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帝这一喜非同小可,连日来大张庆筵,还亲祀宗庙,赐名见济。然后,他就与中官兴安商议。于是不久,陈循、高穀、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等就联名上奏,称:“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绪统相传,宜归圣子。”这道奏折一呈入,不到半日,就得到圣旨许可,着礼部为易储仪式做好一切,于是早已立好的英宗太子朱见深就让位给了景帝的皇子朱见济,改封故太子朱见深为沂王。
  太监兴安因有易储大功,也被格外宠用。兴安素性信佛,于是就动员修建了一座非常宏丽的大隆福寺,耗费达数十万,不顾群臣的奏阻,景帝仍照旧实行。
  与太监兴安的命运截然相反的是汪皇后,她为人虽然在小事上非常识时务,但在大事上却刚正不移,所谓小事糊涂大事力持,所以在易储这件事上,汪后竭力谏阻景帝:“本来陛下由监国而登基,已属万千幸遇,千秋万岁后,理应把帝统交还皇侄。况且储位早定,并已诏告天下,如何可以轻言易换呢?”
  汪后再三这样力谏,终于惹得景帝回敬她说:“你所生的全是女孩,就是没有子嗣,所以你才嫉恨皇子正位青宫。难道你没听说宣德年间的故例,胡后让位之前车尚在,你是不是也想效法呀?难道朕还要你来管教吗?”说完就起身到琼妃宫中,这时的琼妃自恃有皇子,圣眷益隆威权也愈大;全不管汪后伤心地呜呜咽咽哭了一夜,并且景帝第二天就下旨废去汪后,立琼妃杭氏为皇后,虽有群臣苦谏,景帝就是不听。
  兵部尚书于谦连夜进宫垂泪面参景帝,在景帝的诧异中,于谦顿首奏道:“汪皇后未有失德之处,今陛下无故废立,愚臣蒙圣恩位列六卿,将来史笔直书,必唾骂愚臣等不能规君于正,反而导君于恶,恐被后世讥议,所以很觉自愧而垂泪。”
  景帝听了于谦的十分婉转的讽谏,沉吟了半晌,仍是固执地说:“朕意早决,卿且勿多言。”然后仍然照宣德皇帝废后的旧事,马上就颁告群臣,不待臣工议奏,汪后就被迁入别宫,正式册立琼妃杭氏为正宫。
  可是好景不长,没福的景帝皇子朱见济在立为东官后,仅约一年多点就一病而呜呼哀哉了。景帝悲恸得很,命葬于西山,谥为怀献。这之后,朝臣中有上书力争请立前太子沂王朱见深者,不是被流放就是下狱杀死,甚至于多日来酷刑拷打不停。自此廷臣们再也不敢提起立储的事。
    ■ 都是风流惹的祸
  公元1450年,瓦剌部遣使入京来说,决定送还上皇英宗。景帝却在迎与不迎回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尚书王直首先上疏,请马上遣使恭迎上皇还京,然后群臣随之就联名同样地奏请。景帝无奈,只好在文华殿召群臣会议,他不迎的理由是把迎上皇还京,等同于朝廷与外寇议和。王直马上就跪奏道:“上皇蒙尘,理宜迎复归京。今瓦剌既然有意送归,不乘此迎驾,岂不留下宋时徽、钦二宗之后恨。”
  景帝当即就变了脸色,半天才说道:“朕非贪图大位,当初是卿等强欲立朕,如今怎么又出尔反尔,真是让人殊为不解!”这位贪恋帝位心切、为富贵误人的景帝居然一着急,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众人听到这样跑题的一番话,顿时瞠目结舌,不知何以答。只有于谦从容地奏道:“大位已定,何人敢有他议?只是上皇在外,理应奉迎,这决非言和。”
  奉迎上皇事小,上皇回来后如何安置事大,因为如果太上皇要归位也是名正言顺。对皇帝而言,权力就是命运,放弃权力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于别人。这是皇朝的规律,景帝在这一点上认识得非常清楚。何况到现在,朝廷多为英宗旧人,他又上台才一年,他不能失掉众臣的拥戴,以至朝野离心,更不愿被后人讥为赵构,但于谦的“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许诺让景帝非常欣慰,他深知于谦忠勉,不似其他大臣那样看风使舵、蛇鼠两端。有于谦在,一旦宫内有变,京师军队会站到他这一边,可保帝位不移,于是景帝顿时颜开色悦,对于谦说:“就依你吧,就依你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巨阉祸国(5)
然后景帝遣右都御史杨善和中书舍人赵荣为正使,都指挥同知王恩和锦衣卫千户汤胤■为副使,带着金银出都北行。杨善为了能不虚此行,看景帝让送给瓦剌部的财宝太少了,就自己捐出俸禄,添购上各种新奇的金玉宝物。果然乜先见了这么多的财物非常高兴,并许诺下若干关于马匹布匹等贸易往来的优惠条件,说只要肯送还上皇,两邦则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故。善于辞令的杨善说得娓娓动人,乜先更加心悦诚服,一连多天设宴为上皇饯行,还亲自送至数十里外,然后又命麾下头目率五百骑护送上皇还京。
  不日上皇的车驾就到了北京,景帝早就得到了信,命礼部将欢迎仪式从减从省不许辅张,于是就只有一舆两马,迎上皇入了居庸关。及至到了北京城时,景帝才亲自出东安门离城十里相迎。一见面,上皇忙下车,见了景帝握手流泪,景帝心里自觉惭愧,也不由得垂下泪来。其余胡太后以下,钱皇后、慧妃、瓛妃、瑞妃、钱贵人、马贵人以及文武大臣等,无不伏地痛哭。
  就在此时此地,景帝就非常合他之时宜地推让帝位,完全不合上皇英宗之时宜、尽管一心想复位的上皇哪里能答应,于是两人再三谦逊推让了一番后,上皇奉了胡太后,领了钱皇后、慧妃、贵人等入南宫居住。
  这所南宫在东华门外,还是建文帝时代的行宫。终于得以归国的上皇大赦天下,当日随同的塞北的蒙人侍卫哈铭升为殿前都指挥;断去一臂的袁彬晋爵武进侯。
  幽居南宫的上皇名义上很是尊崇,实则形同禁锢。闲庭草长,别院萤飞,遇着佳节生诞,也没有一个廷臣前来朝贺,因为朝臣这方面的奏请,一概被景帝置之不理,并且景帝还下旨群臣不许朝参上皇。群臣谁也不敢私下里去朝拜上皇,除非是不想活的了。
  荒庭凄寂、无聊万分的上皇就带了两个内监私出南宫,也学着风流浪荡子去寻花问柳,当然他也是以风流浪荡子的身份去寻花问柳的。不久,他就在烟花巷中结识了名妓云娘。
  很有几分姿色的云娘虽然身在京都繁华之地,楚馆秦楼林立之中,但在庸脂俗粉里倒算得上是个中翘楚。兵部侍郎李实的弟弟、一向恃势横行鱼肉百姓、绰号李太岁的李刚也钟情于这位楚馆秦楼中的翘楚云娘,一时间差不多寸步不离妆阁。不想上皇与云娘一见倾心,当夜就移烛留髡,上皇被她越迷越深,缠头金的奢靡是不在话下的。
  那天早上,李刚来到云娘的妆阁时,云娘犹和上皇并枕高卧。李刚顿时醋性大发,立时出去纠集来十多个无赖,长棍大棒地打回来,吓得鸨儿、龟奴躲避不迭,李刚毫不客气地把上皇绳捆索缚,云娘也被反背绑住,然后拥到天井院中,李刚取过一根鞭子指着上皇就怒骂道:“你是何处的杂种?敢占据俺李太岁的爱姬!”
  上皇也厉声应道:“妓馆娼家是公众的娱乐去处,谁能管得着谁?”这时上皇的两个内监在混乱中慌忙赶往五城兵马司署中去求救援了。
  “你这个浑蛋也不打听打听,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李刚说罢提起鞭子就去抽打上皇。忽然门外人声嘈杂,二十多个禁军抢步进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一个绑一个,十几名无赖被缚捆,但李刚却挥拳硬抗,当然他注定是徒劳的。
  早有两个内监忙替上皇解了绳索,上皇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吩咐禁军什长把李刚和无赖们送往兵马司衙门里,着依法严厉惩办。什长跪在地上诺诺听命。上皇临回南宫前,还不忘让太监给他心爱的云娘松了绑。
  第二天,五城兵司马署因为接到了上皇重办李刚的圣谕,所以李实来为弟弟李刚求情也不管用,事到如今,只有一条路可求弟弟了,于是李实忙去奏陈景帝,并一再强调说这件事已在满京城里传开了,景帝大惊于“上皇居然这样放浪”,然后就以此为响且亮的硬邦邦的理由,谕令卫士,把南宫的大门守住,不准上皇无故出入。这样一来,上皇就好似罪囚一般和南宫外的世界断绝了联系。
  

第十四章  巨阉祸国(6)
但就是这样,景帝还不放心,他一向对于来自南宫的任何微小动静都会大生猜疑,只不过以前是暗着来,现在则可以明着干了。御用监阮浪在南宫服侍上皇,受赐镀金绣袋与镀金刀,阮浪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