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西路军-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对西路军实施反攻和阻击。时近冬季,西北气温已至零下,西路军被阻隔在河西,缺衣少粮,几乎所有指战员都穿着单衣。重要的是没有弹药与根据地,兵员无法补充,也无山地可做凭障,而马家军既有飞机大炮,也有精良的骑兵在戈壁上纵横驰骋,天时、地利皆不利西路军。更要命的是: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因在长征中追随张国焘,自以为“犯下了错误”,现在急于回到正确路线上来,处处随中央军委指示亦步亦趋,不敢向中央反映打通国际路线的困难,唯中央军委之令是从,且对徐向前从实际出发的想法横加指责。于是,西路军在千里戈壁上处于被动之势。其中,河西走廊上的交通咽喉古浪县城一仗,红九军损失近半,数位师团级干部阵亡,几乎一蹶不振,气得陈昌浩将红九军全体干部痛骂一通,当场撤了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之职,令一方面军过来的原三十军参谋长李聚奎代理军长,后又复陈海松政委之职。此后,中央军委来电令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徐向前认为此地荒凉,孤军深入,没有兵员补充,无法筹粮筹款,不宜久蹲此处,提出要么迅速往西推进,到新疆接受苏联支援的武器,再打回来,要么东返。但陈昌浩不同意,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将河西走廊弄成一片红。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毛泽东也复电,批评了徐向前速入新疆的主张,支持陈昌浩就地建立根据地。于是,弹尽粮绝的西路军孤军蹲在原地与兵力人马均占优势的马家军血战。经四十里辅、永昌等数次血仗后,西路军人马又折损数千,元气大伤。军委又电令西路军继续西进。衣衫褛缕的红五军在董振堂军长率领下冒着零下三十度的气温,在滴水成冰的戈壁摊上开路。红五军先攻占临泽县城。跟着董振堂又领五军两个主力团、两个骑兵连及妇女团第三营共二千八百人星夜挺进,直奔高台。政委黄超带着电台及另两个主力团及军部部分人马留在临泽。妇女先锋团的另外两个营及西路军直属机关一部分也随同驻进临泽。九军、三十军及西路军总部也在临泽西南的倪家营子扎营。一直跟在董振堂身边的赵宁都此次随黄超留在了临泽。

  1937年元旦,董振堂率军攻占高台,不久,二马纠集正规军五个旅计二万五千人,民团四万,以马步芳一百师的旅长马元海为总指挥,追赶而至。他们分兵切断高台与临泽、倪家营子间的联系,然后以三万兵力重点围攻高台。董振堂率军在高台与十倍于已的敌军展开数日恶战,渐已支撑不住,就派人突出重围向总部及政委黄超求救。西路军总部曾派骑兵师去援助,但路上被敌军打散。政委黄超手头只有两个团,无法支援,又不许高台失守,便令在身边的军部二科即侦察科科长赵宁都给董振堂送信,命令董振堂务必死守高台。赵宁都于是带着这封置董振堂及2800将士于死地的信,化装成马家军民团,踏上了送信之路。

  赵宁都的战马在一望无际的黄沙砾地上奔驰着。天色阴郁,天地间充溢着苍凉、肃杀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狂风时不时地吹过,吹起一片一片的雪粒和雪雾。偶尔路上横卧着一具红军战士的尸体,因时间紧迫,多未及掩埋。在这干硬的戈壁滩上,掩没遗体也是一个难题。若有风沙,尚好,自然掩没;若无风沙,既没有挖沙砾的工具,也没有力气去掩埋。红军战士至少有三分之一没有枪,使用的是大刀、长矛。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了清脆的枪声,在静寂的戈壁上格外清晰。赵宁都一夹马腿,战马飞快地奔去。这是从打散的民团中缴获的一匹马,在赵宁都精心训练下,已经服服帖帖了。他给它取了个名,叫“闪电”。

  奔到响枪的地方,他远远地看见:戈壁滩一处隆起的小山坡上,散放着五架马拉的装着粮食和弹药的大马车。有几匹骡马已倒卧在血泊中,其余的惊恐又顺从地趴在地上。一辆大马车已经被狂奔离去的骡马掀翻,车上的面粉、服装散落一地。山坡上,隐隐可见一名穿着马家军制服的人正一手拿长枪、一手提二十响快慢枪朝山下射击着。山坡下,二十多名服装不一、头顶皮帽、身穿翻毛羊皮袄的人正骑在卧在地上的马上,借着沙包与小山坡上的人对峙。像是各县的民团。山坡上下,横躺着二十具死尸。

  赵宁都判断:一定是从小山坡对面的祈连山上冲下来的土匪截住了马家军的一支小运输队。不会是红军。红军没有这好的枪和那么多的翻羊毛皮袄。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他想。他可以救这个被围的马家军,有了这个马家军做掩护,混进敌营就容易多了!于是,他拔出身上的驳壳枪,一夹马肚,冲了上去,挥枪射击。

  那群围攻山坡的土匪猝不及防,连连有四个被他打中,从马上栽了下来,其余的赶紧夹紧马肚,令马战了起来,朝赵宁都这边拔转枪口。赵宁都旋风般地冲到他们面前,从腰间拔出马刀,左劈右砍,连连砍到三个。其余的土匪像被激怒的豹子围住了赵宁都。赵宁都挥刀与他们格杀着。他十四岁就入了冯玉祥部习大刀,骑术与刀术是十分娴熟的。一阵寒光闪闪之中,血肉横飞,又有三名土匪被他砍落马下。此时,山坡上的那个被围攻的人也大喝着跨上马,挥动马刀,狂呼着冲了下来。土匪措手不及,被那人挥刀砍倒两个。其余的土匪见情形不妙,发出一声唿哨,赶紧拍着马往祈连山中奔去。

  “兄弟!你是哪一部分的?”山坡上那人看了看远去的土匪,喘口粗气,扭过头,瞪着赵宁都道。他年约三十七、八,身材魁梧,方嘴阔脸,狮子鼻孔,面上皮肤粗糙黝黑。脸上挂一部大胡子。一双眼睛象铜铃般大。说话时,露出一口被莫合烟熏得发黄的大黄牙。从制服和气质上看得出是个军官。

  “卑职叫马占龙,是永昌民团骑兵五中队副中队长!奉命随韩起功长官行动,在一条山附近被红军打散!全中队剩下我一个了,卑职正要往高台去寻找我军主力呢!”赵宁都语气尽量放得谦卑。

  赵宁都原本就是永昌县人,永昌县有一支民团曾被红五军击溃,几乎全军覆没,有一个中队副就叫马占龙,被红军打死。赵宁都便是化装成马占龙出城的。

  “嗯!一个民团中队副,倒有几分本事!一个人能打得过十几个土匪!你救了我的命,我也不会亏待你!你就跟着我吧!我叫马海!马步青长官麾下骑兵第二旅韩起禄旅二八五团营副,奉命押运粮草,遇上郑老根手下的土匪。幸亏你救了我一命!”马海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打量着赵宁都,流露出欣赏的目光,拍拍胸口,张开大嘴,带几分豪气和义气的语气爽快道。

  赵宁都受宠若惊的语气道:“卑职只是小小的民团百姓,没见过世面,但消灭红军的决心是有的!多谢长官栽培!”

  马海露出大黄牙笑了,勒马上前拍拍赵宁都的肩:“放心好了!我不嫌你是民团队副!我走南闯北多年,爱看本事论英雄!我会保举你的!”说着,便令赵宁都和他一道抓过没跑掉的几匹骡马,套上车,将几名重伤未死的马家军士兵驮上车,连同军需品一道驮着往前走。两个人驾五辆大车,速度自然慢,折腾到黄昏,才走了几里路,正遇上驻扎此处负责拦截增援红军的马家军一部,该部派了人马帮马海,同马海一起拉着军需品连夜赶到了高台城下马海所在营部。该营正在参加对红五军的围攻。

  到了营部,马海对营长说了路上遇险的事,并介绍了赵宁都。营长令赵宁都先随着马海行动,等攻下高台后,再行安排。“好好干!只要为团体争光,都会受到奖赏的!”营长叮嘱道。马海便领着赵宁都在营里住下了。

  当晚,马家军决定对高台发起一次总攻。一阵排炮轰过后,马家军蜂涌冲向高台城。

  二、高台血战

  高台城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南靠祈连山,北依合黎山,从祈连山流过来的黑水河从东南向西北横贯全境。高台得名与唐僧取经有关。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回长安时,经过此河,正赶上河水暴涨,驮经的白龙马失蹄落水,经卷被水浸湿。师途四人就在河边一小高坡上晾晒经书。后来,当地官员为纪念唐僧师徒四人,并表达对佛的虔诚,在他们晒书的高坡处修建了台子寺。此地便被称为高台。再后来,此处建城,就被称为高台城。

  高台是河西走廊重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