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4)
他哈哈大笑着走开了。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他一起笑起来。后来我发现,“医生”布赖恩动不动就发火,
如果不是对在场的记者,就是对无能的军事指挥官或者对战争的野蛮性。他是一个
自我奋斗出来的人,是家里上大学的孩子。他的家在费城郊外一个小镇上,父亲是
个锅炉装配工。他先上了洛克黑文大学,考上研究生后,拿到了一笔足球奖学金,
去上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年轻时火气更大,经常于周末到酒吧去寻衅斗殴。他后来
对我说:“我总是火气很大。我天生就这样。我这个人很讨厌。”
帐篷外传来柴油发电机低沉的响声。帐篷里弥漫着屁味、汗味和生脚气的脚发
出的难闻臭味。每个人都是穿着内衣裤走来走去,还不停地用手挠裤裆。
在海军陆战队作战部队中,公开用手挠裤裆的现象很普遍,就连高级军官在下
达简令的时候也不例外。这是旁若无人的男人动作,也是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对这
种不登大雅的动作,陆战队官兵感到很自豪——我第一次遇到第一侦察营营长的时
候,他就对我说,另外那个记者之所以退出,也许就是因为他为一家“他妈的奇怪
杂志”写报道——陆战队的技术行话非常丰富,而且有不少还很下流。例如“驴鞭”
至少被用来描述陆战队中三种不同的装备:一种加油嘴、无线电天线以及清扫迫击
炮炮膛的刷子。
陆战队侦察营的人会自豪地告诉你,如果你在陆战队手册中查找军事职业专
长,他们的专业头衔是“侦察员”。他们是军队中少数几个把女性拒之门外的行当。
对许多人来说,成为陆战队侦察员代表的是美国最后仅存的几个全由男人干的行当。
在他们看来,美德莫过于坚毅:体魄强健,英勇善战,吃苦耐劳。
他们
认为过于舒适——泡沫睡垫、毛衣、甚至感冒药——都是“哭鼻子用的”,并且会无
情地嘲弄带这些东西的人。
这些军人没有CD或VCD播放器、游戏机或其他类似的供娱乐用的玩意儿。这
种分散精力的东西是不允许带到中东的。他们是被去掉了插头的美国年轻人。他们
仅有的娱乐项目就是聊天、看书、打牌和下棋。在帐篷的中央摆着一个棋盘,连里
的一场锦标赛已经进行了六个星期。
晚上他们经常打斗。他们用柔道手段相互把对方头朝下摔在帐篷的地板上。他
们用粗壮有力的臂膀把伙伴的脑袋夹在胳肢窝里,用拳头相互猛击胸部,把它打得
青紫。他们躲在暗处等候,突然挥着军用折叠刀窜出来,用刀尖在伙伴的胸部留下
划痕,或者用刀刃在受害者脖子上轻轻抹一下,恶作剧地模仿干净利落的杀人手段。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对方处于最佳状态;他们这样做既是找乐,也是为了练就过硬
的本领。
排里几个有本领的都是小分队的队长。只要看看他们在队里走路的姿势,马上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5)
就可以把他们识别出来。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傲气,一种像摇滚歌星那样能把别人吸
引过来的魅力。这个帐篷里的三个重要人物是科克、帕特里克和科尔伯特军士。在
阿富汗的时候,他们三个在同一个侦察小分队,由科尔伯特领导。
埃里克?科克军士和希拉里?肖恩?帕特里克军士是小分队中明显的佼佼者。
肌肉发达的科克非常希望成为职业健美运动员。虽然从编制上来说他属于B连三排,
他的大部分时间却在二排。他经常讲一些乌七八糟的段子,逗得大家大喊大叫;尽
管他脸上其他部位都在笑,那双眼睛似乎从来没有笑意。他才23岁,可是显得非常
老成,好像至少比他的实际年龄大10岁。
28岁的帕特里克来自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山区小镇,说话略带南方口音,举止
也有南方人的温文尔雅。他棕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笑起来眼角就出现浅浅的鱼
尾纹,他看上去非常和善,甚至有点儿卑躬屈膝的样子。陆战队战友们管他叫“老
粘儿”,背后议论时都对他敬重有加。“你会不屑看他一眼,”一名陆战队员对我说,
“可是‘老粘儿’却是排里最冷峻的杀手。如果在军营外的大街上看见他,你会以为他
是一名普通大兵。这就是他非常危险的原因。”
科尔伯特是排里顶尖的小分队队长,率领的是第一小分队。一年前在阿富汗的
时候,他因帮助端掉敌人一个导弹连而获得海军嘉奖。他见到我的时候一本正经地
跟我握了握手,还向我敬了个礼:“欢迎欢迎!但愿你跟我们在一起觉得愉快,大有
收获。”
他的礼貌非常到位,几乎无懈可击。他身上处处显露出整洁、有序、明快,与
他“冰人”的绰号非常吻合。科尔伯特不像其他人那样挠裤裆。他身上透出一股维
多利亚式的正直。他父亲是建筑师,他家那幢70年代超现代的住房就是他父亲设计
的。在用来会客的地方铺了一块粗毛地毯。他后来告诉我,他最有趣的记忆之一,
就是在鸡尾酒会前他父母让他用一支特殊的耙子把地毯梳理干净。科尔伯特是无线
电频率和密码协议方面的活字典,还能够非常准确地告诉你美国或者伊拉克武器库中
任何一件武器的准确细节。有一次,他差点儿买下一辆多余的英国坦克,甚至通过
他的信用联盟安排了贷款,可是当他意识到在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共产主义
共和国”停放坦克违反当地法律时,这才没买。
在科尔伯特一本正经的举止背后,是他人格的另一面。他背上的文身是尚武公
主儿时图,色彩很俗气,是路易?罗约发表在《重金属》杂志上的。他每年的摩托
车保险要花大约5000美元,因为他有不少野蛮超速的罚款单。他经常骑着那辆雅马
哈R1摩托赛车在南加州的高速公路上以150英里的时速飙车。他原先那辆摩托车的
排气管旁边加装了一台模型火箭的发动机,每当他想“把那些上下班的人吓得灵魂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6)
出窍”,就让那台发动机往外喷火。他承认自己具有根深蒂固的叛逆性格,但他能控
制自己,这也是他还在上中学的时候父母就送他上军校的原因。他说他的生活受到
一个简单理念的驱动:“你不想表现出害怕和退却,因为你不想在自己的伙伴面前表
现出尴尬。”
他之所以能影响其他人,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体力与个人魅力,而是全靠自己的
技能、决心以及几乎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时,他成了传奇人物,
因为他在踝骨骨折、负重150磅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后1000公尺的下山任务。有
些陆战队员在谈到他们的密切关系时说,那种神秘的兄弟般的关系是同甘共苦的结
晶,科尔伯特使大家佩服。他能独自在帐篷的一角待上很长很长时间,埋头对着一
台军用笔记本电脑,研究入侵地图和卫星图像。他的战友们在他身边打打闹闹、说
说笑笑,而他却说:“要不是大家都在陆战队,我永远也不会和这些人交往。”
当然,公众中有一种普遍的、默认的看法,认为军队是社会上的社会经济渣滓
的收容所,来当兵的都是一些没有工作或者缺乏社会技能的。菲克说道,“我在达特
茅斯上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看不起海军陆战队的人。”
但是,看一看第一侦察营普通士兵的背景,你就会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不少人
之所以来当兵,是为了逃避街头团伙的生活,有时候是当地公诉人的敦促。有一名
陆战队员在谈到父亲酗酒、母亲心态失常时,显得无动于衷。可是与此同时,你遇
到的陆战队员也可能是刚出教化所就来当兵的,或者是拒绝领取大学数学或游泳奖
学金的人。二排最“嫩”(没有经验的)列兵是一个19岁的青年,他拒绝了安纳波
利斯海军学院的一项任命,到这里来当一名陆战队员。三排的机枪手来自加州奥克
兰希尔斯一个富裕家庭,有一个姐姐在上哈佛大学。
战争的实质就是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