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朝纪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惯而自然地相信,这种“仰观天文”以察人事的方术在远古就已经存在。然而,这种“占星术”,在古代被使用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令人恐怖的阴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悠远的传承(3)
据《三国志·魏书》裴注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夏历九月,就在曹操因迎救当时东汉帝国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有功,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后不久的某一天,太史令王立对宗正刘艾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我观察星象发现太白星与荧惑相会,同时金星也与火星交会,这可是‘革命’之象。看来大汉的天下到头了,必有取而代之者。”这话的分量很重,且不说言者早已看出形势,此时的汉献帝只有跟着曹操才能苟延残喘,哪有力气跟这位太史令较劲儿?更何况有天文星象显示“天意”,他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又何罪之有呢?
  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时光倒流,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光武帝在位,恐怕这位太史令都会乖乖地把这种天象附会成绝妙的盛世之兆。太史令深知现在的汉献帝,不过是只纸老虎,攀附曹氏才能使他太史令的职业生涯得以延续,所以,大胆地替老曹说几句话,表明一下立场,对自己应该是有利而无害的。这个家伙,很可能是急于把马屁一步拍到位,几天后,他借用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机会对献帝说:“天命有来去,五行不常盛,火烧尽了就会有土来取代,承接汉家天下的就是魏,能使天下得到安定的就是曹氏,所以只有委任曹氏而已。”
  果然,24年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以魏代汉,终于将24年前所造的舆论变成了现实,此时的星象变成了什么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望气”也是中国人古老的占相之术,是指术士们根据某人“云气”的像状、色彩来判断此人的运势与吉凶。
  我们接着说那位因星象的预示而以魏代汉的曹丕,此时我们应该称他为魏文帝。如果我们相信史书上的记载,那么魏文帝早在降生之时,身上特有的“云气”就已经宣示了他未来的命运。史书说这位未来皇帝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人见到了“青色”的“云气”像车盖一样形成圆形,在他的上方一整天都不消散。望气的人由此分析,这个婴儿有尊贵之极的象征,未来绝不会居于人臣的地位。不是人臣,自然就是人君。也就是说,曹丕一降生,就有人认出他是未来的皇帝了。但这位“望气”者姓字名谁?史籍既无记载,查考亦无实据,也就权当是一则传说罢了!但是,“望气”的记载,在古代史料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毋庸置疑,绝大多数帝王在降生时,都会被人看出未来承受“天命”的“秘密”,这当然也包括了那些亡国之君和偏安之国的小皇帝们。
  还有一种自古运用率极高的“谶纬”术,不能不说。这种“方术”起于秦而盛于东汉,是用《易经》的原则,拆字解义以喻人事。这种“传符命达天意”的“方术”,往往会在乱世或朝代更替的关键时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按照常规,一般在更替大事结束后,朝廷马上就会下令禁止这种政治色彩浓烈的“方术”。但是,魏晋南北朝这个特殊时期,“谶纬”之术,一直都大有用武之地,为朝代的频繁更替立下汗马功劳。利用“谶纬”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的记载,在史书中随处可见。
  就在我们的主人公萧衍率兵杀进建康城前后,“行中水,为天子”①这句谶言民谣,就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使得萧衍在一夜之间,由一位臣子,突然变成了“预备”皇帝,并让人们相信,他天命注定将成为改朝换代的新皇帝,而前朝的和帝则不得不“光荣退役”。这句谶言本身,当然是想让人们相信,南齐的天下已经结束,代之而来的是南梁和它的皇帝萧衍。谶言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政治宣传工具,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清楚而准确地向世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新旧更替、改朝换代,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一例外地出自“老天爷”的意志。
  接下来需要介绍的就是中国古老的“占卜”术了。据《礼记·表记》载,夏、商、周三代的帝王都认为只有“占卜”才是对天地神明最好的侍奉,做一切事情都要通过“卜筮”来了解“上天”的意愿,而绝不敢未经“卜筮”而私自行事,因为那是对“上天”最大的亵渎。古人们认为,“占卜”是与上天沟通的有效手段,这样既可以了解“天意”,又可以知道自己及他人的前程运事。随着时间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占卜”方法被创造出来,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悠远的传承(4)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占卜方法中,“卦卜”是最常见的,它的理论根据主要来源于《易经》。古人用蓍草、硬币作为施巫工具,得出某一卦象,再对应《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卦辞、爻辞等来得出巫卦的结果,以此来比附人事。
  “龟卜”是将龟甲在火上烤炙,通过上面的裂纹来占断吉凶。商代时,将欲问卜的事情和卜问的结果刻在龟甲表面,这些就是我们后来见到的“甲骨文”。据说“龟卜”这种卜卦的方式,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被频繁地使用。
  此外,还有“鸟卜”、“虎卜”、“棋卜”、“竹卜”等五花八门的占卜法。
  还有一种方术,是我们所熟悉的,就是通过解释梦境来预测吉凶祸福。古人认为,熟睡后人的魂魄会离开身体,自由来往,可以与各种“神明”交流沟通,得到某种启示。史书中有关“解梦”的记载非常多,我们后面提到汉明帝“夜梦金人”的传说,就是一例。
  梁武帝,也是一位“做梦”的高手。他曾因为一次在梦中,得到“神僧”的指点,而创造了一种叫做“水陆###”的佛教仪式。据《释氏稽古略》记载,他还因为梦中受到亡妻的嘱托,而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作“梁皇忏”的拜忏仪式。传说,他用这种仪式,成功地将死后化为巨蟒的妻子度化为“天人”①。同样,也是这位梁武帝,因为一个贪心的梦,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整个王朝。
  以上所提到的“方术”,只是中国人古代“方术”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诸如“招魂”、“驱鬼”之类,我们也顺便谈一下。
  “招魂”,是民间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术”。笔者曾在北方某大城市亲眼目睹了一场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招魂”仪式,这场小型仪式的细节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但重要的程序跟古老的流程相比,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季的傍晚,一个大约三岁的孩子在父亲的看护下在街心花园中玩耍。由于粗心的父亲只顾坐在旁边看报,孩子不慎跌倒,惊惶之余,父亲仔细检查了孩子的全身,没有发现任何创伤,于是带孩子回家。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回到家后大哭不止,一直持续到半夜,搅得四邻不安。邻居一位老太太跑来问过情况后,告诉孩子的父母说孩子是因为受到惊吓而“丢了魂”,需要等孩子睡着后,到他摔倒的地方去“叫魂”。初始,这对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父母,对这个“叫魂”的说法颇不以为然。老太太并不放弃,详细列举了众多成功的招魂案例,并亮出自家祖传的招牌,自告奋勇地提出亲自主持招魂仪式。被孩子哭声折磨得无奈而疲惫的父母同意了。
  已近深夜,母亲被要求待在家里守护终于睡去的孩子,父亲则带着孩子的一件衣服,跟随手持扫把的老太来到漆黑的花园中孩子摔跤的地方。老太在空中挥舞着扫把,口中念念有词,之后,从父亲手中拿过孩子的衣服展开,对着摔跤的地方喊了几声孩子的姓名,然后说:“孩子,快跟爸爸、奶奶回家吧!”这句话重复了三次后,老太将衣服向空中一挥,裹将起来,紧紧地抱在怀中——仿佛抱住了孩子的魂魄,随即自言自语道:“回家了,回家了!”孩子的父亲异常敬畏地默默跟在后面。
  回到家中,老太吩咐将扫把放在门外,把抱在怀里的衣服慢慢打开,盖在孩子身上。至此,仪式圆满结束。
  老太太对这一仪式,除了种种无法验证的“灵验”之说外,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只是说孩子的“魂”已被招回,并以孩子已经转向红润的脸色作为佐证。据说,第二天孩子恢复了正常。
  把这一事件叫做仪式可能有些夸张:它太过于简单,仪式的主持者也不是那些看上去颇有“神道”的“方士”,而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