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做了皇帝后,李显某次游览了秦始皇陵后写了首《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这首诗在怀古诗中也是“凡品”,只是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交待了一下而已。也许,李显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提高素质上面,而是放在了保命上面。
  母亲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所生,很快就被废黜杀死。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第二个被立为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暴薨”,起因不明。次子李贤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为不甘心做傀儡尔被废,4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作为第四个太子的李显有三个哥哥的“榜样”,自然知道轻重。即使事事唯母亲命令行事,也很快被母亲抓住把柄废黜了。被软禁的李显明白,自己不论是在囚禁地“暴薨”,还是被赐死,都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偏偏外面有很多反对武则天的人打出了推翻武周、匡复李显的旗号。这简直是将李显往死路上逼,更加剧了李显内心的恐惧。他越来越担心暴戾强硬的母亲会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权力威胁,那时她是不会因为母子之情而放过自己的。
  在流放地和软禁居所的唐中宗李显过着非人的生活。如果说他是囚犯,他承担着远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李显的黑暗生活是遍布危险的,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那可怕的死亡随时可能来访,而它到来的日子非但不能放松,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显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星星落下,旭日升起。有时李显也想到了自杀。但他懦弱惯了,硬是积聚不起自杀的勇气。
  现在,长安的使者终于来到了。《旧唐书》说:“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李显每一次听到有长安的使者前来,就间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杀。这一次,他也没有例外。只是陪伴他的妻子韦氏横下一条心,劝丈夫说:“人生祸福无常,最后免不了一死。我们是皇室贵胄,何苦这样呢?”于是这一次,李显夫妻俩手拉着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使者打开诏书宣读:“立庐陵王为太子,还于东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暗流汹涌(1)

  差一点自杀的李显突然间成了太子,回归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回长安后,李显除了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外,变得聪明了许多。李显决心将自己“改造”成武家人,向武家靠拢。他将一个女儿(永泰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将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李显与武家联姻,亲上加亲,是想通过子女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的行为得到了武则天的赞许。武则天内心中最留意武家和李家两家人在自己死后的关系。现在有意扶为继承人的李显主动与武家搞好关系,她是赞许的。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为身后能够平缓转移权力,武则天大赦天下。刚好武则天生病了,这次赦免的范围很大。朝廷命令自文明元年(684年)以后得罪的人,除扬、豫、博三州及各案的魁首之外,都下诏免罪。
  武则天已经提前为身后事作准备了。她环顾四周,最放不下心来的还是武家的子孙。她已明确了李显的继承人地位,但怎么安抚武家人的情绪呢,怎么确保武家人日后的安全和权威呢?恰好之前,北方边界的契丹部落起兵反叛,部落首领自号可汗。这伙契丹就是日后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只是此时尚未强大,只能算是掀起了一场小叛乱而已。但武则天采取了大张旗鼓的方式平定叛乱。她任命多个武家子弟参加平叛。许多大臣对用大炮打蚊子的方式颇有微词,但武则天还是迅速调集大军托付武家子弟出发征讨。平叛事小,借平叛为武家子弟聚拢实力,树立军功事大。此时的武则天隐约为身后武家子弟的命运担心了。她希望李家和武家能够和睦相处,同保富贵。
  晚年武则天在潜意识中有两个隐约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她准确认识到了自己死后武周王朝将被颠覆,李氏皇族将复辟唐朝。第二,她意识到了武家子弟势力的权力基础全在自己身上。自己死后,在群臣中名声不佳的武家子弟失去了权力保障,命运堪忧。最坏的结果是,武周王朝被颠覆,武家子弟也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武则天要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起码要保证武家子弟的安全。所以她要抓住任何机会来确保这样的目标。
  武则天要抓紧有限的时间进行政治布局。
  二
  武则天的布局被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严重破坏了。
  所谓的男宠,就是面首,是以身体取悦权贵的男人。武则天有正常的生理需要。在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处理完繁重的政务后,武则天需要有人安慰,需要有人陪伴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被权力折磨得愈发孤独寂寞,心灵空虚。这也许是所有最高统治者“高处不胜寒”的通病。这个时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填补了武则天的心理空白。
  张易之是武则天晚年最大的宠臣。他是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具备做男宠的基本条件,而且条件相当优越。张家是官宦世家,原本不用走上做面首的道路。起初,张易之以门荫担任了尚乘奉御,做了一个小官。这样的官职和张易之的野心很不相称。飞来横福,太平公主推荐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入侍禁中”,去满足母亲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后来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张易之比弟弟会办事,懂得伺候女人,深得武则天的恩宠。张易之的官职也迅速蹿升,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受赐田宅玉帛无数,与张昌宗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我们知道,和领导走得最近的人最容易狐假虎威,为所欲为。张易之兄弟就凭此专擅了武则天晚年朝政。
  张易之兄弟肮脏的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皇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兄妹俩就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责骂太子李显,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张易之兄弟在杀死太子子女后,又下了一步臭棋,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一下,张易之兄弟将李家和武家子弟都给得罪了。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家各子弟在反对张易之兄弟一事上很快达成了共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暗流汹涌(2)
张易之兄弟并非政治白痴,为什么会下出这样的臭棋呢?既然权力能够扭曲人性,自然也能让人丧失理智和判断力。即使再稳重谨慎的人在巨大的权势到手后也可能得意忘形,疏于防范。张易之兄弟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他们将自己放在了李、武两家的对立面,丝毫不考虑张家在武则天死后的命运。
  李重润兄妹死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开始串联往来,进行秘密磋商。
  三
  武则天对张易之兄弟的身后事并不关心。他们对武则天来说只是男宠。男宠不需要被安排什么出路。
  武则天在忙什么呢?她还需要为自己身后挑选合格的丞相。武则天挑中的人是张柬之。《张柬之传》有关神龙元年的事情写道:“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张柬之此时因功进封汉阳郡王。武则天挑选的辅政丞相张柬之竟然成了神龙政变的主谋。不知道是武则天看走了眼,还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
  张柬之能够成为丞相,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奇迹。张柬之虽然能力出众、资历老,但在神龙元年的时候已经80岁了。80岁的老人在现在也算是高寿,在唐朝的时候简直就是“人瑞”了。选择张柬之处理后事,武则天看重的可能是他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抱负。张柬之任职官场多年,人脉广,经验足,懂技巧,具备应对乱政的能力。
  据说前丞相狄仁杰就极力推荐张柬之接替自己。狄仁杰是武则天最重要、最信任的大臣。武则天称帝后,李唐宗室大臣大多遇害,只有狄仁杰忠城、正直、能干而深得偏爱。狄仁杰也许是少数几个敢于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