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同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www。7mihua。com

    莫非徐达功高盖主,令朱元璋疑心再起?明代“吴中四才子”徐祯卿《翦胜野闻》:徐达患有背疽,朱元璋特赐蒸鹅一席。徐达晓知皇上意思,无奈含泪咽下。因鹅为发物,遂毒发而亡。

    唯愿这一“野闻”纯属坊间笑谈而已,不足为凭。

    牌楼坊表,乃用以表彰忠孝节义功德科第者。大同牌坊林立,远与北魏平城里坊民居溯为源流,近同徐达“四牌楼”支脉依系。明代时大同牌坊90多座,清初扩展为105座,建国初尚存30余座:“云中郡坊”、“师帅坊”,“承宣坊”,“激扬文武坊”,“尽忠言事坊”,“烈妇坊”,“黄甲题名坊”,“进士坊”,“五代一品坊”,“昭代名臣坊”

    御河桥东西两端,尚建有“兴云桥坊”,桥下流水翻腾如龙,桥头牌坊翩然若凤,端的是天生一好景也。清代有《兴云桥碑记》:乃采石于宏山之下,凡为柱二十四,自上下流而望之,屹然壁立表门阙,饰神祠。

    牌坊蔚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甚为普及。其不仅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多类于一体,且升华为一座功德道义及温良恭俭让的表征。或木或石,肃然神圣。福州戚继光祠堂牌坊里街东西两端,分别立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所建的“母子节孝”、“父子总督”两座花岗岩石雕坊,为明代大型石雕珍品。

    徐达筑墙起垣余韵萦回,明大同城增建不止,其特点愈益鲜明:一、外轮廓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像齿轮咬合,凸凹相间排列有序;二、在南城墙东部,建前面提及“雁塔”一座,俗称瞭望塔,乃中国城墙史上稀缺之笔;三、登临城墙,城内街衢四合院尽收眼底。东、南、西、北四条主街以“十”字通衢,将城区划分为四个板块,每板块又由次十字街将其分为四片,每片再由两层十字街分为若干小区。所谓“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说的就是这种具有北魏平城坊特色的格局;四、以高大坚固的镇城为主体,南、东、北墙外各有一座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各小城又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通过吊桥与主城连接。主城吊桥若高悬不放,纵然入了外围小城,也难以进到大同镇城。五、整座城墙之外又筑以壕堑,即护城河。夏秋之际,护城河绿水绕城,波光镜荧,城墙倒影,天上人间。
第15节,
    大同府城设计之精巧,防卫之严密,使成语“固若金汤”因找到极佳例证而焕然生彩,也使大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罕见的“巍然天镇”。

    明代著名政治家、爱国将领和杰出诗人于谦,多次巡边大同,几度奏请朝廷调粮拨银救济大同府民,“兵部右侍郎于谦复请,拨钞五十万贯于大同府积贮支给”。

    于谦信步大同城墙,放声吟哦《云中即事》:“目击烟沙草带霜,天寒岁暮景茫茫。炕头炙炭烧黄鼠,马上弯弓射白狼。百二连营秦壁垒,五原封锁汉封疆。边陲无事风尘静,坐听笳声送夕阳。”

    李贽登临大同城更是慨叹不已:此城真与铁城同。

    大同军事地位之显要,向来“非亲王不得主之”。行伍出身的朱元璋目光犀利,特将第十三子豫王朱桂改封为代王坐镇大同。b米b花b书b库b ;www。7mihua。com

    朱桂仗着与燕王朱棣同父异母兄弟,又加其宠妃徐氏与朱棣爱妃徐氏同属徐达之女,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代皇帝号令塞上。为展示皇家气派,朱桂在城内东北隅扩地18万平方米,矗立起一座城中之城——代王府。王府四周筑以土夯砖砌的高大围墙,与外隔绝,自成春秋,老百姓时称“皇城”,一如北京紫禁城。

    大同现存金碧辉煌的九龙壁,即为当日代王府前照壁。毕竟朱桂不是朱棣,大同亦非北京,皇城与皇宫不可同日而语,故北京龙脚五爪,大同只可四指。

    作为连接北方与京都的一座宏巍重镇,大同气象开张,繁华喧闹,身临其境的年富,以诗描画当时北方各邦国使节由大同进京朝拜的盛况:北渡龙沙万里遥,诸蕃小国尽来朝。皇明一统乾坤大,万岁山呼祝舜尧。

    秋风吹愁,春色惹恨。清顺治六年(1649年),多尔衮围攻大同城,写下一页血腥“屠城”、“斩城”的历史惨案——屠杀全城百姓,削斩城墙5尺。可怜徐达心血凝成的一座巍然府城,毁于一旦。

    就在清军磨刀霍霍进城之际,东门外匆匆走来一位大同府民,立刻被清军捉拿到多尔衮那里。此人系杨家将杨四郎后嗣,家住当初辽国萧银宗赐予杨四郎的住宅杨家巷,多年在外贩粮运茶,此番回家探亲,不料误撞多尔衮屠城刀口。不过毕竟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些世面,杨氏便唱个喏:小的知道大军辛苦,特地送点大米来,聊表寸心云云。清军听说送将一袋大米来,大喜,即刻为之松绑,并问其家住哪里。杨氏紧张,答非所问,又是满口大同方言,对方将家里“只住有一间房”,听作就住在叫“一间房”的地方,并令其画了一张草图。于是,除了杨家巷这个“一间房”地方的几十口人之外,全城百姓皆遭屠杀。后来杨家巷便又多了一个“一间房”的名字。现在大同市上下寺西面的杨家巷口,尚有风雨剥蚀的木制标牌“一间房”。
第16节,
    当朝进士魏象枢有《过大同废城》一诗录照“屠城”:“杀气孤城黯,颓墙血溅纹。黄沙三月草,白骨万家坟。”曾为明朝官员、时为清人的薛所蕴,模仿北魏王肃诗体《悲云中》泣诉心中之痛:悲云中,千年雄镇一时空。青燐夜夜颓垣里,殷红血涨桑干河。

    清顺治进士刘国钦于公元1651年《再入云中》,“临风自啸顿忘言,重游踏破云中城”,但见“月下漏声滴夜半,断鸿空逐亦茫然丘墟花柳怪冤魂,颓垣一片添寂寞”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开创清代朴学风气,被誉为明清学问第一人。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喊出了中国人心底不屈的声音。康熙三年(1664年),顾炎武索性将姜瓖反清、多尔衮屠城,祭为“国殇”,并以五言律诗记录了当时的物境与心境:“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藩。彩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一逢三月火,唯吊国殇魂。”恨不能“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米⌒花⌒书⌒库⌒ ;__

    反清勇将、文学家屈大均,看到躺在多尔衮“屠城”血泊中的大同城,仰天“感叹”:“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为谁饥与渴,草履践严霜;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旁;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大同博物馆现存一筒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石碑——《重修大同镇城碑记》,凿凿然记述了多尔衮“屠城”惨象: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

    节外生枝的是,《重修大同镇城碑记》落款名单中引出一位特殊人物,乃《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祖曹振彦:襄平(今辽阳)曹公讳振彦。

    多尔衮杀戮大同其时,曹振彦与儿子曹玺披肝沥胆、冲锋陷阵,皇帝遂以“慎以持躬,敏以莅事官常彰廉谨之声,吏治著循良之誉”褒奖,并授其妻为“诰命夫人”,赏赐大同大东街一处四合院豪宅,街内有巷名曰“曹家巷”。知府大同之后,满目惨状撼震良知,曹振彦请旨免去大同三年钱粮征税,整修城池,安抚百姓。四年后升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遂成“钟鸣鼎食”一时富家。

    《红楼梦》是一部曲折反映一个华丽家族由盛到衰的变迁史,其“甄士隐”隐秘的正是上述这一段史实。《红楼梦》荣府宗祠门刻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第六回中凤姐对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笑道:“不过借赖祖父虚名,做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第七回里尤氏数落焦大:“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