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毅的非常之路-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好,就这么做。
  我这就回去拟一个电报稿,拟好后请主席审阅发出。”
  陈毅拟好给饶漱石和华中局、军分会各同志的电报稿,很快送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陈毅这份电报讲了他来延安后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教育帮助的情况,对过去存在的缺点错误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
  文中指出:“我自己对于如何团结前进的问题上,我的某些认识上和处理方式常有不正确的地方。
  由于自己有遇事揣测,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细节,不正面解决问题,对人对事不够严正等等陈腐作风,这样于彼此协合工作以大的妨碍……我自惭最近一年来在华中工作尚未尽我最大的努力。
  这就是我到中央后所获得的教训。”
  毛泽东凝思片刻,签上了同意发出。
  随后给饶漱石并华中局、新四军军分会各同志起草电报:陈毅同志抵延,知悉华中工作发展情况,甚以为慰。
  关于陈、饶二同志间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清,现已不成问题。
  中央完全相信,在陈、饶二同志及华中局、军分委各同志的领导下,必能协和一致,执行中央路线,争取战争胜利。
  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属于若干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总路线的争论,而且早已正确地解决了。
  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
  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
  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时,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
  3月15日,两份电报一起发往华中。
  第二天,华中饶漱石来了回电。
  回电称:“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也非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病。
  他对统一战线,对文化干部,对某些组织原则,仍存有个别右的观点。
  对过去历史问题,存在若干成见,且有时运用很坏的旧作风。
  这些陈同志来电有隐约说到,所以我去电欢迎。
  但似乎尚欠清明,故详告与你,以便你给他帮助。”
  陈毅看了饶漱石阴阳怪气、武断专横的电报,禁不住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即回电予以驳斥,非同他争个谁是谁非不可。
  但他最终压住了满腔怒火,重新投入到六年来华中工作的总结中,思想和精力都高度集中。
  经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终于在4月初把这个总结报告的大的框架搭起来了。
  这个总结报告是代表华中局和新四军而作,要能反映1938年至1943年六年来华中工作的全貌,要求是很高的。
  陈毅计划把这个总结报告分为五大部分,即:“一、华中情况”,“二、华中工作发展过程”,“三、华中工作经验初步总结”,“四、华中工作现状和今后任务”,“五、结束语”。
  每大部分又分若干纲目,做到详略适度,虚实结合,一目了然。
  如第三部分“华中工作经验初步总结”,是这个报告的主干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时花了最大的力气,详细总结了这六年中不同时期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对敌伪斗争的经验、对顽斗争经验、军事建设经验、群众工作建设的经验、政权建设与三三制之实施、精兵简政情形、财经工作和部队以及人民生产情形、党的建设和领导一元化实施情形、边缘工作经验以及国民党地区工作与点线工作情形等内容。
  

三、“北斗住延安”(3)
然而过度劳累使陈毅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写作。
  在卧床休息期间,先前的种种不愉快又涌上心头。
  他无意中拿起饶漱石的电报。
  不看不要紧,一看便来气。
  他气呼呼地给毛泽东写信,把对饶漱石的满肚子怨气通通发泄了出来。
  信写好,派人送出去了,陈毅的气也慢慢消了。
  毛泽东回信了:陈毅同志: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
  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
  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
  感冒多睡,少动多食。
  余容面叙。
  敬礼!毛泽东四月九日第二天,毛泽东来到陈毅住的窑洞看望,安慰他静心养病,其他的事别多想。
  毛泽东耐心开导他: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
  这个事情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越解释,误会越大。
  从毛泽东进门的一刻起,陈毅就显得格外激动,病容为之一扫。
  他动情地表示:“感谢主席的看望!本来我的气很大,看了你的信和听了你这样一讲,我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就照你说的办,这个事情放一放,将来横竖要解决的。”
  毛泽东问陈毅,看了《学习和时局》征求意见稿,有什么意见,不管哪方面的,但提无妨。
  陈毅说:“我反复读了那篇文章,对于弄清党内有争议的问题,统一全党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关于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提法,非常新鲜,对我有很大启发。
  我只提了一个意见,已经对弼时同志讲了。
  他也认为有考虑的必要。”
  毛泽东说:“好,有什么意见随时告诉我。”
  毛泽东的劝告,引起陈毅认真的思考。
  毛泽东走后,他拿出《学习和时局》征求意见稿,从头至尾又细细读了一遍,结合自己的实践对自己的思想作了一次检查。
  经过一昼夜的思考,发现自己也存在某些经验主义的东西应在批判之列。
  于是他又提笔给毛泽东写信论述了经验主义问题,勇敢地对自己进行了解剖:“我个人说来多年含茹于经验主义的原野之上,今后多从打开脑筋重新认识自己去着手,由己及人,变过去及人而不由己的办法。”
  毛泽东的造访给陈毅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思想通了,病情大大减轻了。
  他感到了一身轻松,又把撂下多日的华中工作总结报告重新拾起来,重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写作。
  这次短暂的停顿和同毛泽东的简短交谈,使陈毅对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是否执行正确路线的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特别是认真地回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许多指示,他又用这些指示同刘少奇在华中的工作对比,同项英、袁国平在新四军的工作对比,同饶漱石近年来的工作对比,特别是通过大量成功与失败事例的深入分析研究,更加看清领导者犹如行船掌舵的舵手,舵手失误,没有不出危险的,舵手正确,就能战胜任何惊涛骇浪,闯过任何激流险滩,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关于领导的重要性问题,陈毅结合华中几年来执行中央指示情况的深入思考,有许多精辟而深刻的见解。
  这些少有的独到见解,在他所写的这个总结报告中随处可见。
  在这个报告的结束语中有这样一段,值得细细地品味。
  陈毅说:“华中几年来执行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并且在刘少奇同志带领之下,最好的是体验领导艺术的锻炼,每一时期均能把握着工作中心,集大力抓住中心环节。
  推动中心环节之后,而使其他次要环节也同时并进到一定程度。
  这一正确的领导使华中工作虽开辟甚迟,又遭项、袁的延迟,也终于在几个根据地基本建设问题上少走弯路而逐渐迎头赶上。
  因此领导者的职责在于掌握工作关键,掌握全局与局部的衔接,掌握两个中心工作之间的连环,善于从第一、第二挨次过渡到其他方面。
  另外在敌后环境,领导艺术还须表现于能有力地去解决应付情况与努力建设之间的矛盾。
  不能应付情况即无法创造建设工作的时间和地盘,不能趁机做建设工作,也无法应付极端复杂的严重情况。
  内战时期在两个反‘围剿’之间进行工作,但中间的间隙为日甚长。
  抗战之敌后地区是在两个反‘扫荡’之间进行工作,但其中间的间隙甚短,领导者要善于照顾这两方面。
  善于利用时间,适时发出适合情况与建设任务的各项指令,善于抓住中心,善于转移中心,善于将应停止的一面即时停止而转向当务之急去突击,突击到适当的程度,又要知道掉头过来去完成尚未完成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