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515局的瘫痪。据测试,同一时间,大约有15000个电话同时拨打北京音乐台的热线。可见热线电话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广播变得不再高高在上,成为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同样处于改革进程中与受众贴得最近的媒介。可以说,稍后报纸的舆情监督、电视的观众参与,都从广播与听众的互动中得到启示。  今天,从传播学的视境来看,广播对受众的关注是暗合了市场驱动新闻学的原理的。约翰·麦克马纳斯说:“为了多出售一些广告版面和时间,向受众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内容,以保持和获得受众。当然,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是由来自读者和观众的反馈决定了。”注重与听众的互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受众数字最大化。  不过,注重受众、强化互动,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共同天职。但是,于音乐广播而言,与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似乎更为突出。在当今的受传环境下,只有与听众进行有效互动,才算是完成了广播的传播过程。  朱立元的《接受美学》和张凤铸的《中国广播文艺学》,都对广播中听众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他们的理论框架来观照中国的音乐广播,会生触类旁通之感。他们的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作品”这一概念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只有当听众以音乐的方式去倾听音乐节目时,音乐广播节目才能作为真正完整的音乐作品而存在,才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音乐广播作为艺术品种,只有对能够通过听觉来欣赏他们的审美感知来说才有意义。听众的欣赏活动将音乐广播不同于其他艺术活动的潜在特质臻于实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  从创作流程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听众的接受活动将反馈到创作活动中去,起到刺激、补充甚至指导创作活动的作用。大量的听众收听情况调查、听众心理研究,从来就是广播工作决策的重要内容。音乐广播作为一种运动状态而存在,创作者、节目本身及听众,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就音乐广播的存在方式来说,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听众。广播作为一种极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节目的审美效果,除了靠DJ的音乐素质、文学修养和技术熟练程度,还要靠听众的检验。音乐广播创作中的一切努力都只能为了一个目标——符合听觉艺术的审美特性,创造良好的听觉审美效果。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广播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社会交流过程。马克思曾为我们总结过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听众于音乐广播节目的创作互为目的、互为动力、互相创造出对方。音乐广播节目的创作在于满足、指导、培养听众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而同时听众的需要与审美力又在规范、指引、培养着DJ们的创作方向与艺术素质,二者相互作用,最终成了独特的艺术品类——音乐广播节目。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互动的方式
现代科技的昌明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很多方式,而时刻与高新科技保持步调一致的音乐广播也获得了更多可以选择的互动手段。从与节目播出的时间步调上来看,音乐广播节目的互动大致可分为两种: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  同步互动  (1)热线电话。节目一边运行,互动一边展开。听众拨通电台的热线号码,便可参与到节目之中;点歌、讨论话题、反映舆情、深夜倾诉、参与采访,内容可涉猎音乐广播的各种节目类型。其优势在于:及时、新鲜、有说服力;其劣势在于:DJ较难掌控参与电话的节奏,表达不清或者没有代表性的电话会对其他听众的收听情绪产生波动,甚至DJ对电话的内容无法过滤。好在现在不少电台已使用延时器,宁愿用听众收听与实际播出时的6秒的时间差,换取节目的安全播出。  (2)请听众进直播室。此种方式能避免热线电话可能产生的失控状况,并对其他听众产生“连带”的心理效果:我有兴趣也可以走进直播室。但如果走进直播室的听众选择的话题无趣,或口齿不清、表达不顺,会对节目的播出效果大打折扣。  (3)见面会。DJ与VJ的区别,显然在于一个出声,一个露脸,有人便认为DJ的神秘感是广播人弥足珍贵的财富。而事实上,在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DJ“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古朴存在,已经遥不可及了。在必要时,DJ需要走出直播室,与听众面对面的互动。这是提升DJ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最好方式。但见面会之类近距离的人际沟通,需要DJ待人接物的得体、遇到突发情况的机变。  (4)调查座谈会。这是较为传统的互动方式,邀请一些听众与DJ座谈,调查听众对节目的听后感,对DJ主持风格的评价,甚至一些电台据听众座谈会发布收听率调查报告。此种方式比较正式,但耗时耗力,现今已不多用。  异步互动  (1)来信。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交往方式之一,但对音乐广播而言,却是最稳妥的互动方式。它可以让听众字斟句酌,主题集中,文字也较为畅达;DJ在选用时较易实施把关人的作用,对来信进行编辑处理。唯一不足是时效性稍弱。  (2)网络BBS。与来信相比,在DJ主持的节目的网络BBS中发帖进行参与,可以更加便捷、迅速。同时,来信如果不经DJ处理,便没有了阅读功效,但BBS中的发言,即便被DJ忽略,也会有被其他网民阅读的可能,并形成公开、畅达的讨论。  (3)短信。短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已让传播学者们惊呼:“第五媒体到来了!”在2003年非典盛行之时,在传统媒体一致失语的情况下,短信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在音乐广播中,借助SP商开发短信业务,已成为不少音乐广播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短信互动,DJ同样可施展把关人之作用,把不适合公开播出的参与内容拒之门外。但由于一条短信本身字长不超过70字,因此,以短信进行的互动会使节目的节奏明显加快,互动内容较少回味余地。    

名人访谈节目
名人访谈节目,顾名思义,是指DJ在直播室对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就某些话题所进行的谈话类节目。时间长度依据节目状态从30分钟至60分钟不等,并根据节目的需要辅以听众的参与、音乐作品的欣赏等不同的表现手段。  从系统论的视境来考察音乐广播,将会发现它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动态系统。它由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DJ的主持、听众的反馈、广播传音、发送、传输等要素有序结构而成。音乐广播节目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音乐广播节目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DJ而言,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播出,各司其职,但环环相扣,且不可或缺。强调某一环节重要过其余,多少显得书生气。但是,因为集上述诸多环节于一体,其名人的轰动效应、纪实性的传播方式、还原真实话语的传播追求,对DJ业务素养的要求更苛刻、更全方位,尤其是采访、写作与编辑的三重控制,使得名人访谈节目成为最考DJ功力的节目类型。    

主持人的心理塑造(1)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名人访谈节目是在DJ和被访名人之间,在他们与听众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这种节目形式运用得好,可以提高节目的收听率,调动听众的参与,塑造良好的DJ形象。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少名人访谈节目离预计的传播效果差距甚远,被访名人不来情绪,听众听来味同嚼蜡,DJ自己也疲累不堪。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关键一点是DJ常常忽略了心理塑造。  “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访谈都吸收了许多世纪以来人类交际的经验,包括:交谈、倾听他人诉说、为心理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