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和魂--日本根性窥探-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家,人,社会
  一、家庭意识与个体意识
  家庭独立性弱,父母的权威就弱,在这样的家庭中就很难形成拥有自律性和主体性的个体意识。另外,日本一直把以父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权家长制作为教育的典型,也是个体意识形成的又一障碍。
  二、父与子,父辈与子辈
  社会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父辈与子辈关系,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出于双方的要求,子辈需要父辈的保护、照顾、帮助和指导,而父辈则需要子辈的侍奉和赡养;另一个是出于某种实际性目的。
  三、功能性与传统性
  共同信仰、共同的经济基础将人们笼络在一起,加上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自己所属集团的服从与要求保护的观念,形成了村落共同体中的整体意识和村落秩序。这种村落中,没有出现家族式的国家观和经营家族主义等可以很明显地被操纵的意识形态,但是村落秩序在日本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过程中,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四、“同一性”下的日本人与日本女人
  脱离了集体的日本人因害怕面对别人的羞辱,害怕给集体带来的“麻烦”而选择自杀。为了结束因被集体遗弃带来的羞耻感,最极端的表达就是自杀。这也许就是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因。
  第六章 两种性格的对抗
  一、连续性与融合性
  日本人体现了东方道德教育这个重要的特征—重视人伦关系,不过日本道德教育的特点也和东方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日本人倾向于重视封闭性的人伦组织,这是对传统人伦关系的一种绝对化。
  二、聚、集、弃
  为了将外部事物聚合到自己身边来,日本人还热衷于移动事物。中国的诗人有很多擅长写明月的诗歌,用明月来寄托相思、显示孤单,但是诗人并不把明月招到自己身边来,而是自己离开凡世到月亮中去。但是在日本俳句中,诗人将月亮招致到自己身边的和歌不胜枚举。
  三、物之道
  日本人喜爱名牌、珍贵器物的习惯由来已久。17世纪中叶,日本人开始定制中国的陶瓷。透露着优雅神秘美感的景德镇古青花和青花五彩瓷,很难在中国的博物馆找到,在日本却多有收藏。
  四、自然观:不求征服求调和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对自然界更是毕恭毕敬,而且经常会举行祭天活动。即使是现在社会发达的日本,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试图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他们只希望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和发展。
  五、虚构:东方传统和西方传统
  尽管国家已经处在一片废墟之中,但是每个日本人都以国家的名义重建家园,创造财富。日本人忙于重建自己的家园,重建国家这个“大家”,重建已经被严重打击的国民自信。
  六、实存、实用、逃离
  自我存在成了日本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不安、恐惧和死亡等心理意识,认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是真正存在的东西,这时存在主义便在日本社会盛行起来,并席卷了整个社会。
  第三编 岛国分裂性:矫情又暧昧,独特又规则
  日本人很少会像美国人那样,声嘶力竭地坚持自我主张,而是尽量让自己的步调和别人保持一致。相比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意见,显摆自己,日本人更喜欢赞同大家的看法,尽可能让自我意志融入到群体中间。
  即便到了不得不发表见解时,日本人也会尽量将话说得婉转,这又让他们给别人留下了暧昧不明的印象。相比明晰和尖锐,日本人更喜欢暧昧,因为明晰的东西总是会引发矛盾,而暧昧则正好相反,它刚好可以将尖锐的矛盾模糊化。矛盾不存在了,集团的稳定才有保障。
  久而久之,暧昧就成了日本人的习惯,即使人不在集团之中,待人接物时也不由自主地暧昧,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少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外国人都感叹,很难把握日本人的真实意图,他们表面上看来和你推心置腹,但你永远参不透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七章 岛国独我性
  一、表与里,内在与外在
  小集团讲究随机应变,总是根据人们各自的特点为他们安排任务,人们的角色既非固定不变,又不能被轻易取代。为了生存,小集团必须像实用主义者那样,为集团的生存发展制定规范。同时,如果外部世界的价值规范阻碍它们的发展,它们也会毫不犹疑地将其拒之门外,概不实行。
  二、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在日本语言教育的课堂上,日语和日本社会文化知识都是学生们学习的课程,而后者似乎比前者更为重要,成了重点内容。不过学生们在学习中似乎并不理解这些反映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经常是囫囵吞枣式学习老师教的东西,因为他们的日语基础都比较差,很多都是外国学生和归国子女,所以很难理解那些晦涩的思想文化理论。
  三、隔离状态的岛国根性
  日本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以及日本统治者实行的“锁国政策”,使日本人比亚洲其他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和国家,更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发展。
  四、东日本和西日本
  一直以来,人们对日本的认识大体都停留在日本是单一民族这一层面上。因此,每每要对日本下定义,或强调某事情时,尤其是强调的日本社会的均质性时,这一根据就更为重要。当然,日本的单一民族性和社会的均质性,加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并且给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真实的情况仅仅如此而已吗?
  五、独我性
  有人提出是日本人发明了将人的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的高级农业技术,还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这个说法有些可笑,在中国农村恐怕随处可见的,仅靠嗅觉就可以发现的事情却被日本人说成是自己国家的独创。日本人的独我性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只要是他们认为西方没有的东西,似乎都是自己的独创。
  第八章 信仰的分裂
  一、祖与灵,魂与神
  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居最高地位的是神明,其次就是祖先,而祖先又是可以不断净化上升到神的地位的。关于日本人的祖先观说来也是源远流长了,佛教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自己的亲人死后虽然肉体消失了,但灵魂依然存在,而且对后世子孙有庇护作用,所以日本和其他佛教国家一样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
  二、日本人心中的地狱
  很多日本人知道,如果将地狱和极乐的思想,视为通俗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加以蔑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为这样就可以批判整个佛教或佛教中的地狱和极乐思想本身,那恐怕就大大不妥当了。
  三、爱别离:苦与欲望
  在明治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日本人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不过,如果不对过去做出深刻反省的话,那他们的未来也将会是空虚的。如果地狱的思想是日本的思想传统之一,那么,释迦是否要对这种思想负责任呢?地狱的思想是否就是释迦的思想呢?地狱的思想和释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四、宗教信仰下的个别主义
  日本人的忠诚,不仅仅是被动地献身,还有主动地奉献。日本人受佛教、儒家思想影响,他们也像中国人一样,重视报恩,他们不单强调要报答看得见的、直接给了自己恩惠的人,还需要报答超然的,间接予自己恩惠的人。因此,尽管自己从没见过高高在上的上级,譬如将军、天皇,也要意识到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出于他们的恩惠,要报他们的恩,对他们尽忠。
  五、“道”,日本女人
  从“道”中道日本女人,从“道”中探寻日本女人,那种特有的美让人着迷。日本女人一度是全世界男人的梦想,时值今日,那个日本小媳妇仍旧是男人心中隐秘的梦。
  六、名片强于面孔
  在中国古代,“龙”是象征皇帝的,但是却没有出现用刻有龙的徽章来代表皇室的做法。在韩国,王族也没有徽章。19世纪末,朝鲜受日本影响,才出现了用梨花来代表李朝王族的徽章文化。但是在日本,徽章的历史、种类、图案都是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相比的,甚至和徽章文化发达的欧洲相比也毫不逊色。
  第九章 艺术的终结
  一、为了艺术的艺术
  当日本耗巨资建造了美术馆、音乐厅、竞技场、巨蛇环形公路等设施后,却发现日本民众很少到这些地方去,他们并不为种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