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毅的非常之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身兼华东中原要职(3)
过黄河到洛阳时,又有中野各纵队军政领导人在此迎候,陈毅心中的某些不快,早已一扫而光。
  陈毅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
  陈毅第一次给中原干部作报告,传达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会议主持人刘伯承当众介绍:“请军委派来的代表陈司令员讲话!”
  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陈毅赶紧谦虚地表示:“我是来这边工作的。
  今后我们大家都同在刘邓首长领导下工作!”
  给中共中央或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时,如是陈毅执笔,需要三人同时署名时,电稿上总是“刘邓陈”,遇上邓小平起草时,电稿上的署名就变成“刘陈邓”了。
  那时生活艰苦,即使身为司令员、政委,也跟大家一样有啥吃啥。
  一次,炊事员给刘伯承送去一碗鸡丝面。
  这在当时可是相当稀罕。
  刘伯承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邓政委、陈司令员有没有?”
  直到弄明白以后,才肯接受。
  陈毅知道,刘邓大军经过千里跃进大别山,许多重装备都丢掉了,医药器械等尤为缺乏。
  他特地从华东带来了好几箱西药和医疗器材,还带来了保健医生。
  他专门对华东来的医生交代,要做好刘邓首长的保健护理工作,定期给他们检查身体,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
  而他自己有病时,顶多用针灸疗法或当地的中草药偏方来对付,从来舍不得用好药。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陈毅如鱼得水,先前曾经有过的一些不愉快和闪过脑际的一丝离开部队的想法,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在这年6月所写的《渡黄河作歌》一诗中,已不见一丝一毫的引退之意,相反,所见到的倒是一种一往无前、排山倒海的大无畏气概:
  黄河悠悠吾其济,
  大军反攻从此去。
  江淮河汉入掌握,
  南京群丑苦无计。
  党团统一竞贪污,
  棘门霸上等儿戏。
  老贼花甲飞来去,
  满眼战局皆丧气。
  徘徊古城系人心,
  岂知动摇更加剧。
  绝望挣扎难苟延,
  婉转哀怜求美帝。
  杜马困难何其多,
  侵略援助索高利。
  扶助倭寇事第一,
  可怜位置次奴隶。
  皇皇华夏岂无人?
  解放军旗伸正义。
  中原已告堤防决,
  长江何处能守御?
  国贼授首看日近,
  狗党狐群失依据。
  人民法庭早安排,
  海角天涯难逃避。
  吁噫一歌兮歌黄河,
  黄河稳渡不吾弃。
  吁噫再歌兮歌反攻,
  革命风雷动大地。
  吁噫三歌兮歌民主,
  群众翻身今可遂。
  吁噫四歌兮歌胜利,
  华夏独立新世纪。
  濡笔淋漓我兴豪,
  但恐才薄难抒意。
  这里须稍作注释:“党团统一”的党,指国民党,团,指臭名昭著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
  所谓统一,指蒋介石把三青团合并到国民党中去,拉大旗作虎皮,用以唬人。
  “棘门霸上”,古地名。
  典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文帝出巡,途经棘门、霸上两军营地,汉文帝一行直驱而入,无人阻挡,到细柳军的营地却遇到阻碍,没有主将的号令则不得进入。
  这位君主不禁慨叹:“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
  “老贼”,指蒋介石。
  “古城”,指国民党的大本营南京。
  “杜马困难”,杜,指美国总统杜鲁门。
  马,指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全诗气贯长虹,一气呵成,处处洋溢出他的激情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概,不由人不为之共鸣。
  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以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这就形成了更高一级的更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把中原、华东地区的党政军全部工作置于其绝对领导之下,把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全部调动起来为战争服务,把这次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决战变为全面的人民战争。
  在总前委的有力领导下,华东、中原野战军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并根据战场变化的实际“临机处置一切”,最终赢来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随着全国战局的迅速发展,野战军继续以地区冠名已与所担负的使命不相适应,1949年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9个军和1个特种兵纵队,28万人;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第一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共15个军和1个特种兵纵队,58万人。
  

九、身兼华东中原要职(4)
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其长达22年之久的专制统治已岌岌可危,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
  陈毅出席了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村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移到城市,对全国胜利以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作了估计,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
  在分组讨论中,陈毅明确提出:“我的意见自己准备搞城市”,而且具体地提到京沪杭解放后,他愿去上海。
  恰巧这时毛泽东向他征询有关人事安排方面的意见:上海一旦回到人民怀抱,由你担任上海市市长如何?陈毅未假思索地说:“好,我来干!”
  他还建议,希望中央像三年多前全党重视抢占东北那样重视做好接管上海的工作。
  毛泽东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说:“好,要把上海完完整整地接收下来,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次全会的第二天,中央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
  这天,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郑重地宣布了华东的人事安排:中共中央华东局:以邓小平、刘伯承、饶漱石、陈毅、康生、张鼎丞、曾山、张云逸、谭震林、粟裕、张际春、宋任穷、陈赓、刘晓、刘长胜、曾镜冰、舒同等17人为委员。
  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饶漱石为第二书记,陈毅为第三书记。
  中共上海市委:以饶漱石、陈毅、刘晓、刘长胜、曾山、刘少文、陈赓、潘汉年、宋时轮、郭化若、李士英等11人为委员,饶漱石为书记。
  上海市政府:市长陈毅、副市长曾山、潘汉年及一位非党人士。
  华东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陈毅、粟裕,政委邓小平、饶漱石、谭震林。
  由于国民党政府顽固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江北人民和江南游击队的支援策应下,于4月20日晚和21日发起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在西至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东、中、西三个集团分三路强渡长江天险,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溃于一旦。
  4月23日,一举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第二、第三野战军密切配合,先后解放杭州、上海。
  其他两路野战军则向中南、西北各省举行大进军,二野向西南数省大进军,三野向东南诸省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了残余之敌,解放了广大国土,最终将蒋介石集团赶出了中国大陆,迎来了新中国的光荣诞生。
  陈毅成为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
  

十、上海情结(上)(1)
陈毅一生中,几度涉足上海,他自己曾有过一段精辟概括:我1919年到上海是穷学生,1929年到上海是国事犯,要是1939年、1949年到上海的话,就要受到敲锣打鼓的欢迎了。
  1919年,陈毅第一次到上海。
  这年春天,陈毅和他的大哥陈孟熙在四川成都留法预备学校毕业,以优异成绩双双获得仅有30个名额的官费名额。
  6月1日,他们离开成都,踏上了赴法的征途。
  6月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