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1)
序/1
  第一章 最后的日子/1
  中共中央常委们纷至三○五医院/1
  胡乔木的一家/5
  “秋深深未解悲秋”/7
  向巴金寿辰发出“迟到”的贺电/9
  第二章 走上红色之路/13
  父亲胡启东乃盐城名流/13
  《中国青年》深深影响了他/16
  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18
  在故乡盐城加入中共/21
  成了浙江大学校长的死对头/23
  在上海出任“文总”书记/25
  冯雪峰通知他前往陕北/26
  第三章 初入延安/29
  担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29
  谷羽成了他心中的“凤凰”/31
  “毛泽东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34
  第四章 来到毛泽东身边/40
  王若飞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40
  为《解放日报》写社论/43
  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5
  在延安整风的日子里/54
  读书成了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共同爱好/57
  新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9
  第五章 “中共中央一枝笔”/66
  随毛泽东飞往重庆/66
  毛泽东为“二乔”断名/68
  接二连三抨击蒋介石/70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74
  出任###副部长/79
  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82
  第六章 新闻首脑/85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85
  反反复复修改《共同纲领》/88
  成为“新闻人物”/91
  毛泽东频频致函胡乔木/95
  发表《实践论》的前前后后/98
  每天指导着报纸工作/101
  终于累得病倒了/103
  第七章 “大手笔”/107
  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107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109
  头绪繁多的种种兼职/112
  在杭州起草《宪法》/115
  第二次病倒/118
  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20
  写出《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23
  第八章 “大跃进”年代/126
  在“不平常的春天”里/126
  随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129
  擂响“大跃进”的战鼓/132
  受到毛泽东的批评/133
  批罢“西尼”驳“东尼”/136
  《人民日报》的“婆婆”/138
  第九章 庐山风波/142
  在庐山会议上大力纠“左”/142
  终于摆脱政治危机/144
  依然是毛泽东政治秘书/148
  离开了毛泽东身边/150
  第十章 “病中吟”/156
  “一介书生”的种种“故事”/156
  远离“阶级斗争”谈诗论词/158
  “没有百忙”的“好事之谈”/161
  又在追赶毛泽东的步伐/163
  写诗词使他和毛泽东恢复联系/165
  江青警告:“不许干扰主席工作!”/167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风雨/170
  江青早已对他不悦/170
  《海瑞罢官》的“黑后台”/172
  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174
  怀着深深的失落感迁出中南海/176
  神情木然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177
  北京邮电学院红卫兵“盯”住了他/180
  红卫兵闯入胡宅大抄家/181
  在“一月革命”的寒风中游街/182
  周恩来的关照使他“免斗”/184
  戚本禹的文章掀起大风波/187
  毛泽东意外地来看望他/189
  足不出户闭门闲居/191
  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复出/193
  又一次“半点名”批判/198
  第十二章 毛泽东之后/203
  邓小平重新起用胡乔木/20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2)
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208
  走过了一段思索的路/211
  抓住话剧《于无声处》大做政治文章/2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218
  纠正沿袭多年“左”的口号/220
  华国锋的政治报告造成思想上的混乱/224
  又一次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27
  出任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31
  致力中###史的研究/233
  考证陈云关于遵义会议的手稿/238
  为电影《武训传》平反/241
  协助邓小平审定《文选》/244
  依然在做着毛泽东的秘书工作/246
  倡议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48
  笫十三章 “头号文化首长”/252
  季羡林:“他是一个正直的人”/252
  与老同学钱钟书的友情/256
  王蒙回忆胡乔木/261
  关注从维熙的小说/266
  解禁电影《黄河之滨》/272
  主动为聂绀弩的诗集作序/276
  《文汇报》总编辑眼中的胡乔木/283
  与周扬的论战/289
  尾声/299
  最后的出访——访问美国/299
  最后的诗道出最后的心声/306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共中央常委们纷至三○五医院(1)
199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前来北京三○五医院:
  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先来医院。接着,常委李瑞环来了。
  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来了。###未走,国务院总理###赶来了。
  傍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为一位外宾举行欢迎仪式之后,在晚宴之前,抽空前来。
  三天前,9月14日,薄一波和邓力群前来医院。
  邓力群曾回忆说邓力群,《向胡乔木同志学习》,《党的文献》1993年第2期。:
  他(指乔木同志)病危的时候,陈云同志让他的秘书向乔木转达三句话:乔木同志为毛主席做了很多工作;为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做了很多工作;为中央纪委做了很多工作。乔木那时还清醒,听了以后,很受感动,表示还要继续做工作。要他的秘书给他念文件,交代秘书准备做些什么事。可是第二天他就不行了。
  两天后,9月19日,上午姚依林来,下午陈云、王震派出秘书来。
  9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
  他们都来探望一位病危的八旬老人。老人戴着氧气面罩,病情沉重,但头脑尚是清醒的。三○五医院在9月12日发出了他的病危通知。
  9月28日,新华社发出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讣告,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胡乔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9月28日七时十六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胡乔木,他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除了他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1950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起)、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56年9月起)、第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以及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然而,他最为人们所知的,还是他从1941年2月至1966年6月,担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长达二十五年。
  胡乔木,人称“中共中央一枝笔”。他长期担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起草、整理、修改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著作、文件:
  毛泽东的名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胡乔木根据毛泽东讲话记录整理的;
  《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书,是他协助毛泽东编辑的;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他在毛泽东、党中央指导下,对起草这一历史性文献起了重要作用;
  他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几十篇社论。其中,1949年新华社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
  《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主要由他起草;
  解放后,他参加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八大”文件,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讨论写出那篇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胡乔木夫人谷羽曾回忆,毛泽东是这样形容胡乔木起草的文件之多:
  记得还是在1958年,一次我和乔木到主席那里去,主席谈起乔木写文章,表示很满意。主席坐在沙发上,把手平放在前,离地面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