还嘲笑太祖太抠门儿,攒那么多钱上哪儿用去!后来,眼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这才悟出还是老兄高明,也想法设法抠着往里面攒钱了。到财政吃紧,也有从内藏库调钱支援三司的时候。不过,这样的时候很少。到真宗,虽然装神弄鬼乱花钱,又有给契丹的献纳,可经济规模也大了许多,又有两个先辈的积攒,财政还不显着过于吃紧。所以,死后花销虽大,倒都是由三司财政支出的,没动内藏一文钱。但真宗顶多也就是个收支平衡吧,除了内藏财富,他再没有更多的东西留给仁宗了。仁宗走的差不多已是下坡路,三司财政渐渐就不够花了,由内藏库往三司贴钱已经非止一次。现在薨逝赏赐,还不更得大挖内藏库的墙脚吗?三司上的折子,请内藏库调拨的实数是:铜钱一百五十万贯,绸绢二百五十万匹,银五万两。
一当就是个穷家,而且,穷到连丧葬赏钱都拿不出来,这是英宗怎么也想不到的!既然非用不可,不调拨又能怎么样呢?可当年太祖设内藏库的意思,天下皆知,钱非所用,又是自己登基做的第一件大事,怎么着也说不过去!唉,还是请中书酌办吧!他将折子批给中书,让他们与三司一起协办。中书位于第一线,士兵闹事,第一个知道的就是中书与枢密院,他们比皇上更有紧迫感。要他们酌情,还不立马就办了嘛!
可内藏库拨出的这笔钱物,勉强只够赏赐京城禁军,地方上的驻军,有不少仍然没有着落。怎么办呢?无论如何,老百姓总比军人好缠,只好对不起他们,请他们出血了。地方长官想出了各种名目,或征或借,只要能将老百姓手里的钱财,捞过来交给得罪不起的兵士就成。事情虽然为了朝廷,那谏告的表章却雪片一样飞向朝廷。自然,也同样叫英宗糟心。
还有仁宗的陵寝。比照真宗安定陵的规模,一寸也不能小,至少得有四五万士卒营建。三司毛算了一下,少说也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