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信突围-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仅仅看到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是否具备其他成立公司的条件。
  问:现在除了海信电器以外,这个芯片还没有其他用户?
  周厚健:应该讲,芯片与系统搭建的模式上、运营的模式上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当然还有客户问题。我认为只有这个模式有了,才能拥有客户。这个模式正好能给客户提供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留住客户。
  问:如果我们成立公司,最可能的方式是吸引风险投资进来吗?
  周厚健:短期不是。我认为,吸引风险投资一定要让它们看到市场前景。企业是为赢利做的,不是为开发技术而做的。如果你的赢利模式都没有建立起来,谁愿意进来。所以,换句话讲,有了技术,有了建立解决方案的方式,还要有运营模式的搭建,有市场推广的方式。只有有了这些,你才具备赢利的模式,有了赢利的模式,人家才愿意进行风险投资。所以,在海信必须是赢利模式很清晰了,才会成立公司,海信总结了自身的经验教训之后一直坚持这样做。
  问:最大可能还是海信自己投资来做?
  周厚健:前提是这样。
  问:有没有可能海信作为一个最大的股东,然后联合国内其他的家电企业?
  周厚健:如果大家愿意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但是“同行相轻”,我们还是感到这种压力很大。中国的完全市场机制还受到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很多束缚,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很大程度上还受中国文化的束缚。比如说,在国外我们经常看到一家公司的机器上用别人的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芯片,而且还都是发生在大公司身上。在中国能吗?可能性比较小,起码现在可能性很小。
  问:如果几家联合起来共同往前推进呢?比如4…5家中国本土彩电巨头联合起来。
  周厚健:有这种可能性但难度还是很大。
  问:如果海信自己做,那不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半的国内市场就失去了?
  周厚健:你的意思是如果海信自己做,可能就出现空白。你说的这个空白的原因跟我说的联合起来做如出一辙。
  问:那如果大家都只是股东而做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呢?
  

“信芯”的未来(2)
周厚健:但前提是它们没有而海信有了芯片,他们都会有一种屈就的感觉,和你刚才讲的形成空白的原因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是国内企业联合起来去买外国的芯片,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周厚健看来,任何一种中国本土家电巨头之间合作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信芯”在这一片市场上的丧失不可避免。但是“信芯”还有其他的市场,彩电加工就是很好的一块,另一块市场则是海外市场。
  “海信芯片可能有两个渠道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拓展的,一个是国内排在这些巨头之外的彩电企业,我们可能会去主动推广我们的方案,这是国内企业;国外的企业也有很多是需要这种方案的。”
  在性价比上,“信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周厚健粗略地算过,如果每片“信芯”的成本可以降低4…5美元,100万台彩电带来的实际收益就至少增加了四五百万美元。“光海信也不止100万台,”他说,“我想往外推广的话,它带来的实际经济意义更大。”
  在海信电器,“信芯”已经开始批量使用。上海的开发人员已经做出测算,只要他们能够销售10万片,海信就可以赚钱了。事实上,海信2005年预计的彩电销量是700万台,周厚健保守估计可以使用100万片“信芯”。
  “10万片就可以赚钱,那100万呢?”他问。
  不可忽视的一个结果是,最终从“信芯”中获益最大的可能不是海信,而是行业内的其他同行企业。因为“信芯”的出现极有可能迫使国外的芯片供应商降低价格。
  周厚健说承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他坚信收益最大的一定是海信。他说:“海信开发这款芯片所带来的,是海信技术创新的提高,更是民族工业水平的提高。既然是民族工业水平的提高,它就应该为民族工业带来效益。这是很清楚的一个关系。”
  “信芯”的升级正在进行中,虽然从市场上来看,“信芯”的技术水平与泰鼎等巨头的水平旗鼓相当,但是谁也不知道泰鼎是不是早已开发出了升级芯片,只是为了保证巨额利润而没有发布。
  但海信还有时间,“信芯”在海信电器的批量使用已经使周厚健尝到了甜头,技术升级也在进行中。他知道升级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他曾经思考:什么是好技术?他给出的答案是:
  “好的技术就是一样的成本我的性能更好,一样的性能我的成本低。实际上关键还是满足市场条件下企业的低成本。现在使用海信芯片已经带来成本的降低,完全可以批量使用。后面还需要集成度更高的产品,那也是为了在相同的技术要求下达到更低的成本。我们的成本低了,可能别人的成本会更低。所以我们后续的芯片要在质量能保证应用的情况下,价格相对更低。我的芯片能往外推广的原因,就是因为成本优势;而且量越大,成本优势越明显。”
  如果说泰鼎和Genesis会坐视“信芯”做大,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周厚健相信,它们的反击很快就会到来。
  “他们会很快想办法淘汰我们这款芯片。所以,我们必须搞升级芯片的研发,加快研发速度。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款芯片还没有完全试验成功的时候,就已经筹划后续芯片的研发。”
  后续的研发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钱,仅有“11罗汉”肯定无法应对泰鼎和Genesis的反击。虽然曾有无数无名英雄支撑着“11罗汉”,但与泰鼎和Genesis相比还是太少。
  周厚健知道仅有“11罗汉”远远不够。但“信芯”能够使海信的荷包鼓起来,他也不会在“信芯”的后续开发上吝啬那看起来很多的钱。
  “它已经开始产出了,在海信电器股份公司将其应用到产品的过程中,本身即是个产出。这种光明大家看到了,前面是仅有投入、没有产出;以后可以一边投入、一边产出,这就会给大家更大的信心。”
  “11罗汉”在花钱,他们把周厚健提供的钱变成了技术。但周厚健相信,他们提供的技术可以变成更多的钱:
  “作为企业的研发单位,必须具备两个功能,一方面要把钱变成技术,另一方面要把技术变成钱。这两个功能都要有才是企业行为。可能我们国家传统的科研单位只具备前面一条:可以把钱变成技术、作为成果发表。但企业不是这样。企业要利润,要把钱变成技术、再把技术变成钱;而且第二笔钱要大于第一笔钱,这才有投入价值。”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信芯模式”(1)
“11罗汉”在“信芯”的开发中得到了成长,他们从单兵作战变成了分工协作,他们从依靠激情学会了项目管理。周厚健称赞他们的成长“不仅是技术水平的成长,还有在开发组织上的一种成熟”。
  周厚健曾经是海信有名的工程师,他知道开发组织的重要,更清晰开发绝非人才的堆积。
  “100名人才在不同的开发组织中,他们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开发结果。”他说,“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认为美国阿波罗登月,与其说是一个技术成果,不如说是一个管理成就。阿波罗登月工程涉及30万人,没有一项新的科学发明或者发现,所有的项目都是用已有的、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最值得赞赏的是它聚合了30万人的努力完成了这一壮举,所以这是一个管理成就。”
  周厚健希望海信的“信芯”模式能够像一声春雷,惊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他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都是难以成功的。“只有海信一家搞研发是肯定不能成功的。”
  他说:“我希望能促成优秀一点的中国企业都来做这件事情,都往深度做这件事情。这样对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意义十分巨大。”
  渴望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开放的市场,但他并不希望开放得如此彻底。中央政府的“18号文件”
  指国务院颁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件。
  已经因WTO要求而修改,因为担心别人批评我们实行保护。“实际上美国的保护很厉害。”周厚健说。
  “如果没有开放,局面永远打不开,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不会快速提高。如果开放过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