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像是道玄的亲笔,但究竟没有把握。他只好先留下来,事后拿给元空看了:“大师,请您给我掌掌眼。说是吴道子亲笔,不知是不是?”
元空瞅了半天,肯定道:“我看是道玄的真迹。线条衣着什么的且不说,您看佛祖头上那光轮。道玄画圆从来都是徒手,所以流畅、圆浑。再看他的着色,简淡且不论,他在绢上着色,喜欢先用焦墨起轮廓,然后傅色微染,色彩能够透出绢素。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吴装。您看看,是不是这样?”
有理有据,子瞻如何能够不信?当时就作了价,买下了。人家原是要相与他这个州官才子,并不在钱,等于是白送,只是怕子瞻见外,才象征性地略略收了几贯铜钱。子瞻当然也知道,只好装傻。要拿实物感谢公弼,吴道子的这三幅佛像,该是最大方的礼品。可父亲好的是这一杯。当初起意留下它们,原是想着父亲的。现在割爱给了公弼,对不住父亲。勉强给了,心里会永远是个疙瘩。再说,公弼是不是个雅士,欣赏这一套,也很难说。要真欣赏,他是知府,比自己官儿大了不知多少,会没有人投其所好?那么,他也就不会特特稀罕这几幅绢画了。要是他压根儿就没收藏,说明他根本不好这一杯。既不好,将这么珍贵的东西给了他,不是明珠暗投吗?
这么想着,到底不拿道玄做人情了。可这情怎么感呢?一时没了主意,不由得就走了神,由画又想起了元空。这老和尚真是个怪才,对绘画那么精通!俗家时,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由他又想起他赠的那份秘籍,神秘兮兮的!想到这里,突然灵机一动:放着也是放着,为什么不献给陈大人呢?这才是最珍贵、最实惠的礼物!可一想到元空给他包裹时的那份郑重与期待,他又犹豫了:我们之间是有承诺的。不是相信我不会轻易传人,他怎么特特传我呢?不过,很快他又觉着这没有什么了。传给知府大人,朝廷三品命官,该是传得其所,怎么是轻易呢?元空既传给了我,支配权就在我,只要问心无愧也就得了。顾虑别的,不是庸人自扰吗?得,就这么定了。
他从书柜的夹层柜板下掏出小包裹,径直去找公弼了。见到公弼,子瞻先毕恭毕敬,双手捧上包裹:“大人,这是子瞻的一点心意,请大人务必笑纳!”
这么郑重其事,倒叫公弼吃了一惊:“子瞻,这是什么?”
“是一位得道高僧送给子瞻的一份特别厚礼。子瞻感戴大人一片厚爱,实在无以为谢,特意将它转献大人!”
大宋遗事 第四十七回(3)
公弼见他说得这么神秘兮兮,不再问了,伸手解开了黄绫子包皮。里面是一本蓝绸封面的线装书,当中篆书写着《精金秘籍》四个大字。打开一看,除了文字,还有丹炉坩埚之类的插图。书边还躺着一个小黄包袱。用手一捏,圆里咕噜的。一定是金丹了!公弼心里,大体已明白了###分。他是个方直、认死理的人,一向视方外之术为歪门邪道,当然很不以为然。可嘴上却只装傻道:“是本秘籍,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子瞻并没注意公弼眼里闪过的一丝不屑,仍然诚恳地解释道:“化金子用的,能将淡金化为精金。一两淡金,不足十成的,每少一分加一钱丹砂,再配上几种药物,放到坩埚里一起烧炼,到熔化了再倒出来。这时的熔液,色彩斑驳,还不是纯金。将它放到坩埚里再炼一次,看着色泽均匀了,就不要再烧了。一等凝固,就成了十成十的赤金。丹砂一粒不少,下次还可以接着再用。不过两个时辰就成了,再淡的金子也能化为纯金!”
“有这么神?你试过吗?”公弼问。
“没有,我用不着它。想着大人或许有用,特意转送给您。上面还记着其他一些仙方。那位高僧原与我有默契,不叫我轻易送人。我想献给大人,不为轻易。您可一定得收下啊!”子瞻说。
这倒叫公弼为难了!收吧,太荒唐;而且,传出去也难听,人家会说陈某人贪财哪!不收吧,又拂了他的一片心意;而且,留着这东西在手里,子瞻会常常琢磨它。这算个什么事呵!反复权衡了半天,公弼还是一咬牙收了:“既然你如此诚恳,老夫却之不恭,我就收下了。谢谢了!”
“这就对了,大人。我是专为这件事儿来的,没有别的事,我也就告辞了。”完成了心愿,子瞻心满意足,转过身高高兴兴地走了。
公弼拿着包裹,想想,不踏实,到底又追上子瞻交代道:“子瞻,这件事哪儿说哪儿了,可千万不要在外面张扬!”
子瞻回头一笑:“放心,不会的!”
看着子瞻远逝的背影,公弼摇了摇头:“嘿,怎么想得到,他居然相信这个!”
复返身又来到客厅,拎出那个小黄包裹进了厨房,将它一下塞到灶门里头烧了。
子瞻做了一件大事,心里特别高兴,一直很兴奋。兴头还没过去呢,就接到刘敞刘大人的通知,请他去长安出题策试永兴军与秦凤路的举人。他因为兼着凤翔府的府学教授,这是分内的事,推脱不得的。阅卷的还有张璪及其他州的一些官员,商洛县县令章惇章子厚也在其中。子厚是个豪士,虽与自己同年,却阴错阳差,从来没见过。这次能在试中一会,实在是一大乐事。接到通知,他就积极准备了。
关键是试题,出个什么题目才好呢?
自打和解,子瞻早对公弼另眼相看,自然不再小觑,许多事情,有意无意,还常常找他商量。临去长安的头一天晚上,子瞻来向公弼辞行,说了几句,就谈起了试题。
子瞻请教道:“刘大人这次抬举我,要我出题。依大人看,该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公弼皱起眉头,一面思索,一面说道:“这个我没经验,怕谈不出什么意见。就我想来,无稳不治。治政如此,做人如此,这策试,怕也得如此?要稳,除了安于守成,言行合道,是没别的办法的。你初做试官,出题也以稳妥为是,不宜别出心裁,惊世骇俗。我想到的只有这些。说到具体,我就再说不出所以然了。”
这话,似曾相识?
子瞻想起二伯父苏涣的告诫。
父亲这一辈是三兄弟,父亲行三。三兄弟之中,只有二伯父苏涣,中进士做了官。子瞻向他请教为官之道,苏涣说:“做官,其实没什么。能像你做《刑赏忠厚之至论》那样,就行了。”
子瞻不懂:“文章是文章,做官是做官,两个怎么会一样呢?我会写文章,做官却一窍不通。”
苏涣笑了:“看似两回事,实际没有两样。我问你,在考场上拿到题目,你怎么办?”
“自然是先审题,想好了,再一挥而就。”子瞻说。
“着呵,做官也是这样呵,傻小子。一件事情来了,没想好主意,就不要贸然动手。直到想稳妥了,有了万全之策,再动手去做。这样,就万无一失了。”苏涣说。
二伯父那意思,核心不也是一个“稳”字吗?
子瞻朝公弼深深一揖,衷心地谢道:“谢谢大人的教诲。大人的话,就好比官箴,我这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揖让之间,子瞻对于究竟如何出题,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了。
子瞻与张璪一起来到长安,直接去了京兆府府学。考场设在府学里,子瞻与其他考官的食宿,也都安排在那里。等一切就绪,子瞻才独自去拜见了刘敞刘原父。这倒不只是出于礼节,原父也是个饱学之士,又是主政官员,试题的事怎么能不请教他呢?
可刘敞却谦虚:“请你子瞻来主试,就要你全权负责,我再插手,不就多事了吗?你就大着胆子办吧!”
“可我究竟没有经验,好歹得请大人指教一二!”子瞻也很诚恳。
“办事总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嘛!我既委托你,就是相信你一定办得来。否则,我也不委托你了。”原父是真要彻底放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宋遗事 第四十七回(4)
“您总得说几句什么?”子瞻还是请求。
原父见无可推脱,只好沉吟道:“说什么呢?稳妥一点吧,有益于治道就行了,不要哗众取宠。”
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话,子瞻心中那主意,也就越发坚定了。
参试的书生,被搜查整肃一番之后进了考场。一看那策问题目,赫然写着:《汉唐不变秦隋之法,近世乃欲以新易旧》。正文则是:
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唐受天下于隋,因隋之制,而不害为唐。汉之与秦,唐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