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礼拜六”到他们家帮忙,平时有空也去。挑水、烧火、扫地、补衣服、洗衣服,样样活都干。老婆婆很过意不去,贺自珍却笑着说:
“你儿子为革命走了,家里事没人干,我帮点小忙不是很应该吗?再说,这也是为了革命呀!”
老婆婆喜得到处夸赞贺自珍:“这个同志嫂真好,我送走了个儿子,又来了个女儿。”
在中央根据地,群众对结了婚的女同志,尊敬地称为“同志嫂”。这位老婆婆真把贺自珍当做亲女儿对待,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她。她知道毛泽东一家喜欢吃红薯,红薯刚下来,就煮了一锅请贺自珍吃。临走时,老婆婆又包了一包要贺自珍带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后说:“老百姓吃粮有困难,红薯是顶粮食吃的呢。”他让贺自珍把他们的饭盛了一大碗,送给老人。以后,他们家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给老人留一份。
后来,红军离开瑞金长征时,老婆婆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也跑来送行。她拉着贺自珍的手,不肯放开,泪流满面地说:
“你们可要回来呀,我们瑞金人民想你们呀!”
贺自珍想到红军走后,这里的群众要遇到困难,也不禁心酸起来。老婆婆一定要让二儿子跟着队伍走,帮红军挑挑东西。老二送了红军一程又一程,不忍离开。贺自珍怕他的老母在家惦念,经再三动员,他才回去。
在那些艰苦的年月,红军同人民的关系,就是这样心贴着心。
在叶坪,贺自珍同毛泽东住在群众的家里,与老百姓是屋连着屋。毛泽东的警卫员也同他们住在一起,但这并不妨碍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到他们家来串门、聊天。他们的家是当地群众和干部爱走动的地方。
毛泽东有晚上工作的习惯,常常通宵达旦,早上起床比较晚。贺自珍受他的影响,也是晚睡晚起。有时候,总前委参谋部的同志有急事找毛泽东,见他们未起来,就闯进他们的屋来,把毛泽东唤醒。毛泽东便马上起床处理公事,从来没有埋怨过。
有的干部下乡回来,先不回家,背着背包就拐进贺自珍的家,把他们在乡村了解到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讲一讲。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最喜欢听了。有干部来访,毛泽东如果在屋,他会放下工作,细心地倾听他们的汇报,帮助他们分析情况,找出处理的办法。如果他不在家,来访的同志就把情况告诉贺自珍。贺自珍把重要的情况记下来,等毛泽东回来向他转告;有些是中央作了规定,政策界限比较清楚,她就把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帮助来访干部掌握政策。
当地的乡亲心里有什么难解的疙瘩,包括夫妻不和,家庭纠纷,都爱上贺自珍的家去,向贺自珍倾诉衷肠,征求她的处理意见,热心肠的贺自珍从来不嫌烦。
有一次,叶坪一对夫妻吵架,要闹离婚,两口子不约而同地跑到贺自珍家来了。贺自珍仔细听了双方的诉说,发现这是夫妻斗气,并没有根本解不开的矛盾,就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她说:
“你们两人在一起相处几年了,有了孩子,相互的脾气都摸熟了。两个人闹点气,过去就完了,不必要太认真,应该为孩子想想。再另外成家,就能保证比现在美满?”
两个人觉得贺自珍说得在理,就一起回家了。
这件事贺自珍一直惦记着,不知他们和好了没有。有一天,她特地抽空到他们家去了一趟。不巧,两口子下地了,他们家的老婆婆迎了出来,拉着贺自珍的手,感谢说:“难为你给他们劝和,两个人已经和好了,我们一家都忘不了你呀!”
弹雨枪林生死情(5)
江西流行童养媳的风俗。那些还是孩子的童养媳被压在生活的最底层,饱受压迫和虐待,没有婚姻自由,被当做牛马使唤。在那个年月,有多少童养媳不甘这种非人的待遇,被迫出走。但大多数人并没能改变痛苦的命运,往往是从一个火坑里出来,又陷进另一个火坑里,有的甚至自尽,用死来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在中央苏区,童养媳问题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争取妇女的解放,首先是争取童养媳的解放。
贺自珍同中央根据地的女干部,为了争取童养媳的婚姻自由,做了很多工作。有童养媳的人家,一般都比较穷,很多是贫雇农,是党的基本群众,因此,做这个工作又要特别的耐心和细致。
有一次,贺自珍同毛泽民的夫人钱希均一起,在叶坪做妇女工作,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瘦弱姑娘,慌慌张张地跑到她们跟前,泪流满面,拉着她们的手说:
“红军大姐,你们要救救我呀,你们不救我,我只有死了!”
原来,她是叶坪村一家的童养媳,男人比她大二十多岁,可是家里硬逼她成亲,今天就是结婚的日子。她急坏了,左想右想,只有找共产党,就偷偷地跑出来了。她恳求说:“我宁死也不结这门亲!求求你们同我公公婆婆说说,退了吧!”
贺自珍问她公公的姓名,知道是村里的一个基本群众。这家人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是积极拥护的,没想到在儿女婚姻问题上仍然是封建老思想。钱希均是苏维埃政府党的总支副书记,她想了想,觉得帮助这个女孩子争取婚姻自主,符合党的政策,就对贺自珍说:“我们应该支持她退婚。”
贺自珍同钱希均一起来到这户人家一看,果然在准备办喜事,门上贴着双喜的红字,屋里摆着酒席,贺客也已经到了。
她们把这家的老人叫到旁屋,耐心地对老人说:
“共产党主张婚姻自由,你家的童养媳不愿同你儿子成亲,找我们来了。我们党的政策,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都不能勉强,这门亲事要再考虑。他们两个人感情不好,勉强结了婚,也不会有幸福。我们今天来,就是同你们商量,取消这门亲事。”
办喜事的人家当然感到很意外,顾虑很多,想法也很多。贺自珍和钱希均便轮番给两位老人讲政策、讲道理,终于把这家人说通,取消了这桩婚事。
于是,贺自珍把那个女孩子带到机关去,找了间屋子让她住下,对她说:“你不要着急,好好休息,我们替你找个工作,让你自谋生活。”
第二天,贺自珍又同钱希均到苏区印刷厂,为那个女孩子联系工作。工厂把她安排在装订车间。贺自珍又亲自把她送到工厂,路上嘱咐她好好工作,好好学习。那个女孩子热泪盈眶,十分感激地说:
“谢谢你们给我指引了一条活路。我原本想,退婚不成,只有一死。没想到今天竟走上革命道路。我一辈子忘不了你们的大恩大德。”
贺自珍说:“不是我们哪个人救了你,是共产党救了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妇女的翻身解放。”
这个童养媳从此参加了革命。红军长征后,她留下来打游击,一直坚持斗争。
宁都会议,毛泽东被再夺兵权(1)
小毛生得端正,眼睛挺大,很像他爸
1932年11月,贺自珍在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孩儿。产后没几天,她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香菜,得了中毒性痢疾,人瘦得剩把骨头。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把自己的姐姐找来,专门照顾贺自珍。
在她产后的第十四天,毛泽东从宁都来到长汀。他立即到医院探望贺自珍,见她身体这样不好,很是忧虑。当天,毛泽东就在离福音医院不远的一个叫老古井的地方住下来。
第二天,毛泽东手里提了个瓷罐子又来到医院。他把盖子打开,贺自珍看到,是一罐热气腾腾的鸡肉和鸡汤,毛泽东把瓷罐子递给贺自珍,说:
“快趁热吃吧!”
在那个年月,吃上一只鸡,是很难得的滋补品。贺自珍不禁问:
“哪儿来的鸡呀!”
“警卫员到老百姓家里买的。”
“哪儿来的钱呀?”贺自珍知道,买一只鸡要花好多钱。
“我有钱,组织上发了我零用钱,还有休养费。”
“这些钱是组织上照顾你身体的,你身体不好,留着自己吃吧。”贺自珍不肯吃。
“我也有呢,”毛泽东回答说,“一共买了两只,我留下一只了。”
贺自珍知道,毛泽东在哄她,环境那么艰苦,手上的钱那么少,他怎么舍得一次买两只鸡呢。但是她了解毛泽东,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把鸡吃掉,他就会劝说个没完。于是,她把鸡汤倒出喝起来。果然,毛泽东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股高兴劲儿真比自己吃还香!
由于贺自珍得的是痢疾,医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