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白--醉风流-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快快告诉你家主子李大人吧,我是绵州李太白,从不屈己求人,你们如此对待有识有志的学子,只能说明你家大人的浅薄!”

  那“绿豆头”还在拿出一副打肿了脸面充胖子的样子,摇晃着他那粒“绿豆头”慢条斯理地说:“李太白是吧?我知道你牛,你就牛去吧!你小子有学问又怎么样?有学问不懂我们官场上的规矩,是没有一点儿用的,好好向爷们学习学习吧!”

  我被“绿豆头”气得简直是不知头尾了,只好一跺脚,挥手招呼小虾儿掉头,装出一副潇洒地扬长而去的样子,实际上是气急败坏地走了。

  我越想越感到愤怒,越想越感到到憋气。早上见到天气晴好,为了争取时间拜谒李大人,和小虾儿一共只吃了两文钱的几只“鸡仔饼”,乌龟出洞一般,辗转爬了三几里的歪坡斜街。好不容易到了刺史大人的衙门,肚子里早已饥肠辘辘,越发难受。刚才只顾着把那书吏骂个狗血喷头,图个一时的痛快,但拜谒的事就化为泡影了。

  我边走边想,越想越气,越想越恼。猛抬头,见眼前兀立着一家酒家,原来正是渝州城最有名的“嘉陵大酒家”。一见那个“酒”字,我就心明眼亮,于是仗着刚刚闯衙门、骂书吏的那股豪爽气,“蹭蹭蹭”地拾级而上,直登顶层的雅座。小虾儿好像也是装了一肚子的火气,任凭我大要好酒好菜,撩手捋臂一起胡吃海喝起来。

  那吴指南一个人在“巴掌”小店中等候,也是坐立不安。左等右等不见我们回来,就起身出店,也想到州衙探个究竟。刚走到“嘉陵大酒家”侧面一个街口,见我和小虾儿像吃了火药一样火冲冲、急匆匆地上了酒楼,不用多想也知道我们情况不妙了。于是他也追到顶层,见我正在杯不离嘴地猛喝。他就什么也都明白了。小虾儿也给吴指南满满斟上一大杯,吴指南一口干了,把杯底亮了亮,朗声对我说:“多谢好酒,想我吴指南为诗为文虽然平平,但我习武多年,仅凭一柄小剑就获誉乡里,这次多蒙宇文少府推荐,前来渝州想拜谒李大人,不想两次求见都像水过鸭背。我不能谒见就算了,而你李白是人中豪杰,想不到李渝州府中上下人等,竟也把你视同麻雀一般的小鸟,真是要惹天下人笑话了!”

  我无奈地摇摇头,长叹三声,连干三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以酒销愁、买酒泄愤。这杯中之物真是个好东西——这香染巴、渝的清酒“剑南春”,有着一种让人沉迷的魅力,不,那是一种魔力。它让我越喝越觉得如醍醐灌顶,它使我的一双眼睛能够洞察幽微。就在朦朦胧胧之中,我分明见到了我慈祥的爸爸妈妈,和那妩媚的月亮妹妹,我还看到我那三位尊敬的师父在微笑着检查我的作业。一会儿像是在大明寺的大树下,听赵蕤老师讲授《长短经》;一回儿又像是苏颋大人在抚摸着我的手安慰自己:“太白呀,你有鲲鹏之才,大展宏图、入仕进朝只是迟早的事……”我豪气冲天,猛地将酒杯一掷,高声吟道:“大鹏一日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忽然,铺天盖地的一阵乌云骤来,一下子就暗无天日了。眼前出现渝州府衙门厚厚的大门、肥头大耳的门吏和竹竿一样瘦小的书吏,还有鬼判官一般嘴脸面目可憎的的李邕。我挺身而起,愤然而吟:“时人见我恒殊调,见我大言皆冷笑。”我用手直指李邕——责问他说:“你,你知道吗?苏颋大人也看得起老子,你为什么看不起老子?难道连后生可畏这句话你都不知道吗?”原来,我把吴指南当成李邕了。

  却说吴指南回忆我酒醉中的疯狂吟唱,竟惊喜得拍掌狂呼:“真是奇哉怪也!丹青你这小虾儿知道吗?你少爷的一席酒话,正好是一首惊天动地的好诗啊!你记得吗?”他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拼凑来拼凑去,觉得又像,又觉得不像,只好先放下来,等我酒醒再讲。三个时辰后,我悠悠醒来。吴指南高兴地递上一张诗稿,对我说:“太白请看,如此这般痛快淋漓的好诗句,到底出自谁家的大手笔?”我接过诗稿,隐隐约约觉得似曾相识,慢慢地才记起原来是自己酒醉中的诗作,不由哑然失笑。我索性起身,认真点错补漏:

  大鹏一日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鹏飞万里,虽见于庄子,但“假令风歇时下来”却是我李白的想象发挥,它集狂傲、倔强、自信、俊逸于一体,意气风发,说明了我李白这只“风鹏”并非一味追求出世,即使在高蹈远引的时候,骨子里仍有着一份对现实人生的执著。我写上题目《上李邕》后,把诗交给小虾儿,对他说:“你把它封好,再准备一份厚礼,明日就请那门吏直接呈给李大人,就说是我李白的谢罪诗好了。”

  我并不知道,刺史府那边,因为我的《谢罪书》,李邕大人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心思再去应酬碑、颂的请求。他借养病为名,在书房躲了起来,开始翻检那些积压下来的名刺和行卷。

  我也不知道,原来李邕大人是被我的大志和奇才深深打动了的,他或许也感到和我相识恨晚了吧。于是,他吩咐那“绿豆头”书吏,说要亲自迎接我。只可惜,直到20年以后,我们才得以相见。

  我在求谒不成以后,知道渝州不可长留了。吴指南也急着要回石镜,因为我们一见如故,我就想同吴指南再聚上三几天再说。于是我们三人一起同去石镜。我问吴指南:“指南兄弟,那‘绿豆头’书吏固然十分可恶,但是他讥讽我的行卷的那些话,也让我想起了苏颋大人对我的慰勉,我的诗文确实还没有自己的风格呀,如果不增加学识和加倍磨练,肯定是不行的,可是我不知道从哪入手去学呀?”

  吴指南反问我道:“太白兄弟,你送我回到石镜后,准备作什么打算?”小虾儿在一边插话说道:“当然是回陇西院,我们的银子都快花光啦,少爷你说是不是嘛?”我说:“我不回去,小虾儿你先回去吧,到了中秋前后我们再会合。我要先去寻找那本《陈子昂全集》,再到梓潼找赵师父回山,重学《长短经》。”

  吴指南连声说好。

  六

  石镜就在涪江和嘉陵江的汇流之处。我们抵达后,吴指南介绍我谒见了宇文贤少府。宇文贤对我说“初回见面,无以为赠”,就把他案头常用的心爱之物——一只桃木笔筒送给了我。那桃木笔筒雕龙画凤,精雕细刻,色泽沉着。我细细把玩,心中十分喜爱。对照在渝州求谒李邕受到的冷遇,我的心里不由升腾起一股暖流来。我当场要了纸笔,写下了一首《酬宇文少府见赠桃木笔筒》诗作为答谢。

  我和吴指南分别后,相约一年后再行出峡,一同游历洞庭湖。

  我单枪匹马,沿着涪水往北。一路上,我的心底无数次回响起《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词句。我觉得它是“骚”,它是“风”,它写尽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者共同的无法排解的寂寞,以及内心深处火苗一样时强时弱的悲愤。它根本不管作诗填词上的四声八韵、对仗、虚实和华丽词藻,它所迸发出来的是天下士子的心声,它是一首千古绝唱!

  我进入射洪县城,路过县衙,缅怀冤死狱中已经二十多年的陈子昂。我的心在说,段简之流又算得了什么,只是留下了千古骂名而已。但是陈子昂呢,他将以他独树一帜的上承风骚、下启盛唐的诗文而流芳百世。

  我徜徉在射洪的横街窄巷中,休憩在疏密远近的茶馆里。我去得最勤最密的,自然就是书店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得到一部卢藏用编辑的《陈拾遗集》,我简直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我也知道,《陈拾遗集》所收集的并不很完备,但它肯定是聊胜于无的。但是,我一直都不能如愿,如今我只有寄希望于陈子昂的故里了。这日我来到一家书坊,找《陈拾遗集》不到,于是发出了一通慨叹:“陈子昂先生诗文,在其他州县不被人们珍重,难以见到读书人传阅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在他的家乡的读书人,也对子昂先生如此冷落呢?这实在令人可叹呀。” 

  书坊的伙计带着几分愧疚说:“其实也不是如此的,我家的主人就已经着力搜罗陈子昂先生的遗墨和流行在民间的各种集子了,但还不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