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秀发拂过钢枪-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雪的爸爸态度坚决。但程阳说服役期满后他将继续上大学,并保证届时将韩雪一同拉入北大。这一点,击中了父亲的要害。

  韩雪的父亲身为军人,同大多数老兵一样,有着很强的国防意识和身为军人的自豪感,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他总认为,和平年代,女兵,只能是军营里的一种点缀。与当兵相比,他更希望韩雪上大学。如果韩雪是男孩子,那就另当别论。

  程阳带着这个使命入伍,而韩雪入伍的第一天,就有了报考军校的愿望。同样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不想再次灰头土脸地回到父母面前。韩雪想证明给他们看。

  于是,从当兵之日起,韩雪和程阳之间注定要进行一场“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

  程阳一有机会就对韩雪吹嘘北大,吹一流的教学实施,吹风景优美的未名湖。

  韩雪心里想你进北大才几天,恐怕连校园都没逛遍就吹得天花乱坠好象自己是北大校长似的。但一想到他为了自己离开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入伍参军,便不再吭声,每次装出一副很陶醉很神往的表情。

  有段时间,韩雪的确有点心动。不是因为程阳的吹嘘,而是因为自己。那段时间,韩雪突然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当兵,并为当初的冲动隐隐后悔。

  程阳性格变得与小时不同,到部队时间稍一长就有点大不咧咧。来通信站找韩雪,懒得上楼就站在楼下扯着嗓子喊:“韩雪——”喊得每个窗子洞开挤出无数个脑袋回应:“哎——”这已让许多人对韩雪这个新兵有了看法。更可气的是,有个星期天他来通信站,一上楼大家就知道他又来找韩雪,同年兵宋晓萌主动替他在楼道里大喊:“韩雪,有人找。”在屋里看书的韩雪随口问:“谁找我?”程阳这个有口无心的家伙竟然随口大声道:“你的青梅竹马!”楼道内随即一片哗然。

  高中时,韩雪曾写过一篇纪念她和程阳友情的文章,题目就叫《我的青梅竹马》。她想程阳是不会看到的。可恰恰被他看到了,而且剪裁了下来。自从程阳偶然在一家杂志上发现韩雪的文章后,他就有了没事逛书摊的兴趣,只要一发现载有韩雪文章的杂志,就会毫不犹豫买下来。所以,韩雪发表在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程阳都细心地收藏着。

  在中规中矩的警营里,这句出格的玩笑不径而走,很快被传得沸沸扬扬。站里领导点名,总是旁敲侧击要大家注意影响不要随便跟男兵拉拉扯扯。指导员几次找韩雪谈心,说新兵要有新兵的样子。更让韩雪受不了的是,她在班里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孤家寡人,许多老兵有事没事含沙射影以此说事,有些话甚至很难听,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她百口莫辩。在其他战士眼里,韩雪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除了比较文静和书倦气外,长得也并不怎么漂亮,可军装没穿几天,就把阳光帅气的大学生兵吸引住了,这让她们极端地想不通极端地不平衡,心里难免产生嫉恨。

  韩雪不再是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野丫头了,锐气全消,变得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绿军装没穿几天,就给领导战友留下不好的印象,她真的压力很大。也感到有些不公平和委曲。是程阳咋咋呼呼大呼小叫,却要让自己倍受指责,而他却没事人似的,有事没事依然会来找韩雪。韩雪不敢向他吐露真情,韩雪了解程阳,他会为了自己去跟人理论,不管对方是谁。她不想把事情弄僵,只好一个人硬撑着,心情降到了冰点。

  走在初春的阳光里,她感到周身一阵一阵地发冷。她再次自觉不自觉地拿起笔开始写作。陶醉忘情于自我编织的故事中,让她很快忘了周遭的风风雨雨。

  写作,成了她对现实最好的逃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三章  在水一方(1)
快进入四月了,戈壁滩依然寒冷异常,没遮没拦横冲直闯的漠风整日里刮得天昏地暗。

  昌马河流经距基地约五十公里处,进入地下通道,哨位就设在入水口不远处。执勤点战士的主要任务,除了站岗巡逻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外,就是在寒冷的季节里破冰排险,防止冰堵。

  每天,他们手握一根很重的钢钎,在入口不停地砸冰。每砸一下,冰屑四处飞溅,打在脸上,灌进衣领。这河里的冰就像这大漠的风,砸了结,结了砸,永远没完没了。于是,他们就像砍伐月桂的吴刚或推巨石的西绪福斯,永无休止重复着这单一的苦燥而繁重的劳动。

  不到两天,姚远的手全被震裂了。就连赵大年、刘金柱他们长满老茧的双手,也是血口子纵横交错。到了夜里,两只手火烧火燎,第二天,总是无法握拢,连钢钎都抓不住。姚远很快厌倦了这种永无休止的重复性劳动。可赵大年和刘金柱却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总是闷声不响砸个不停。厌烦在姚远的脸上云急风紧,可他俩却视而不见。姚远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军旅生活就是这么苦燥乏味。他千方百计离开农村想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却过上了一种比干农活还要艰辛许多倍、苦燥许多倍的活,这让他怎么也想不通。有时砸着砸着,他就解气似的使出吃奶的劲用钢钎猛砸冰块,砸两下就把钢钎狠狠地甩远,一屁股坐在岸边的冰块里喘粗气。每当这个时候,赵大年都会不紧不慢地说:“珍惜吧,现在还有冰砸。”

  真是,还有冰砸是一种幸事似的。这该死的冰!

  姚远不知道是什么磨平了这两个同龄人的棱角。他让他们那么失望他们不记恨,砸冰时使小性子也不计较。不砸冰时还尽力哄他开心,给他手上的裂口上药,教他雕冰灯,陪他打“保龄球”(就是在地上摆放几个啤酒瓶,用篮球滚去打倒)。这里的娱乐真是少的可怜。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姚远干什么都是恹恹的,无论他们怎么尽心费力他都提不起精神。

  即使一百个不情愿,可姚远还是不敢懈怠。来到哨所上的第一课,就是赵大年给他反复讲水线冰堵后的严重后果。这条河畅通与否事关基地军民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核工业设施的整体运转。一旦发生冰堵,后果不堪设想。早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昌马河第一次出现冰堵封冻,支队近千名官兵与核城人民奋力排险,确保了河流畅通,远在中南海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询问抢险情况并向参战军民表示慰问。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四章  在水一方(2)
四月中旬后,河上的冰凌渐渐融化,时间也就慢慢地空了出来,起初姚远非常兴奋,但渐渐的有种空落落的感觉,有些找不着北。

  姚远给两位老兵带来的新鲜感已荡然无存,他们不再好奇地逮着他问东问西。空闲的时候,三人大眼瞪小眼,找不出一句话。有时候,赵大年会提议:“柱子,讲讲你的恋爱史吧!”“还是你先讲吧。”柱子每次推让。于是他们两人就轮换着讲他们那个老掉牙的既不浪漫也不精彩的爱情故事。

  “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亘古荒原中。”这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想到军营生活,多半会想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会想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若定,会想到“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勇猛,可谁又会想到,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兵不像兵,民不像民,心甘情愿守在这亘古荒原,只能“梦回吹角连营”。

  尤其到了黄昏,看着夜幕低垂的地平线,总有种无边的寂寞袭来,心里像被什么堵得满满的。实在憋得慌,赵大年和刘金柱就会走出去,对着旷野扯开嗓子“噢、噢”地吼几声。他们说,吼几声心里会畅快许多。可姚远却吼不出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吼不出来。

  忧伤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无所事事时候,姚远都喜欢来到河边,久久地望着河水发呆。偶尔,会有瓶子或香烟盒之类的东西从河上漂过,他都会不顾一切地打捞上来,希望是一个装着爱情信息的“漂流瓶”抑或有着像红叶寄情之类的诗句,可总是失望。也许因为环境,也许是因为别的,这一年他明显感到自己与往年有所不同,心总如一座小小的寂寞的城。他虚掩城门,竖起耳朵谛听着敲门声,期待着有人闯入,然而没有。回应他的只是寂然,包围他的只有戈壁,连一次偶尔的海市蜃楼也未出现过。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海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