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驾驶技术,成为周缪王的贴身司机,曾经一日千里,长驱救乱,受到缪王的赏赐,封于赵城,这一系族由此成为赵氏。
周孝王时,赵氏的后代又以饲养马匹的畜牧专长,得到重用,分土为附庸,赐邑秦地,号曰秦赢。
不过,似乎直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伐周,秦襄公勤王救周,平王东迁,封襄公为诸侯,赐以被犬戎侵夺的歧以西广大地区,襄公才正式据有封国,与其他诸侯有了礼节上分庭抗礼的交往。
之后的历史,似乎就是秦人不断扩张铺展地盘的历史。经历缪公孝公以及昭襄王,作为西方的霸主,逐渐成为中原鹿鼎的最大觊觎者。
昭襄王之后,经过短暂的孝文王和庄襄王,便是十三岁继承王位的嬴政了。由于作为母亲的太后不能忍受no sex的寂寞,终日沉浸于不安于室的蚀骨销魂之中。因此,在八年之后履行完成人礼亲政时,以叛乱之名,年轻的国君首次发飙,收拾了和母亲保持暧昧关系的长信侯嫪毐,以及具有崇高声誉的相国吕不韦。
吕相国是嬴政家的大恩人。作为非嫡生儿子的庄襄王,能够继承王位,全是吕某人费尽周折倾力营造的结果。因此,早在庄襄王即位时,就兑现了之前的诺言,吕某封侯入相,分享了秦国的政治权力。而在嬴政少年履新成为国君后,延续父亲的恩泽,吕丞相进而成为吕相国,并上尊号为仲父。
这样的尊崇,位极人臣。只是,作为一个政治热情澎湃的年轻君主,嬴政是不可能容忍一个打着准父亲旗号甚至极其可能就是自己真正生父的臣子,来左右自己的政权的。尽管这个臣子已经相当识相地淡出了决策班子。老话说,大恩不报。其实,过于巨大的恩德,既然没有可以复加的对等回报,最惯常的选择,只好是将那个施恩者消灭,从而将那个似乎没有边际的恩德归零。惟其如此,也才可以消解作为受恩者的君王萦绕于心头的道德压力。这或许便是许多功臣不得不杀掉的一个理由。而如果那个施恩者居然还和自己有着血缘上暧昧的瓜葛,那么这种名也不正言也不顺的瓜葛,一并剪除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龙年·处子秀(2)
但是作为君主,不可能也不必要事必躬亲的。他需要一个自己培养的总干事。于是李斯渐渐浮出水面。
作为屈原大夫的同乡,李斯却丝毫不在意对桑梓的眷顾。他所在意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这肇因于年少时对老鼠的观察。他在打工宿舍的肮脏厕所里,看到吃屎都需要惊恐提防的某鼠;而在粮食仓库里,又看到居住宽敞饮食无忧的另一个某鼠。于是他由鼠及人,发出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生存环境决定生存状态。这是极其具有哲学智慧的一个结论。其实类似两匹老鼠的对照,许多人都不难遇见,可他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所以只配过不肖的生活。而贵族出身的屈大夫,虽然同样具备超凡的智慧,却没有机会体会草根生活,他老人家如厕的地方,属于讲究卫生的房间,一般不会有鼠辈出没,而粮食仓库又不是他所担任的高级职务该去的地方。因此,尽管老人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却从根本上丧失了在老鼠身上发现深刻哲学的可能。原来拥有生活紧迫感的草根,也有凌驾于贵族之上的旷世机缘呢。
获得深刻感悟的小李,立志要与高峰人士为伍。他拜师著名学者荀卿,学习诸子中最富帝王操纵之术的儒家理论。学成之后,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君王不能成事,而其他国家又缺乏软硬两方面的综合实力,无从施展自己的本事,于是,他告别师傅,走西口直奔具有天下之心的秦王。
他当然知道,秦王的天下之心,必然包括对自己国家的吞并。但遭逢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的风云年代,他认为,安心于卑微而不努力改变现状,宛如禽兽看着肥肉而不肯下嘴,简直是人面而兽心的行径。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为了永远告别卑贱穷困,做自己国家的罪人,不过是人生成本的一个部分而已。这样的选择,当然与生活富足优裕不知卑贱穷困为何物的贵族屈大夫大相径庭。
鉴于吕相国在秦国的地位,用他做跳板,是抵达君王身边的最佳途径。果然,在得到吕相国赏识之后,他顺利地担任了嬴政的侍从人员。这样的位置,拥有数不清的游说机会。在一个最得当的时候,他完成了扫除天下建议的表达,并赢得了君王的认同,升官做了长史,相当于相爷府上秘书们的头目。
一向说参谋不带长,放屁不带响。秘书也是同样道理。从此参赞国家机务,成为小李同学的日常工作。而嬴政采纳小李的建议,派遣谋士携带大笔基金,前往诸侯各国,对各国的名士,贪图钱财的实施收买,不肯的就利刃伺候,再加上名将率领的秦国精锐部队跟随其后,胡萝卜加大棒,从根本上瓦解了六国君臣的合纵计谋。
吕相国在君王的设置下,终于识趣地自裁,结束了恩德施受的恶性循环。这在他和君王,都是解脱。至此,年轻君主登基后初试锋芒的政治处子秀,取得了相当的阶段性成效。
而在嫪毐叛乱被诛之后,嬴政曾经下令驱逐外籍官员,小李在被逐路上上书,列举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外籍能臣,以他秦代惟一作家的文采,说服了君王,并协助君王,用20多年的时间,终于兼并天下,他自己也由卿而廷尉而丞相,终于抵达人臣的最高境界。不过,在庚辰龙年,他虽然已是君王倚重的股肱,官职目前还是廷尉,国家司法方面的最高长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龙年·水德(1)
实现大一统之后第一个被提上的议事日程,便是帝号问题。所谓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枢密大臣构成的领导小组,在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后,借鉴天皇地皇泰皇中泰皇最为尊贵的说法,建议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陛下,采用泰皇称号,而相关的行为也随之确认专属称谓,命为制,令为诏,而天子自称朕。
嬴政毕竟是政治家,在听取建议的时候,十分注意集思广益名义下的自我表达。因此,在其他如议的基本肯定之下,将泰皇的说法,修改为去泰留皇,后边再加一个上古就有的帝字,于是,流播几千年的皇帝称号,冉冉诞生了。
同时,皇帝还以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属于子议父臣议君的大不轨,甚无谓,因此废除谥法,自号始皇帝,之后则数字排列,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
废除谥法应该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预案,从根基上规避了所有人对自己的可能评价。大约,他可以感觉到,以军事强权的辚辚碾踏实现的大一统,并没有顾念被统一国家君臣上下的意志,从不给他们选择制度的权利,因而被后人非议势所难免,后来时常发生的暗杀事件,足以证明这种担心是大有根据的。而废除谥法,起码从官方管道,断绝了后来人对自己的非议,褒扬不希图,而恶名则彻底灭于无形——应该说,这一点他的确达到了,无论哪家编纂的正式历史,尽管有正反两方面的不同评价,但他的帝号称谓,真的没有添加上任何寄寓褒贬的无谓字样,而只有开天辟地意味的始皇帝,代代名垂。
只是,所谓的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实在属于打手铳一样的自我安慰,显得十分浅薄,的确如后世所说,是愚蠢的行为,比起替代他的汉家皇帝,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千岁乎的聪明,全不像是帝王尤其是千古一出的帝王该说的话。
帝号确定之后,便是与新王朝配套相关的礼仪制度。首先,以五行的生克终始,以前朝周的火德,从而选择确立火德不能战胜而又专门能够克灭它的水德,而早年秦文公曾获黑龙的故实,正是祖宗那里就可以证明的水瑞吉兆,因此它作为本朝的五行标志,顺理成章。
随后的变动,则是将前朝建子的十一月为正,变为建亥的十月为岁首,诸侯大臣们对皇帝的朝拜,就在本月的第一天。衣服旗帜的国家颜色,也根据五行配置五方五色的惯例,以黑为尊贵。数字也以与水相对应之六为计量单位,譬如符节,冠冕,车轴的宽度,马匹的用度,都以六为名,甚至人走路的步幅,也可以傅会进来。黄河也更名为德水,从而体现水德的发始。而水主阴,体现的是刑杀,于是本朝的执政风格,也因此主张刚毅暴戾,严刑峻法,从重从严,不存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