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新闻摄影界最有影响的报纸《人民摄影报》一版大幅刊登我的照片和文章。连战首访大陆期间,新华社照片遍地开花,令同行羡慕。
7。○?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聚焦连战,关注两岸。
8。○?2001年10月,白沙瓦。战争前线的冲突现场。在外国记者面前,我是中国新华社记者,总想为中国记者的荣誉而战。
经贸论坛再回连战
2006年4月的北京,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杨柳青。
时隔将近一年之后,我第二次见到了连战,那是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论坛期间,###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会晤连战和他率领的经贸访问团。此刻,连主席去年在上海那句告别的话“杨柳青时不但忆故人,还能够跟大家再来在一起”仿佛尤在耳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战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他已不再担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而改任荣誉主席。主席的职位由55岁的台北市长马英九担任。
2005年7月20日,中国国民党按既定规划无异议通过推举主席连战在卸任后出任荣誉党主席一案。据台湾媒体报道,因为主要表决连战担任荣誉党主席一案,国民党中常会的出席率特别高。
提案给予连战高度评价。称赞他在国民党危难之时,带领国民党推动各项民主化、年轻化进程,扫除国民党黑金形象,使国民党脱胎换骨,成为制衡“###”、腐败与民粹最大的力量。对于国民党主席的选举,提案指出,连战为了落实国民党民主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办理党主席选举,以制度团结党员,以公平精神壮大国民党,堪为民主人格之典范。
提案对连战大陆之行也大加赞赏,称连战不畏压力,进行历史性“和平之旅”,建立两岸政党互信的基础,其在未来两岸和平与两党沟通上,将产生关键的影响,也为国民党之重要资产。提案顺利通过后,连战表示欣然接受并回应说:“那是他们的善意,但是我仍然把我定义为义工。”
在获悉连战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后,中共中央总书记###给连战发去贺电,祝贺他当选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随后复电###总书记表示感谢。连战在复电中表示:“北京一会,展开两岸两党新关系之序幕,匆已四月。此期间,承先生支持,在贵我两党共同努力下,各项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之措施,均在陆续推动之中,已获民众高度的肯定。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为贵我两党的共同责任,也是先生与永平对中华民族以及两岸人民的共同使命。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已将本年四月廿九日先生与永平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代表本党所有同志对两岸愿景的庄严承诺。”
连战在复电中还说:“永平所念兹在兹者,不仅为中国国民党之中兴,更是两岸和平双赢的实践。在历史长河中,机遇难得。两岸领袖人物,实应本于为民谋福之宗旨,掌握此一契机,提升人民之福祉,共创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永平仍将本一贯之初衷,以及对民族之责任,与先生共同努力,化愿景为真实。”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再拍连战(1)
2006年4月,在首访大陆一年之后,连战再次来到北京。
4月16日上午10点,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总书记和连战荣誉主席的手再次紧紧地握在一起。这距离去年4月29日两人的首次握手还不到一年。
连战于4月13日率领台湾方面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抵达北京。14日至15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闭幕会上,大陆方面推出了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极大诚意和对台湾同胞福祉的照顾。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战再度率团来访,同样是在京城春暖花开的季节,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共两党的关系,犹如京城初春的天气一样正在持续升温。
“连战又来啦!”京城大街小巷的市民们对连战的再次到来,依然充满了热情。尽管人们似乎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感到陌生和新奇,但人们仍然不由自主地将目光再次聚焦到###总书记与连战的第二次会晤上。
“你不去看看老朋友?”办公室的同事又来开我的玩笑。
“看谁?”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怎么,连战来前没通知你呀!”同事笑着提高了嗓门。
“是啊,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我终于清醒过来,连忙回了一个玩笑。
说实话,自从去年随他首访大陆以来,凡是有关“连战”、“国民党”、“泛蓝、泛绿阵营”之类的新闻,我都特别地关注。诸如连战不再连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方王+禹出版著作《半世纪的相逢》、记录首次大陆访问的经历和感受,我都十分留意。连战首访大陆之后,我每天必读我们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其中重点看的是有关海峡两岸和岛内的新闻和评论。从人们的阅读心理上讲,读者总是喜欢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新闻。由此推理,我更关心的还是有关连战的新闻。
虽说连战算不上“老朋友”,但首次访问大陆,对于连战是终生难忘的“和平之旅”,对于我是难忘怀的“采访之旅”。随着对这位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发现自己对这位长者有越来越多的好感和尊敬。
根据上面安排,第二次胡连会谈电视台照例进行现场直播。为了直播,中央电视台投入了上百名的记者、编辑、技术人员。我们新华社摄影记者现场给了4个采访名额,而且记者要站在固定位置拍摄。我们私下议论说,电视台要是总直播,我们可就轻松了。
原定10点开始的采访活动,我们按照重大采访活动的要求,8点多就提前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等候。进入北大厅一看,靠南面的记者区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国内外记者。每临大事,记者云集的景象已经不足为奇。而最让我感觉新鲜的是,北大厅北面入口处遮上了巨大的黄色幕帘。听说,###和连战首先在大会堂北门入口处会见、握手,然后从北面进入北大厅接见与会代表。
我和同事负责拍摄###总书记和连战荣誉主席接见与会代表并集体合影的活动。
上午10点,###总书记首先来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进门处,同连战荣誉主席和夫人,以及副主席吴伯雄、江丙坤、关中、林益世,###主席郁慕明等亲切握手。包括我们在内大部分记者等候在北大厅里面。
随着北大厅北面悬挂的黄色幕帘徐徐拉开,###总书记、连战荣誉主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互相谦让了一番,一同神采奕奕地走向北大厅,走向数百名与会代表。在大会堂采访十多年,这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会见的形式。
在与会代表的热烈的掌声中,###、连战一边鼓掌,一边走过去和站在前排的数十名代表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亲切交谈。###与代表们握手,连战笑容满面地在旁边帮着介绍。有些站在上边二三排的代表也使劲往前伸手,希望和胡总书记握上手。###尽力满足着大家的要求。有时几位代表同时伸手,###不得不两手同时和大家握在一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再拍连战(2)
事先,我选择了合影人们侧前方的位置,正好对着握手过来的方向。我拍得十分起劲。
“卫兵,让高个子往后站点儿!”我正聚精会神地拍摄,后面大批记者群中突然传来急促的喊声。扭头一看是《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老朋友李舸在喊我。
我一看,前面有一位足有1米90多高个子正好挡住了他们。我悄悄地快速移动过去对着那位背着脸的大个子说:“麻烦您,靠后点儿!”那位大个子一回头,我惊住了,原来这位先生竟然是连战的大公子连胜文。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笑了笑。连胜文善意地向后靠了靠,可他实在长得太高大了,怎么往后靠,都像一座山一样遮挡了后面的视线。
眼前的连胜文,我并不陌生。从连战首次访问大陆开始,我和连战的几个儿女包括他就有过一些接触。在我的印象中,连胜文外表谨慎冷静,温文尔雅的学者风度颇似他的父亲。但是了解他的人都说,连胜文的性格和父亲不同,他在家中属于比较叛逆的孩子,性情外向,具有现代年轻人的活力。其个性和他的身高似乎成正比,性格中多了几分敢打敢拼、勇于接受挑战的个性成分。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他先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