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 之汉武帝-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卫青的骑奴身份也给他带来机遇:一是骑奴必备的武功和精湛骑术,使他有能力担纲将来大将军之职。二是使平阳公主对他非常了解,以致再婚时选中卫青。
  当然,真正改变卫青一生命运的,是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
  卫青少年坎坷,但机遇也与坎坷并在。何况,他从小就是个知高知低的孩子。在他心中,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恩之心——感谢上天,感谢皇帝。
  无论如何,卫青被抓,阿娇母女对卫子夫的嫉妒之心暴露无遗,也使汉武帝对阿娇母女更加不满。
  汉武帝索性把卫青提拔为建章监(建章宫的管理者),并加封侍中(皇帝的侍从)。这无非是向阿娇母女以及其他再图不轨者亮明:我就是卫家的后台老板!
  卫子夫得宠,卫家人人受益:卫青的哥哥卫步广几天中受赐千金,卫青的同母姐姐都嫁得金龟婿。大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曾与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武帝就把陈掌招来,赏赐兼提拔。后来,汉武帝又升卫子夫为“夫人”(嫔妃的一级),提拔卫青做太中大夫。公孙敖因为营救卫青有功,也沾了光,蒙武帝多次提携,备受尊崇。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后陈阿娇积怨爆发,竟然用巫蛊诅咒卫子夫。害人终害己。一只怨毒的蛊娃娃,对当事人毫发无伤,倒是把阿娇自己拉下了皇后之位,打入长门冷宫。而卫子夫更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爱屋及乌,卫青因此更得汉武帝信任和重用。不过,汉武帝和卫青都清楚,做外戚,只是一时风光;做能臣,才是一生荣耀。仅仅依靠裙带关系,卫青就官运亨通,荣华显赫,必然难以服众。皇帝只能为你指方向,造声势,要想在朝中站稳脚跟,卫青还得靠自己建立功业。
    荡平龙城冠群臣
  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入侵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市),以报马邑前耻。
  为挽回马邑之谋的失败局面,打击匈奴的疯狂报复,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上谷、代郡、云中、雁门出击,攻打匈奴。
  这是马邑之谋后,汉武帝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
  此次出兵,公孙贺一无所得;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兵败被俘,所幸最后逃回。汉武帝将损兵折将的公孙敖、李广投进监狱。按照汉法,他们本当斩首,后因两人缴纳赎金,被废为庶人。
  四路人马唯独卫青立功,被封为关内侯(有食邑无封国的侯爵,属于汉代军功爵制的第二等)。
  卫青立了什么功呢?他直捣龙城,斩杀匈奴七百(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这是头功!虽然杀敌不多,但意义重大。
  一、震憾。卫青战绩并不辉煌;但对匈奴人是个极大的震撼。此前,汉匈之间虽时有冲突,但都在汉朝边境交战,汉军从未深入匈奴腹地。这一次,卫青竟打到龙城,攻入匈奴的王廷。这对于匈奴,是一个让人十分不安的信号:原来安全的匈奴腹地,今后也可能为汉军经常光顾——整个匈奴领地再也没有安全可言。
  二、激怒。龙城是匈奴祭祀天地祖先、汇合部落的王廷,是政治中心,更是宗教圣地。因而,卫青此举使匈奴上下震惊之余,无比愤怒。战争扩大不可避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3)
三、报复。当年秋天,匈奴即数次侵盗边郡,以雪龙城之辱。汉武帝急调老将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郡。
  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皇长子刘据,卫子夫晋升皇后。是年秋,卫青领车骑将军职,率三万骑兵从雁门出塞,将军李息从代地出塞,夹击匈奴。卫青斩敌数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青斩首虏数千人。)史称“雁门之战”。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出塞进攻,汉武帝只派卫青、李息两人;老将军李广等名将一概未用。龙城之战,汉武帝首次使用卫青,对其才能尚存疑虑。在对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的兵力分配上,武帝是一人一万。而雁门之战,汉武帝仅派卫青、李息两人出征;而且,卫青所率军队由当年的一万增至三万;李息只是卫青的副将。这一变化,说明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雁门一战,引来了匈奴更大规模的报复。
  匈奴大举入侵,杀死辽西太守;在雁门,又杀死和掳去几千人。
  仅一个多月,匈奴再次进犯上谷、渔阳。由于韩安国上书请求停止屯军(驻扎军队。一边驻守边境,一边垦荒种地),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无法打退匈奴骑兵,只好退回军营,匈奴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扬长而去。
  卫青出身骑奴,并未受过多少教育,读过多少兵书,和他共事的有老一辈名将韩安国、李广,也有同辈的青年将领公孙贺、公孙敖,为什么他人接连失败,卫青却屡战屡胜?
    应时东风第一枝
  论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卫青不如韩安国;论驰骋疆场、经验丰富,卫青不如李广。然而,韩安国郁郁而终,李广免死而赎为平民,唯独少年卫青捷报频传。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才干。
  《史记·佞幸列传》末尾言: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司马迁认可卫青、霍去病二人的才能。卫青是外戚不假,可他是有才能的外戚。西汉一代不少外戚都得到过重用,但是,有些纯粹就是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而受封赏,自身并无真本事。如王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哥哥,被景帝封为盖侯(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田汀⑻锸な峭鯅屯敢旄傅牡艿埽直鸨环馕浒埠睢⒅苎艉睿ㄎ浒埠钐锿‘者,孝景后同母弟也……汀芴锸ぃ砸蕴蟮埽⒕搬崛攴馔‘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卫青不一样。战争毕竟是战争,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进攻防守,如何整体协调……非将才不能胜任。龙城大捷,证明了卫青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
  《资治通鉴·汉纪十》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这是说卫青虽然出身微贱,但善于骑射,材力过人;与士大夫交往很注意礼节,对士卒很关心、很宽容,常施恩惠,因而大家乐于接受卫青的调遣。卫青本人又有将帅之才,故每次出击都能立功。然后司马光结论: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此次出征前,卫青的才干突出表现在他选择龙城作为进攻对象。
  为何要进攻匈奴王廷龙城?
  一是不会无功而返。
  这一方略非常大胆!龙城既然是匈奴祭祀祖先之地,不可能没有匈奴人驻守。选择匈奴王廷作为目标,肯定不会像公孙贺一样无功而返。
  二是不会遭受重大损失。
  龙城地处匈奴腹地,从来没有汉军到达过。而匈奴人一贯是青壮年出征,老弱者留守。在王廷既能找到匈奴人,又无匈奴重兵,汉军可以只管打,不用防。正如兵法所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李广、公孙敖都败在遭遇匈奴重兵,寡不敌众。
  卫青则不然,他选择智取而不是强攻。
  第二,时代。
  武帝时,汉朝对匈战略由开国以来的被动防御,转为千里奔袭的主动进攻,转为大规模骑兵军团的机动作战。卫青在汉武帝的亲自部署下,熟练了新的作战模式。这是需要英雄的时代,卫青生逢其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4)
如果拿李广比较,我们会看得更透彻。李广有高超的射艺,个人能力勿庸置疑,但是,李广终生不得志,重要原因就是他生不逢时。
  文、景两朝休养生息,在对匈关系中以防守为主。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的太守,汉朝吩咐他的任务是防备匈奴,而非主动出击,客观上使素以奋力作战闻名的李广失去了很多建立战功的机会。
  武帝时代,开始采取千里奔袭、深入匈奴、主动进攻的战略。而李广已老,他没有了卫青的朝气,战绩自然不显著。
  元光六年(前129),卫青直捣匈奴龙廷,正是他顺应战略转变,创造性应用战术的结果。
  第三,运气。
  卫青最大的运气,在于拿到了率兵出征的“令牌”。卫青从未上过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