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折1927-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己就玩得多了。
  而且,姚立江一直就对李锦江不服。认为李锦江在政治上幼稚,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以前在第九数字化师中,他就是一个给人当枪使的角色,怎么可能会爬到自己头上去!他也想过,通过发展自己扩大影响,把李锦江这名虽是后进却爬到自己头上,令自己忿忿不已的政治白痴拉下马去。
  可是,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这个年代,GC党员的先进性使得从下往上的监督成为现实。而且,来到这个年代后,第九数字化师已经真正的和上级军区、军委断开了联系,再没有什么所谓的上级领导的横加干涉,也没有上级的领导那种不全面的眼光下的提拔,更没有由上级领导一嘴说了算,不用顾及下面看法的作风,战士们也就得以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自己效忠的对象。
  上面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是怎么做人的,考虑问题从那个角度出发,战士们都看得一清二楚,该支持谁,誰不值得自己支持,战士们也都是心中有数。而没有战士们的支持,没有那些受到战士们支持的,李锦江的坚定支持者的支持,姚立江最终没能够掀起任何风浪来。
  但这,也为将来的一场事件埋下了祸根。
  

二十三
十一日晚,李锦江终于能够实行他抢救革命火种,为了中华革命事业,保护革命先辈叶艇的计划。
  李锦江首先召集了马彪,命令他情报处挑选一个班精干的战士,准备在湖北省委的党员的带领下,潜入香港找人。对于出发到香港寻找叶艇这么重要的事,李锦江最终还是决定出动原来师直属侦察连的战士。他可不希望这么功勋卓著的伟大革命家再踏上历史的尘印中,冤屈在错误里,牺牲在黎明之前,因此要去就要派最精锐的部队去。
  要找到他,然后哪怕是绑,也要绑他过来!李锦江在心中下了狠心。他打破了自己尽量少用电子设备的命令,给所有出发的战士配发了全套装备,那个班的战士的装备则由派出的一个加强小分队送到广州去;
  调集了三架直九J直升机作为抢运叶艇的工具,沿途李锦江也准备通过湖北省委,与湖南省党委、广东省党委联系,派出战士在各省都建立几个中续站,给直升飞机和侦察连的战士提供加油、补给。只要找到叶艇,安全的话就由战士护送回来,如果遇到了危险,就立即派出直升机把他运送回来,哪怕什么暴露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科技,也顾不上了。
  当然,能不能找到这位革命前辈呢?李锦江找来了原鄂东军总指挥,现在的鄂东根据地民兵总队队长潘中儒,而潘中儒则推荐由原鄂东军副总指挥,现在的中华工农红军第十七军游击指导兼游击队总指挥武光浩同志,由他带队到香港寻找叶艇同志。
  武光浩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参与北伐,历任连长、营长,与叶艇有过一定的接触。同时,他原来就与湖北省委的一些同志比较熟悉,能够做好情报局(侦察连)战士与湖北省省委派出的党员的协调工作。并且,武光浩还在黄埔军校进修过,对于南方的地形、方言都比较熟悉(潘中儒没有见过十七军中广东籍的战士)。
  一行人于次日出发了。首先出发的是加强小队,他们负责探路和设定集合点。装备就全部由他们携带,然后等到了广州外围,设定好安全的集合点接应武光浩一行,等待潜入战士回来发给装备。
  第二批出发的就是那一个班的潜入战士,还有武光浩和两名湖北省委的党员,一名党员化装成一个到香港游玩的富商,另一名党员是他的管家,武光浩是他的贴身护卫,而十一名情报局(侦察连)的战士则是护院。
  第三批出发的是设立中续站的战士,他们以排为单位,在标准装备以外,携带了大量的航空燃油,准备潜入到各个设定的中续站,随时准备给直升飞机补充燃油。最后等行动结束了,他们还要将剩余的燃油全部带回来。要知道,现在航空燃油可是宝贵的,即使用同等量的黄金也没地方购买!
  目送着最后一批战士踏上行程,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第三批的战士太多,为了安全,第三批战士在湖北省委派来的同志的带领下,分成了几波,以不同的身份出发,前往预定地点。而湖北省委派来的同志则负责带路,及与当地的地下党组织联络。
  此刻,李锦江才能静下心来,安排根据地的一干事宜。与湖北省委联系上后,许多工作都可以开展了,那些事关根据地兴衰的事情,李锦江可不敢怠慢。
  首先是部队建设方面。
  这个时候,李锦江终于可以把原来俘虏的GM党兵全部处理掉了。
  那些第一天就起义过来的,很多都是原来就接受过公产主义思想的,李锦江经过调查后,把他们送到教导团经过十多天游击训练,就把他们和十七军的战士搭配了,派出去开展游击战,发展新的根据地。
  那些在后面经过政工干部们思想教育,改造过来参加革命的俘虏,这些人现在全都在教导团中,和根据地参军的新战士一起接受训练。由于这些人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虽然不是很合格,但比起那些刚拿枪的农民要好得多了,因此成了各连、团的抢手货。
  曾经还发生过,一些连长找教导团的熟人私底下想多要点这些兵,后来各连知道后就各自找熟人去联系,再后来,由原第九数字化师的连长刚升任的团长们,也参与进来各显神通争夺这些俘虏改造的新兵,直到后来师长都知道了,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最后由李锦江拍板,重新平均分配这些新兵,这才解决。这个事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俘虏改造的新兵素质确实要好一些。
  但有一些俘虏就让李锦江头痛了。第一是那些死硬分子。这些人软硬不吃,死活不肯“悔改”,政工干部们头痛完了之后,就上报上来给上面头痛。上面没有军一级的政委,那就是李锦江头痛了,对这些人,杀了不好,放了更不好,怎么办?还好不多,这回找到了组织,成立了稳固的政府,李锦江就把他们全部甩了出去,让他们和那些土豪劣绅家属家丁成了第一批根据地监狱的改造对象。
  第二就是这个年代的一大特色——鸦片兵。这些兵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军中废物,最后李锦江也是接着政府已经成立了,就全部交给了根据地政府,由政府监视着进行强制劳动了事。
  处理完这些俘虏,李锦江就开始布置自己的游击作战计划。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在敌人的地方掀起狼烟。这样既打击了敌人的战争潜力,也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敌人无法集中全力围攻根据地。
  对于游击队的兵力,李锦江的打算是以十七军出3名老战士,从原来俘虏的那两团一营中,挑出1名预定开展游击区的本地人,然后培以根据地训练的民兵3人,湖北省委派下来负责联络的党员1人,这样构成一个游击分队。
  在弹药的配备上,十七军的3名战士李锦江配发了1部步话机、1支06式步枪(只安装了加长的狙击枪管,270发子弹)、1支红外/微光5倍瞄准镜、1支05式冲锋枪(350发子弹)、1支缴获的步枪(100发子弹)、1支07式手枪(120发子弹)、1支通用消声器、每人4枚新式手榴弹(配2个防守用折叠钢套)。俘虏改造过来的战士和民兵则每人1支原来缴获的步枪(100发子弹)、2枚缴获的手榴弹。负责联络的党员就使用缴获的手枪(40发子弹)、发2枚新式手榴弹(已经套上防守用钢套)。
  这支分队到达预定的游击区,主要工作就是与地方党组织联系,大力发动群众,成立地方政府,成立游击队和民兵队,收缴地方民团的枪支弹药,发展壮大自己。等游击区发展扩大之后,与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游击队将升级为半主力的部队——敌后武工队,民兵队则成为地方警戒部队。
  除此之外,李锦江还借鉴“前人”,派出了敌后武工队。这是半主力式的部队,由战士与俘虏改造的战士、民兵、游击队战士,按照4:3:3:1的比例组成的步兵标准班编制,并随时可以补充进俘虏改造好的战士和游击区的民兵,进一步扩大编制最终成为主力作战部队。他们配带了小型电台1部,步话机2部,将活跃在各游击区之间,给各游击区的游击队提供火力支援,并协调邻近游击区之间的游击作战。
  武器搭配上,除了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没有必要携带,装备了06式步枪2支(都安装机枪枪管,另配有一支狙击枪管,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