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不是传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竞争失败的原因和心得:
  1. 她在李世民面前过于表现自己,而且表现得很生猛,何况她有理想、有野心、有征服欲,李世民必然会对她心存戒备,进而压制她的发展。
  2. 她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和李世民极其相似,有些方面她还刻意模仿。从两性角度来讲,她是无法做到和李世民和谐相处的。
  3. 作为李世民的秘书和姬妾,她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总是不分时间和场合找李世民高谈阔论政治和理想,李世民自然对她感到厌烦。
  4.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人谈论政治和理想,既反常,也不可爱,所以她始终得不到李世民的重用与青睐。
  5. 失宠失意并不可怕,因为她还年轻,她输得起,她有机会从头再来。好在她学会了韬光养晦,并在隐忍中修炼坚强,修炼期满后,她将是一个强大的武则天。
  
  

李治白捡太子位(1)
李承乾缺德败家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他有两位嫡兄,分别是大哥李承乾和四哥李泰。李世民即位后,册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年少时,聪明多智,李世民十分看好他,于是给他配备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还经常提供机会让他代理皇帝,且不遗余力地在群臣面前帮他树立威信和形象。
  可以说,李世民把大唐帝国的赌注全压在了这个儿子身上。遗憾的是,他看走眼了,因为李承乾就是一个浪荡公子。长大后,他变得游手好闲,声色犬马,无恶不作。反正鸡鸣狗盗、扰民害民的勾当,他发明创造了很多。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把自己打扮成突厥首领,玩现场版的杀人和死亡游戏。更要命的是,他还私养男童,搞同性恋。
  一个被册封为帝国接班人的聪慧少年,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败家玩意儿,李世民的鼻子都气歪了,他决定废掉李承乾。这样一来,嫡次子魏王李泰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人选。
  李泰阴险狡诈
  李泰是个小帅哥,他学识过人,礼贤下士,但城府极深。李世民不是号召创建学习型社会吗?李泰的反响比武则天还要积极。武则天是单干,她注重个人绩效,而李泰则注重团队效应,于是招聘一批文人学士,编撰一本叫做《括地志》的综合类书籍。《括地志》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外交等各个方面,李世民看后大加赞赏,他觉得这个儿子才智卓越,胸怀宽广,具备帝王之才,便决定重点培养他。
  在李世民的大力推荐下,《括地志》成了畅销书,李泰也因此成为畅销书作家,这给他带来了极高的人气。渐渐地,李世民就开始溺爱他了,不仅给了他大量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还打算让他移居武德殿,对他的厚爱程度远超过了太子。
  李泰开始野心勃勃,他觉得大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已摇摇欲坠,便加紧了夺位计划。一方面,他大力网罗朋党,暗中结交朝中重臣,力谏李世民改立他为太子;另一方面,他担心当年“玄武门政变”的悲剧角色在自己身上上演,于是决定提前动手。
  刀快架脖子上了,李承乾却继续在败家,还大声叫嚣:“李泰要是有能耐,就让他反去吧,我是太子我怕谁!”但长期依附于他的一些大臣,如李世民的庶弟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中郎将李安俨,扬州刺史赵节等人却感到大祸临头,他们煽动太子谋反夺帝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就在李承乾和李泰剑拔弩张的时候,半道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来。这个程咬金并非李世民麾下勇将程咬金,而是李世民的第七个儿子齐王李祐。李祐是个愣头青,他跟李承乾品质差不多,他一直眼红皇位,就愣愣地起兵谋反。李世民怒火中烧,立即派李勣率兵平叛。
  李祐兵败被捕后,本来是可以一杀了之的,但刑部在审理这起案件时,挖出了一起案中案,那就是这起案件还与李承乾一个部下有关。那个部下被捕后,很快就供出了李承乾欲起兵谋反篡夺帝位的犯罪事实。两个儿子接连谋反,李世民肺都气炸了,他立即命令三司(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审李承乾,结果罪证确凿。李承乾当即被废为庶人,李元昌、侯君集等同党被诛杀。
  李承乾被废时,曾发自肺腑地提醒李世民:“父皇,我现在已是太子了,早晚都会接您的班,我犯不着谋反。我走这步棋,都是四弟逼的啊,他要是不搞阴谋诡计篡权夺位的话,我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您把我废了,立谁当太子都可以,但绝对不能立他,否则就中他的圈套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治白捡太子位(2)
李世民听后大为震惊,一番审查,李泰的真实面目终于被揭开: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个打着文学旗号搞政治阴谋的骗子。李世民平生最恨这类人,他恨不得扒了李泰的皮,但李泰是他的嫡次子,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太子人选,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也不忍将李泰置于死地,只好痛苦地决定将太子和李泰双双废黜。随后,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今四川黔江流域),李泰被废为郡王(爵位,正二品),流放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
  老好人李治登台
  在位太子和理想的太子人选都被废了,李世民极为懊恼。按照律令,他应该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但他犹豫了。原因很简单,李世民没看上他,群臣也没看好他。李世民这时看上的太子人选,却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李恪。李恪是另外一个杨妃的儿子,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
  李世民之所以看上了李恪,是因为李恪无论从形象、气质和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很像他。李世民相信这个儿子能驾驭庞大的帝国,帝国也需要这样一个接班人,但李世民刚提出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时,就遭到了首席宰相、国舅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长孙无忌说,立太子的事不能违制,当立仅剩的嫡三子李治。虽然这是祖制,但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李治是他亲外甥,李治要是当了皇帝,他就能得到很多好处。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不干违制的事,只好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看得出,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治是个好同志,准确地说,他是个老好同志,太老好了。
  说他老好,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他胆小软弱。李泰准备谋反时,就觉得李治是个障碍,但他了解李治的性格,于是不怀好意地吓唬他说:“老弟,你要倒大霉了!你平时不是跟汉王李元昌关系很铁吗,现在他因为参与谋反被杀了,你就不怕受到牵连吗?”李治听了这话,吓得浑身直哆嗦,整天提心吊胆,见了父亲也是躲躲闪闪,生怕被问罪。李世民发现了他的反常表现后,再三追问才得知实情。他更加厌恶李泰,但禁不住责备李治:“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吧,别人一句话都能把你吓个半死,你还能有什么出息?”
  还有一次,那是李治当上太子之后的事。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安排李治监国,可他胆小怕事,既舍不得离开父亲,又担心父亲有个三长两短,便痛哭了好几天。李世民再三安慰和鼓励都无济于事,最后恼火地把他训斥了一通。那一刻,李世民心里拔凉拔凉的:我是那么的英武和强悍,怎么有这样一个窝囊儿子呢?把国家交给这样一个人能行吗?
  第二,他老实厚道。李承乾和李泰双双被废时,朝中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李治却前去送行。看到大哥四哥缺衣少食的样子,他十分心疼,于是向父亲求情,要求多给他们一些衣食补给,让他们活得像个人样。李世民被他的善良和敦厚感动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他转念一想,李治倒是个厚道人,很有同情心,可这种人不见得能治理好国家啊。
  第三,他有恋母情结。李治9岁时,他的母亲长孙皇后病逝,也许是母亲格外疼爱他,他格外依恋母亲的缘故吧,反正他哭得异常伤心,可以说到了肝肠寸断的程度。李世民看后更加心疼他,就把他交给薛婕妤照管。薛婕妤具备长孙皇后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她同样是一个好母亲。这样一来,李治就把薛婕妤当作母亲了,转而依恋起她来。
  李世民病逝后,未育子女的薛婕妤理应去寺庙当尼姑,可李治舍不得让她离开,他想经常看到她,就把她挽留下来,并在皇宫里为她建了一座寺庙。李治孝心可嘉,但由此可见他的恋母情结却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