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几何时,天津人喝的水“能腌咸菜”,世人皆知。
天津的水呢?
如同北京人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样,天津人也世代都在感恩他们的母亲河——海河。是古老天成的海河,孕育了天津城市的生命。历史上说的“九河下梢”的“九河”,是对海河流域的诸多河流的总称,海河流域原本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三百多条,比如我们今天一般人都还知道的永定河、滹沱河、潮白河、子牙河、大清河等等。这些河流在几千年的分分合合中,最终在现在天津的三岔河口汇集成为一段仅有72公里的干流奔腾入海,这段干流后来人们把它叫作海河,这是世界上干流最短的一条河流。天津就在这条干流河畔诞生了,72公里的海河穿城而过。
海河河道和海河平原的形成只有4000年的历史,那是渤海退走后留下的一片浩渺的“大陆泽”,这片“大陆泽”地势很低,海拔只有5米。数千年来,海河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和众河汇聚,这里便形成了无数的湖泊洼淀,当地人叫“沽”。天津俗有“七十二沽”之说,天津许多地名即以“沽”称之,比如大家熟悉的塘沽、大沽、直沽、汉沽等等。天津市水利局工程师丛英对我说,“七十二沽”只是个约数,并非确数。据她查阅天津各区县地名录和有关资料,发现带“沽”字的地名就有82个。由于河网密布、湖沽聚集,我们可以想象海河平原曾一度如银河落天、水光灿烂的大泽景象。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下令修通济渠、永济渠,使全长1400余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天津“地处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的航运中心地位,使天津呈现出“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水乡景象。
自金代在北京建都后,在没有现代交通之前,天津便成为往京城运送漕粮的唯一水上码头。江南的漕粮都经海河运抵北京,年转运漕粮由金代的170万石、元代的300多万石至明、清的400多万石。正如古人所吟咏的:“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万年壮丽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2)
天津真正建城是到了明代。燕王朱棣于公元1400年率兵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攻克了南京,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改年号为“永乐”。朱棣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时,天津并没有城池,也不叫天津,那时叫直沽,应还是一片“荒旷卢盐之地”。永乐二年也即1404年,明朝开始在直沽设卫,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某个级别的军事组织,比如某某军区、军分区什么的。设直沽卫之后,又设了左卫、右卫。设卫的同时也开始建城,为纪念皇帝曾从此渡口出兵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赐名卫城为“天津”,即“天子的渡口”之意,后在此设县、设州、设府……
1860年,天津对外开放,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天津。至今天津市内保存完好的两千多所各国建筑风情的“小洋楼”和花园式庭院,足以让你领略这座城市曾经对于外来文化有过怎样的吞吐和吸纳。于是,在一个久远也是一个瞬间的600年时间里,在“九河下梢”、在渤海湾崛起了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
总被洪水袭击的天津
天津一直不缺水,而是一直在闹洪水。仅历史上记载的几次大洪水已足够我们惊心动魄。如1801年的海河流域洪灾,使包括天津在内的直隶省被水淹没90余州县,为200年罕见之大水灾。天津城被大水淹到20多级城砖,庄稼八成无收,饥民遍野。1917年,北方普降大雨,河北被水淹没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103县、19万个村庄、600余万人、5万亩土地受灾。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带水深近2米。1939年,海河流域又一次发生历史上的大洪水,7月、8月的持续暴雨使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连续出现每秒4000多立方米的洪峰,洪水漫越京汉铁路,冲决白洋淀千里堤防,一路狂奔直入天津。堤决桥溃、房倒屋塌,洪水进入市内水深近6米,平地行舟持续近一个月!全市灾民65万人,郊外逃难进入市内的5万余人,一律露宿在市内仅2/5没被水淹的高地处长达两个月之久,老弱灾民饥寒病死,水面浮尸随波逐流……
我们再来看1963年的大水——
那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西南部地区连降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太行山东麓,洛阳河上游内丘县獐仫,7天雨量达2000多毫米。海河南系这场暴雨总降水量达570余亿立方米,产生径流总量300多亿立方米。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有水文记录以来之最。致使京广铁路以西诸河洪水骤涨,虽经岳城、岗南、王快、西大洋等10座大型水库拦洪削峰,因洪水峰高量大,漫过京广铁路的洪水流量达每秒78万立方米,又因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低,致使河道多处堤防漫溢溃决,加上平原涝水,形成平地行洪之势,冀中、冀南等广大地区顿成汪洋一片。几路洪水顺势流向天津西南外围洼淀,严重威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白洋淀水位上涨近3米,达到11余米,千里堤防告急……
为确保白洋淀千里长堤的安全,不得不采取扒口泄洪措施,扒口位置选择在任丘县小关村北,顿时,任丘大地一片汪洋……
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大量洪水下泄,从西面和南面包围了天津。天津17万人坚守在各河堤岸上,昼夜加高加固堤埝……
河北省、天津市防汛指挥部决定炸坝分三路向海河、独流减河及团泊洼、白洋淀、北大港等九洼分洪泄水。
天津、河北大地一片汪洋……
津浦铁路漫水停车,2万余军民在铁路沿线奋战11天……
黄河水九次解救的天津
应该说是1963年的大洪水改变了天津水的命运。
大洪水之后,从近50天与洪水作斗争的惊恐和疲劳中走出来的河北和天津人,决定要进一步根治海河。其实,1958年,毛泽东就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和一切河流的号令,全国建成的85万多座水库也是在这一声号令下达前后开始的。几千年来,中国人真的被洪水害苦了、吓怕了。根治海河的目标就是抗洪排涝,方法就是“上蓄、中疏、下排”。那时,天津人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的气魄:“定叫日月换新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3)
1963年8月的大洪水,人们看到的只是海河流域入海不畅的问题,因此,开挖子牙新河、永定新河以及其他河流的计划被迅速列入议事日程,河北人、天津人要把旧河挖宽挖大,让洪水来了就能排走。经有关科研部门设计、论证、测量、审查,于1966年10月子牙新河河道开挖工程正式施工。冬季,由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保定、沧州、唐山、天津8个专区的87个县组织30万民工;春季,由84个县组织38万民工,至1967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共完成挖河土方1亿多立方米,筑堤土方7000多万立方米,共出动6000多万个工日,投资近亿元;工程共迁走35万移民……
那个年代,最有效用的办法即打“人民战争”、“人海战术”;那个年代,农民的激情与疲惫一齐在岁月中交辉。
1970年对永定河施行了同样的“根治”……
与此同时,“上蓄”工程也在海河流域的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辽宁、河南等广袤的土地上遍地开花,所谓“上蓄”就是修水库拦水,大规模的全国性修水库也始于这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海河流域一下子修起了大大小小1900座水库!所有的河流都被拦截了,蓄水了!
这下好了,海河流域再没有洪涝之灾了,天津再不被水淹了。然而,干旱到来了,旱得最终连一立方米的水都流不到天津了,原本每年经天津入海的水量高达140多亿立方米啊!
人们在陶醉对大自然的一种胜利时,大自然的另一种报复随即而来——从1972年始,天津便进入了一连几十年的水荒……
1972年,旱灾袭击天津。
6月2日,中央召集紧急会议,研究京、津、冀缺水问题。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李先念、纪登奎召###议研究解决天津、河北、北京缺水问题。华国锋、余秋里、钱正英、吴德、刘子厚和解学恭等主要领导人全部参加会议。会议对解决天津缺水问题提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