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遵三从四德的贤淑端庄的廖平小妹就这样在父死从兄的情况下,成了一个从未见过丈夫面、更谈不上心心相印肌肤相亲情意绵绵的一段真正名存而实亡的婚姻里的未亡人,她的丈夫早在七岁的时候就随建文帝的皇后葬身于火海了。
建文帝被廖平已异化成痴心的忠心感动得又大声痛哭不已。从此建文帝因为思念追随他出亡的诸臣,十人中早死去了###个,竟然神情恍惚,中心无主,于是又蓄发出游。自此以后,东行西游,了无定迹。直到宣德八年,朝廷因奸僧李皋造反而下了严令:“凡是关津地区,但遇削发之人,即着押送原籍治罪。”
建文帝被这道严令逼得只好又归还渌泉。到宣德十年,听说何洲、蔡运、梁中节、郭节、王之臣、周恕都死了,建文帝心中惊惕不安,由悲伤而成惊惕,是的,年已半百的他当惊自己的来日已无多了。心中难安的建文帝于是对程济说:“这么多当年追随我出亡天涯的忠义之士,如今皆东死西归了,不知日后我将埋骨何处?”
已是华发满头的智者程济凄然道:“叶落还是归根,唉!”
建文帝非常吃惊:“归根,可归吗?”程济成竹在胸,安然地安慰道:“事往矣,人老矣;朝代已换,恩怨自当全消;如今天下久定,有什么不可归的?”
建文帝于是从此就萌发了归念。到正统五年庚申,建文帝年已六十四岁,自感来日无多,于是决意东归。因此他先是选择了大同这个大都会来出风头,为的是引起官府的注意,却不想一不小心又与那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小娟姑娘有了一段情感故事,而且他还再次动了真情,在他的男女情愫已然淡化了的几十年后。
不多几天,十四岁的英宗皇帝就有旨让建文帝乘驿道到京师。到了京师后,英宗皇帝有诏,让他寓住在大兴隆寺。众人争相看之,却见逊国三十年的建文帝如今只是一个垂暮老僧。
建文帝觐见英宗时,他是直立不跪的,英宗也弄不清楚这个自称建文帝的人是真是假,于是就令朝臣辨认,但一个也不认得。因为建文帝从二十多岁的青春少年开始逊国出亡,如今已是看似五十多岁实则六十四岁的老翁了,而朝中又都是新进供事的官员,大家连面都没见过,谁又能认出建文帝的真假来?
英宗忽然想起了内监吴亮,也曾侍候过建文皇帝,于是就命内侍召吴亮上殿。吴亮上殿后,英宗就命他去辨观真假。吴亮也认不太真切,毕竟事隔了三十年,一个青颜少年如今已是鹤发老翁了,于是就摇头说是不像建文帝,不过他的头摇得犹犹豫豫,因为他有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其实就是逊国出亡三十年的仁君惠帝朱允炆。
就在吴亮犹犹豫豫地摇头时,对着走到面前的吴亮,建文帝马上就叫道:“你不是吴亮吗?怎么你还能在这里,真是幸存啊!”吴亮故意假说道:“我不是吴亮。”
建文帝笑道:“你怎么不是?当年我在仁寿宫进膳,曾掉了一个子鹅肉球在地上,我当时只说了声可惜,你就去伏在地上把肉球吞下肚去,还说替我增福,你难道忘了吗?”
“……倘是故主,左腕上当有一粒朱痣的……”
听吴亮这么一说,建文帝大喝道:“吴亮你只管来验看!”
吴亮去捋起建文帝的左臂,见腕上果然有颗红痣,忙跪下大哭起来。吴亮的眼泪是真诚的,他压抑了三十年的同方孝孺一样的忠心耿耿的眼泪,让他伏地痛哭得抬不起头来。
第九章 四面危机(33)
建文帝叹息道:“你不必悲伤,只管好好地为我向皇帝复命吧。说我乃太祖高皇帝嫡孙,如今朱家天下正盛,朱家子孙岂可轻抛骸骨于外?如今我归来,没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落叶归根,葬在故乡而已。”
吴亮好好地为建文帝复了命后,又唯恐不能取信于英宗,于是连忙缢死,以表明他的忠诚和真诚。
英宗见是真的建文帝,而自己是他的侄孙辈,不便难为他,于是就和三杨计议,最后决定封年号建文的惠帝朱允炆为愍王,又下谕道:“皇太叔朱允炆着令在西苑宁寿轩居住,无故不得擅离。”同时宁寿轩被改造成了庵庙样式,一如当年朱允炆为汪秋云改造大内居处一样。
好在英宗虽然禁止他的自由却厚加供奉,只是在称呼上,因为他曾做过四年皇帝,不便称呼,只是称建文帝朱允炆为老佛。
建文帝才得了安身之地,他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派人去找苏小娟。
苏小娟自从建文帝去后,又遭于谦驱逐,后来随曾妈妈一行到了襄阳定居,但她从此一客也不见。在沉沉的相思折磨和重重的鸨儿摧残下,苏小娟很快就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一病即倒,躺倒后就再也没有起来。
病中的苏小娟因为相思至极,整天恍恍惚惚,那一天她忽然对一个姐妹说:“妹子好住,我如今要去会我的文郎了。”
人家只当苏小娟是发烧糊涂了,就好笑地说:“好不远的途程!你这样的病体,怎么能行得了?这可不是痴话吗?”
苏小娟怪模怪样地笑道:“不是痴话,相会只在眨眼间了。”说着就声也嘶了,气儿也咽了,死前连声呼唤文郎。
几个小姐妹哭了一回,大家凑钱买棺材盛殓了她。相思身先死的苏小娟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她死后仅仅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京城里就来人找苏小娟了,苏小娟若是还有一口气在,她就真的可以和心上人团圆了。
到底是官家力量大,当初建文帝自己四处寻苏小娟不得,建文帝虽有太祖高皇帝为他早就在外备好的几世用不完的金银,但在王权至上的时代,钱毕竟没有权来得更有力更迅捷。
又是二十年后,七老八十的建文帝病死了,这位仁君总算得着了善终。寿终的建文帝被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北,一邱一碑,碑题曰“天下大师之墓”。因葬礼非天子之规格,所以相传言之西山不封不树。
而当年追随他出亡的如牛景先、金焦等一班臣子,听说建文帝进京受封后,他们也纷纷落叶归根了,各自散去,各自归乡了,如一片叶子从春走到秋,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如今在人生垂暮的瑟瑟寒风中,纷纷飘落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然后就停泊不动,说好听点是养老,说不好听点就是等死去了。
到建文帝寿终时,当年随从他流亡的二十二臣差不多都死了。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在逃亡的三十年后再回到京城里,身边唯有程济一直跟随,虽然他不是步步紧跟在身前左右,而是遥遥跟随;直到故主朱允炆被送入大内,程济才还南而去,从此他的踪迹无人知晓,不知其所终于何处何时。
程济当年在朝时,曾与魏冕相互言志,魏冕说他愿为忠臣,而程济却是愿为智士。如今追随先帝逃亡几十年,屡次帮故主朱允炆脱身于大难,直到最后竟然让故主归骨其乡,程济自称智士,真是无所愧!
后人览靖难逊国,不胜感愤,题诗叹息道:
风辰日午雨黄昏,时势休教一概论。
神武御天英烈著,仁柔逊国隐忠存。
各行各是何尝悖,孤性孤成亦自尊。
反复遗编深怅望,残灯挑尽断人魂。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叔侄争天下(1)
燕王朱棣血洗应天府,以此向不肯臣服的百姓们示威……
燕王大肆虐杀不肯降服的建文帝旧臣,制造了血雨腥风的壬午殉难。大学士方孝孺痛斥燕王篡位,不仅他自己被燕王零刀碎割而惨死,还把他的宗族亲戚共九族,并及朋友、门生作为十族,近千人都诛杀了,可是方孝孺却慷慨就戮……
铁铉宁死不屈,被燕王割下他的耳朵、鼻子,用火烤熟后塞到铁铉口中,铁铉却厉声朗朗道:“忠臣孝子的肉,还能不香甜吗?!只有那些逆贼乱党的肉,才猪狗不食,遗臭万年呢!”被零割肉尽的铁铉尸骨在燕王的油锅里依然没有屈服……
倜傥尚大节的景清行刺燕王,被活活剥下整张人皮,填实了草的人皮景清被悬挂于长安门城楼上,可是人皮景清依然力犯燕王之驾,于是燕王不仅夷灭景清九族,而且还诛杀其全乡,制造一个亘古未有的瓜蔓抄大惨案……
燕王篡位后就被历史称做了永乐君,又称太宗。太宗皇帝为人英明果断,极似太祖。但他却铸成了宦官干预朝政的大错……
太宗命宦官郑和出使海外,名为宣威示德,实是暗中探访出亡海外的建文帝的踪迹。于是就有了热闹传奇的郑和七下西洋,此后出现了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