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没有人提出过四中全会后的中央存在着一条‘左’倾路线。现在把这些文件编出来,说那时中央一些领导人存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就有了可靠的根据。有的人就哑口无言了。毛主席怎么同‘左’倾路线斗争,两种领导前后一对比,就清楚看到毛主席确实代表了正确路线,从而更加确定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编辑《六大以来》就是为了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六大以来》成了党整风的基本武器”。
  

为《解放日报》写社论(1)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
  “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传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卷11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翌日,崭新的《解放日报》在延安诞生了。从此,《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喉舌,为世人所瞩目。
  《解放日报》创刊时,以博古为社长,杨松为总编辑(杨松即吴绍镒,病逝后由陆定一继任总编辑)。
  博古,即秦邦宪,曾任中共中央总负责达四年,直至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被张闻天所取代。虽说他曾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当他认识了错误,便勇于改正,心悦诚服地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他走马上任《解放日报》社长,干劲十足地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
  博古是这么说的:
  “你看《真理报》——苏共中央机关报,不是每天一篇社论吗?我们要学《大公报》嘛,《大公报》的老板张季鸾、胡政之等商量商量,一篇社论就出来了。”陆定一:《关于延安改版》,载《万众瞩目清凉山》第1集(内部资料)。
  正因为《解放日报》每天都要发社论,博古约请中共中央许多负责人来撰写——诚如中共中央通知中所说的那样,《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
  内中,胡乔木也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也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
  胡乔木在《解放日报》创刊不久,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了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6月8日刊出。胡乔木曾秘密去过中国西南大后方,他又多年从事青年工作,因此他写《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对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在社论中,胡乔木写道:
  “有志的青年绝不能懒洋洋地缩起头来睡觉,静候痛饮凯旋之酒。为了加速最后胜利的到来,每一青年都应振作精神,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各种有益于抗战的工作……”
  “用以毒害青年的武器有明枪,还有暗箭,你们不仅要认识满脸杀气,操着硬刀子的屠夫;更还要谨防那陪着笑脸,却是暗暗操着软刀子的谋士,——他们更善于巧言令色,为嗜杀的暴君歌功颂德,为刀头下的青年唱安眠曲。”
  胡乔木显示了他写政论的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地写社论,光是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四篇社论。除了6月8日的一篇之外,还有:
  6月10日,《欢迎科学艺术人才》;
  6月17日,《国民党缺少什么》;
  6月29日,《苏必胜,德必败》。
  紧接着,他又写了不少社论:
  7月8日,《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
  7月27日,《出路和迷路》;
  8月14日,《闻捷》;
  8月26日,《最近的国际事件与中国》;
  9月11日,《打碎旧的一套》;
  10月24日,《开展冬###动》;
  11月6日,《庆祝边区参议会开幕》。
  前前后后,他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达五十八篇之多——在陆定一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之后,反对“每天一篇社论”,社论不再一天一篇,用稿量相对减少。
  那时,《解放日报》社论,代表着中共中央的声音。胡乔木能够成为《解放日报》社论的主要“写手”之一,既显示了他的理论、写作水平,也表明了他确实已成为中共高层的重要干部。
  如同胡乔木所言:“毫无疑问,就我个人来说,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指导教诲,我就很难写出这些文章……”《胡乔木文集》第1卷,《本卷序言》,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解放日报》写社论(2)
他写的社论,有的是毛泽东嘱意写作的,有的是他根据毛泽东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写作的,有的是他写好经毛泽东修改、审定而发表的。
  胡乔木写的社论,既有阐述中共中央政策的,也有关于边区政治的,还有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以及关于国际形势的评论,方方面面,无不涉及。
   。 想看书来

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
一张薄薄的粉红色油光纸,上面印着几行字,算是当年延安的“豪华型”请帖了: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的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5月2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毛泽东凯丰
  这张请帖发到延安一百多位文艺界人士手中。从1942年5月2日起所召开的座谈会,后来闻名于世,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自始至终出席了座谈会。
  胡乔木曾回忆说《胡乔木回忆毛泽东》,252…25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在延安文艺运动兴起之初,毛主席就多次发表讲话,阐明他的文艺观点。
  1936年11月22日“中国文艺协会”在保安县(今志丹县)成立时,他号召文艺家们“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
  1938年4月10日,毛主席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典礼上论述“艺术的作用和使命”。他把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原苏区文化工作者称作“山顶上的人”,把由上海、北平等城市奔赴延安的文化工作者称作“亭子间的人”,说:“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有些亭子间的人以为‘老子是天下第一,至少是天下第二’;山顶上的人也有摆老粗架子的,动不动,‘老子二万五千里’。”他要求这两部分人都不要以过去的工作为满足,都“应该把自大主义除去一点”。“作风应该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他还特别讲到:“亭子间的‘大将’‘中将’”到了延安后,“不要再孤立,要切实。不要以出名为满足,要在大时代在民族解放的时代来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完成艺术的使命和作用。”
  4月28日,毛主席再次到鲁艺发表演说,论述怎样做一个艺术家。他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第二,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艺术家的“大观园”是全中国,“要切实地在这个大观园中生活一番,考察一番”。第三,要有“良好的艺术技巧”。技巧不好,“便不能表现丰富的内容”,“要下一番苦工夫去学习和掌握艺术技巧。”
  1939年5月,他为鲁艺成立周年题词,提出“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主张。
  1940年1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演,明确规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他说:“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把毛主席上述主张同他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作家应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是他一贯坚持的文艺思想。
  在粉红色的请帖上,跟毛泽东一起署名的凯丰,本名何克全,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
  5月2日下午一时多,延安文艺明星——周扬、丁玲、艾青、陈荒煤、何其芳、林默涵、刘白羽、周立波、华君武、吕骥、陈波儿、萧军……汇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