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勇敢?勇敢就是不仅有‘勇’,还要有‘谋’,要讲战略战术。
  什么是忠诚?不仅要忠诚于你要忠诚的目标,还要忠诚于全部人类的价值观:要做对的符合要求的事。
  什么是勤劳?不仅仅是付出汗水,把事情做好,还要做对,不仅要做对,还要一次做对。
  什么是自动自发?盲目的自动自发不仅不能保证做对,而且可能还会走歪了方向!”
  “还有,”比尔也有点按捺不住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没有任何借口’,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之后怎么办?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人找借口?因为他连‘好’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做‘对’。他们可能需要一万次才能把一个事情做对,‘第一次做对’对于它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次不能做对,所以他们总是寻找借口。所以仅仅让一个人不找借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做。”
  克劳士比赞许地点了点头:“看来盖瑞和比尔确实进步不少。杨,说说有什么感悟?”
  “我觉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这两个字上。比如在慧慧通过秘道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是100%的通过率,因此他确定了相应的步伐标准。但是在实际通过过程中是不可能100%通过的。也就是说,‘要求’会发生变化。”
  “很好,这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克劳士比寓意深刻地说:“在通过秘道的过程中,三个狗狗对待变化的态度是不同的:
  明明只是应付变化。是事后挽救型的:出了问题才去灭火。
  聪聪想到了变化,但只是为变化而变化,是一边灭火一边想着防火。
  慧慧则是使自己处于应变的状态之中;随时准备变化,是一边认真地防火,一边随时准备着灭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符合要求则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要永远想着的是:如何去做对,并且第一次就做对。”
  接着,克劳士比宣布讨论告一段落,他们可以放松一下。和上次的休息一样,他们又可以尽情地享用克劳士比精心准备的奶酪和小甜点。
  只不过,这一次音乐变成了中国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首由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钢与何占豪在1958年冬创作的作品,时而绵长幽远、深情舒缓,时而轻灵欢快、激情澎湃,是当之无愧代表中国民族化交响音乐的经典之作。
  杨两眼微闭,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这如痴如醉、如歌如泣的音乐之中,他已经陶醉了。
  突然,盖瑞在阳台上惊呼一声,“快来看呀,多大的蝴蝶!”比尔和克劳士比立刻凑了过去,他们发出了一片惊讶的叫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总结(2)
“哇!多漂亮的蝴蝶!”
  “上帝,这简直是个奇迹!”克劳士比也惊叹道,“杨!快过来看呀!”
  杨正在享受他的音乐大餐,他中午已经看到了那只蝴蝶,但他还是过去了。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数十只跟中午一样硕大的蝴蝶,它们形态各异、五彩斑斓,像一群美丽的精灵,围绕在那只雏菊的四周翩翩起舞、流连忘返。那只雏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放,嫩绿色的小叶子和淡黄色的花苞,中间裂开的缝隙像是花儿绽开的笑脸,它笑得那样的灿烂。
  “他们一定是天使!”比尔感慨道。
  “是的,他们是天使!”杨不禁心里一动,呐呐地附和道。他联想到刚才的音乐,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天意。这时候,杨才意识到黄昏已经慢慢地走近了这座城市:落日的余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使得他们四个人看起来都满脸通红,像喝醉了酒一样。这时正值下班高峰,从阳台望下去,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整个城市像是一个烧了一天的大锅炉,正在慢慢地熄火。
   。。

差不多先生
在经过短暂的放松之后,他们又回到了房间里。克劳士比拿出了一篇文章,把它交到杨的手里,说道:“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收藏的一篇文章,它恰恰切中我们许多人的要害,那就是凡事持一种‘差不多’的态度,杨,你来把它读一下。”
  杨接过那篇文章,竟是多年前胡适先生的名作《差不多先生传》:
  历史上,有位先生姓差,名不多。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的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一个差不多先生……
  “中国的胡适先生于1920年写下了这篇文章。80多年过去了,‘差不多先生’依然是我们当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那个寓言之中的明明和聪聪——几乎就是这样的原型,他们依然活在我们中间。”克劳士比说。
  “的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比尔道:“当被问到‘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时,许多人总是会说:‘已经差不多了’。
  “差不多是差多少?”克劳士比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三个人:“差不多也许是10天,也许是20天;也许只完成目标的60%,也许只完成80%,反正差不多就是差不多。正如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一颗螺丝钉到底值多少钱一样,当我们明白‘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我们就会知道,‘差不多’可能是‘差得很多’!”
   。 想看书来

员工的素质决定企业的质量(1)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吧?”克劳士比突然问。
  “知道,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盖瑞说道。
  “不错,他和他的微软创造了上个世纪的财富神话。”克劳士比接着问道:“但你们知道比尔·盖茨是凭什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他在电脑方面是个天才。”盖瑞率先回答道
  “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比尔接着说。
  “而且,他也是一个出色的经营管理天才。”杨作了补充。
  “你们都说得很对,”克劳士比笑了笑,“除此之外,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微软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员工。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