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蓝玉平定西蜀班师归来,献给太祖一个桃李其容冰霜其志的美人黄香菱,不想她却与倜傥风流又温存真挚的美少年朱允■不顾天大风险,坠入了情网,于是不久黄香菱就因恰巧被太祖瞧见而白绫赐死,多情的朱允■夜出宫门祭奠黄香菱,引发了他人生的一次危机……
  太子朱标的元妃在孤寂的可怕折磨中,与温存潇洒的凉国公蓝玉闹出了绯闻,致使元妃命丧三尺白绫,而蓝玉也因为刀刺发妻而被残酷处死,太祖借机把可能对皇孙朱允■的将来统治造成影响的功臣斩尽杀绝,而在这背后的背后,燕王朱棣才是这次党狱的真正策划者……
  瑜妃母子的阴谋败露,不得已她只好自杀,而她的儿子也自焚了王府……
  痴情的朱允■在痛苦中又喜欢上了一个不可能的女子汪秋云,在情错中,美丽的小宫女翠儿得到了朱允■的宠爱,可是翠儿也不知道朱允■在深宫的密室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那个神秘女人汪秋云成为了一个谜……
    ■ 册立皇孙
  这个时候太祖已迭纳数妃,连生十数子,朱椿为蜀王,排行为皇十一子。朱柏为湘王,排行为皇十二子。朱桂为代王,排行为皇十三子。朱楧为肃王,排行为皇十四子。朱植为辽王,排行为皇十五子。朱杼为庆王,排行为皇十六子。朱权为宁王,排行为皇十七子。朱楩为岷王,排行为皇十八子。朱橞为谷王,排行为皇十九子。朱松为韩王,排行为皇二十子。朱模为沈王,排行为皇二十一子。朱楹为安王,排行为皇二十二子。朱柽为唐王,排行为皇二十三子。朱栋为郢王,排行为皇二十四子。朱榧为伊王,排行为皇二十五子。
  在诸皇子中,要算四皇子燕王朱棣最是英武刚强,太祖也最为喜欢他,常说燕王朱棣是最像他的,太子死后,太祖有意要立燕王朱棣为储君,可此时太子已生五子,除嫡长子早殇外,次子叫做朱允炆,即日后的建文帝,此时也已经长大了,倘或舍孙立子,未免于礼不合。
  在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他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分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更何况太祖对太子朱标其实是情有独钟的,加之太祖对马皇后的非常真情,其时马皇后尚在人间;一时委决不下,太祖便在东角门召集群臣商议。
  学士刘三吾奏道:“燕王行在第四,如果册立,将置秦二皇子朱樉、晋三皇子朱棡两王于何地?那不是蹈了废长立幼的覆辙?弟不可先于兄,依臣看不如册立皇孙。”太祖叹道:“这个朕岂能不知,奈何秦王与晋王,一个柔而无刚,一个刚而无断,都不足以托付大事,只有燕王智勇兼备,故朕想立为东宫。”
  学士刘三吾抗奏道:“皇孙现在已经长大,且系嫡出,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左都御史王桢也争议道:“册立皇孙才是名正言顺。”
  太祖听他们一再提及已故的太子,便忍不住垂泪道:“朕也不忍有负东宫,准卿等所奏吧!”事实上自太子朱标死后,太祖的发须便全白了,身体也更加衰弱了。群臣领了圣谕,便去往迎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皇太孙也是天性纯孝,居于父丧期间,昼夜哭泣,水米不吃,以至形毁骨立,太祖见了非常怜爱,就故意严厉地说他:“居丧尽哀,哭泣成礼,是你作为人子的一份孝心,可这不过是小孝而已。朕今既已立你为皇太孙,上承大统,则你之一身,乃宗庙社稷臣民之身,好好地保养你自己那才是大孝。若是你不保养好了你自己,只管哭泣损身,便是尽得小孝失却大孝啊。”
  

第八章  血雨腥风中的皇家手足情(2)
皇太孙朱允炆闻言大惊,哭拜于地说:“臣孙孩提无知,非承圣训,岂识大体?从今天起我自当节哀,以慰圣怀。”
  太祖听了非常高兴,搀起朱允炆,又在他的头上亲昵地抚摩,细细审视朱允炆,见他头圆如日,真乃帝王之相,很是欢喜,可一摸到脑后,见微微扁了一片,便有些不快,叹息道:“好一个头颅,可惜是个不圆的半边月儿。”
    ■ 杀机已现
  那一天,春光明媚芳花争艳,太祖驾幸城南游赏,诸王及群臣皆随侍左右。宴饮了半日,或献诗,或献颂,君臣很是高兴,忽然说起皇太孙朱允炆近日学问大进,太祖乘着酒兴,命侍臣立诏皇太孙侍宴。近臣奉旨而去,太祖坐于雨花山上等。
  不多一会儿,远远望见许多近臣,簇拥着一个英俊少年骑了一匹御马,飞一般地上岗而来。此时东风甚急,马又走得飞快,吹得那马尾扬扬拂拂,好似柳丝飘荡。太祖不禁触景生情,不一会儿,皇太孙到了面前,朝见一过,太祖赐座,让他饮了三杯后,就说道:“诸翰臣学士们都称赞你近来学问很好,朕今天没有时间来细考你,且出一对,看你对得来吗?”皇太孙忙俯伏于地,奏道:“皇祖圣命,臣孙允敢不仰遵。”
  太祖很高兴,命侍臣取过纸笔,御书一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写完,命赐予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领旨,不用思索,一挥而就,然后献上。太祖见其落笔敏捷,已是很高兴,展开一看: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见他对语精确,于是命传与诸王众臣观看,当然他们全都会称颂赞誉,说什么又精工又敏捷,就是老师宿儒,也不能如此,皇太孙朱允炆真乃天授之资也。
  太祖听了自然更是高兴,便命都给他们赐酒,同时随意问道:“此对,你们大家细想想,还有没有佳对呀?”诸臣未及答,只见诸王中早闪出一个王爷,俯伏奏道:“臣子不才,愿献一对,以祈圣鉴。”太祖一看,乃是第四子燕王朱棣,就说:“我的儿,你有对,当然可以说呀,快写上来朕看看。”
  燕王便飞快地写了几个字:
  日照龙鳞万点金。
  太祖见其出语惊人,明明是帝王口声语气,再回想一下太孙之对,虽然精确贴切,可气象却阴柔无力,甚至全无吉兆,心里暗暗惊讶地想道:才虽关乎学,资必秉于天。于是从这以后,太祖便处于非常的矛盾之中,要传位给燕王吧,可太孙仁孝过人,又不忍心舍去,况已立为皇太孙,一时难于改命,于是那一天太祖就带着他满心的狐疑不决,在众翰臣经筵侍讲后,太祖忽然问道:“当时尧舜传贤,夏禹传子,都是出于至正至公之心,所以天下后世,都佩服其为大圣人之举动,而不敢有异议。朕今打算传位于子,也就是传贤之意,尔等以为何如?”
  还没说完,翰林学士刘三吾早挺身而出,俯伏于地,厉声奏道:“此事万万不可!”太祖道:“为何不可?”
  刘三吾道:“传贤之事,虽是公心,却容易陷于私。只有上古大圣人,偶一为之倒也罢了,传子传孙无党无偏,历代遵行,已为万世不易之定位,岂容变易?况且皇太孙青宫之位已定,仁孝播于四海,实天下国家之大本也,岂可无故而动摇!”
  太祖听了很不高兴,说:“朕本无心泛论,你为什么要对太孙指名道姓,妄肆讥议呀。”刘三吾又奏道:“言者,事之先机也。天子之言,动关天下之祸福,岂有无故而泛言者?陛下纶音,万世取法。今圣谕虽出于无心,而臣下犬马之愚,却不敢以无心承圣谕。故私心揣度,以为必由皇太孙与燕王而发也。陛下如无此意,则臣妄议之罪,乞陛下治之,臣九死不辞;倘若是有心之言,则臣言非妄,还望陛下慎之,勿开国家骨肉之衅。”
  太祖不想太发作,但他的声音里已是含着十分的恼怒,说:“朕即使有心,也是为了社稷百姓着想,所以朕是为公,非为私也。”
  刘三吾哭奏道:“大统自有正位,长幼自有定序,相传自有嫡派。顺之,则公;逆之,虽公亦私也。皇太孙乃懿文太子的嫡子,陛下万世之传,将从此始。如果一定要舍孙立子,舍子立贤,且先不说皇太孙仁昭义著,难于废弃,那么只说将置秦晋二王子于何地?这岂不是取乱之道吗?”太祖听之,半天才说:“朕未必就会易储,你又何必多言多语到这个地步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血雨腥风中的皇家手足情(3)
刘三吾又哭奏道:“陛下一有此言,便恐有人乘机播弄是非,开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