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谀承┪侍馍系牟宦遣⒋婊虼似鸨朔⒋朔似鸬摹6庵植宦凸凵衔嗟热寺怕畔蛑芏骼捶⒍セ魈峁┝硕Α#保梗�4年10月至1975年初掀起的一股反复辟回潮的浪潮,正与此有关。在上述背景下,毛泽东于1973年8月5日写了一首《读〈封建论〉呈郭老》的七律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须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犹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不从子厚返文王。〃这是我们当时记录的原始抄件,同后来流传的小有区别,当以将来正式发表的文字为准。同一天,就布置了《封建论》的注释任务。以后(从1973年8月至9月底)相继布置的章炳麟的《秦献记》、《秦政记》,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秦始皇》、韩愈的《石鼓歌》,柳宗元的《咏荆轲》,都是为了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和〃焚书坑儒〃的必要性。注《石鼓歌》,是为了批评〃孔子西行不到秦〃,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咏荆轲》,是为了批评荆轲刺秦王是〃勇且愚〃的行为,并认为〃秦皇本诈力〃的〃诈〃应作正面理解。这几个大字本,都是为了用历史来论证统一和反复辟斗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1973年9月23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又说: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毛泽东研究事典》上册,第277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印制〃大字本〃古籍看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态(5)
《封建论》的主旨,是肯定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郡县制,批驳代表封建割据势力的〃封建制〃《封建论》里所说的〃封建〃,是指殷周〃封国土、建诸侯〃的奴隶主贵族分封制度,不是指封建社会的国家制度。,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保证〃文革〃中大权在握,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他书房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毛泽东把邓小平请出来当军师,当总参谋长。这就在最根本的问题上保证了中央集权。12月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并限令10天内到职《毛泽东研究事典》上册,第297页。。
为了充分肯定作为秦始皇统治实践的理论基础的先秦法家的进步性,必须摒弃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家和秦始皇的否定,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从1974年3月开始,到7月为止,按照毛泽东的意图,一批〃评法〃(实际是褒法)批儒的大字本布置了点校注释任务。当时席卷全国的〃儒法斗争〃浪潮,实际上是从这里肇其端、始其源的。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中的《问孔》和《刺孟》,内容不言自明,是借王充的言论批孔;《韩非子》中的《说难》、《孤愤》、《忠孝》和《说疑》是有重要涵义的文章。此外,还包括了荀子和商鞅的文章这些文章见《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下卷,第469…633页,均为毛泽东1974年度阅读的大字本;1973年底还有韩非和章太炎的两篇文章,见该书上卷第432页、468页。具体布置过程,参阅我为该书写的卷首《前言》。。《说难》(1974年4月4日布置)的内容是说韩非认为在当时韩国旧贵族占优势的情况下,法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陈述方式,必须讲究斗争的方式和谏说的策略。《孤愤》(1974年4月布置)则反映了韩非对〃重人〃即旧贵族擅权的愤怒,认为由于〃重人〃势力占优势,而造成〃主上卑而大臣重〃的不正常政治局面。
深究这些〃法家著作〃大字本的内容,反映的基本思想是要用革新的〃法治〃代替保守的〃礼治〃;强调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确立〃君臣上下〃《商君子·国策》。的秩序;强调只有在搞好内政的基础上才能对付外部敌人《韩非子·忠孝》的主题思想之一。;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必须〃起法正〃,〃重刑罚〃,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荀子·性恶》的主旨。;必须〃法〃、〃术〃结合,才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定法》一文的基本思想。〖ZW)〗。为了从哲学上论证建立中央集权制是顺天应时的,还以柳宗元的《天说》(1974年7月布置)和刘禹锡的《天论》(时间同前)作为理论依据,从唯物与唯心、革新与保守的角度证明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正确性。〃法家著作〃大字本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变革,反对保守和复古,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这同毛泽东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和现实的政治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预计到他的许多想法和做###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因此在1974年7月布置了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提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以支持〃左〃的路线推行。(据传,他当时还读了清代人蔡上翔写的《王荆公年谱考略》一书。)毛泽东扬法批儒,不仅是因为林彪私下推崇过孔孟之道,借此从思想根源上批判林彪集团,更重要的是借宣传法家坚持变革和儒家反对变革来维护〃文化大革命〃。〃文革〃特殊背景下的社会政治体制,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不仅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破坏,而且还要以历史上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为根据继续强化这种政治体制,这必将把社会的正常运行与操作推向一个无法把握的绝端,导致社会的无序状态。不管毛泽东主观上是否授意,但他的谈话和布置的大字本,客观上为江青一伙于1974年初提出批林批孔运动、阴谋打击周恩来和大批老干部提供了根据。1973年底掀起的批判尊儒反法思潮,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转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1月25日江青等人在京召开的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都是上述背景的产物。毛泽东批准并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批林批孔〃进一步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阶段布置注释的大字本,在客观上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印制〃大字本〃古籍看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态(6)
面对当时来自北方的原苏联的军事威胁,毛泽东还重视历史经验的启示,这就是1974年6月布置的西汉政治家晁错的两篇文章:《募民相徙以实塞下疏》和《上书言兵事》,前文主旨是说为了抗击匈奴入侵,必须移民实边,屯戍边塞,〃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确保〃制边县备敌〃。这样,既可节省国家开支,又能增强边防能力。70年代城市知识青年支边的现代人口迁移,就是在北方军事压力下吸取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的结果。后文主旨是总结汉兴以来同匈奴作战的历史经验,具体分析了汉朝与匈奴双方军队的长处与短处,认为汉朝军队在数量上超过匈奴,只要发挥自己长处,就有可能打败侵略者。只要了解1973年至1974年原苏联在远东地区陈兵45个师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资料,转引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第3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ZW)〗,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军事威胁,就不难理解毛泽东读这两篇文章的原因了。〖BT2〗三毛泽东曾多次计划结束〃文化大革命〃。1967年7月他在武汉提出,文化大革命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三年收尾。然而,三年过去了收不了尾。1969年4月,在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希望〃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又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发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号召。可是就是团结不起来,还发生了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以后,由周恩来主持工作、邓小平复出的短暂调整时期,很快又被反右倾复辟、〃批林批孔〃所冲击。通过艰苦努力刚刚趋向稳定的政治局势和有所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已不能按毛泽东的意愿〃胜利结束〃。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从1971年春天起,毛主席每到开春和入冬总要生病,而且是比较严重的老年性疾病。〃###:《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华龄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1972年5月,周恩来检查身体时发现癌症,1974年6月又因病重住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