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诉的处理者如何让客户不再投诉
投诉处理能鼓励顾客说出心中的不满,通常这些不满包括以下所有或者某些做法:道歉,但是无所作为(正如第三章提到的,除了在为时太晚只能道歉的情况下,这么做是不够的)、拒绝、承诺没有兑现、根本没有回应、粗鲁的待遇、推托给他人、逃避个人责任、非语言的拒绝、顾客采访或者顾客审讯。
道歉,但是无所作为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餐馆,倚靠在一面刚粉刷过的墙上,离开的时候大衣粘上了一块油漆。所有的餐厅员工都向这位顾客道歉,但是都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弥补些什么。〃我很抱歉,但是我无能为力。〃顾客感慨说:〃他们很善于说〃对不起〃,但是却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对不起〃是远远不够的。〃
拒绝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四章 为什么大多数顾客不投诉(2)
客户由于投诉而受到责备。〃你把它搞砸了。你应该早点来投诉。你带来的保修卡是错误的,你还没有给我们品质保证卡。〃客户感慨:〃他们的保证卡没有任何意义。〃
承诺没有兑现
服务提供者承诺会及时纠正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和广告中宣传的反差极大。客户反映:〃他们根本就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根本没有回应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你想象中的更加频繁。对于客户的投诉信,公司不回电话,也没有其他回应。客户有时候会打好几个电话,每一次都被告知公司将会及时和他们联系,但是什么回音也没有。客户无可奈何:〃忘记这回事吧。这些人只想要我们的钱,然后他们就什么都不管了。〃
粗鲁的待遇
很多客户被粗鲁地对待,公司把基本的礼貌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客户受到了侮辱。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个罪犯一样。〃没有人曾经向我们投诉过这些。〃公司的代表可能会说这么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想这么投诉,它只意味着还没有人来投诉过)。客户会表示:〃我以后再也不想和这些人有任何瓜葛。〃
被推托给其他人
〃我无法帮助你。你必须去楼上(跟另外一个人说……写下你的意见,然后把它们送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只是分销商……你必须跟厂家联系。〃客户只好表示:〃为什么他们把事情弄得这么困难?他们不想听我的意见么?〃
逃避个人责任
〃我没有做过这件事情,这不是我的责任,我想要帮助你,但是我不负责处理这件事(我只是在这儿工作……规定并不是我制定的……不是我给你服务的……而是我的同事……这责任是我们的供应商的……或者是因为我们的货运公司……寄信人……我们愚蠢的政策……我的坏经理……或者是糟糕的天气),您还指望我能做些什么呢?〃客户说:〃这些人马上就走开了。没有人想要承担责任,所以他们把我交给下级员工,他们什么事情也不能做。〃
非语言的拒绝
有时候,顾客投诉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显得没有耐性,或者让顾客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更希望做点别的事情,而不是倾听客户喋喋不休地抱怨。这种态度并没有偏离接受客户投诉的主题,但是整个气氛却很清楚地传达了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信息。顾客评价说:〃他们说要听我投诉,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令人愉悦。〃
顾客采访
在想要寻求帮助之前,顾客会被问及一长串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的住址在哪儿?你什么时候买的这个物品?谁为你服务的?谁那样告诉你的?你支付的是现金吗?你的收据在哪儿?你有没有ID?〃也许公司需要问这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开始修复服务过程的好方式。顾客会说:〃我只是想让我的钱花得更有价值,为什么他们把我当人质一样对待?〃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顾客采访往往导致了顾客审讯。
顾客审讯
公司常常怀疑顾客的动机、能力,或者是否有来投诉的权利,这使得顾客常常从属于第三等级的地位。〃我怎么能肯定你说的是真的?你确定是在我们这儿买的吗?你按照说明书操作了吗?甚至你读过说明书没有?你确信你没有摔过它?〃这种审问常常这么结尾:〃任何人都可以那样要求,你不会相信有多少人曾经告诉过我们这样的故事了。〃任何人都可以编这样的故事,顾客顿时无语了。
公司体制如何让顾客无法进行投诉
顾客并不愚蠢,他们能直接感觉到从第一线员工那里受到了无礼的对待,他们也会发现那些让他们不去投诉的细微的线索。有时候,几个线索便会马上发挥作用。如果顾客坚持要面对所有阻碍他进行投诉的事情,他们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严重的问题。公司通过几种方式让顾客无法进行投诉:人们不知道去哪儿和怎样投诉,要经过一番激战才能解决投诉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了了之,或者公司的保证不总是奏效。
人们不知道去哪儿和怎样投诉
。▲虹▲QIAO书吧▲
第24节:第四章 为什么大多数顾客不投诉(3)
一些零售商店没有清楚地告诉顾客客户服务部门在什么地方。顾客们不知道上哪儿找相关工作人员咨询问题,或者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应该指引顾客去找哪个人来解决问题,于是,顾客只好去找经理,但是经理可能又让他们去找客服中心更换产品,而客服中心并不能将客户的投诉反馈给管理层。
顾客可能从电话簿上查到公司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往往是接线员,他们并不知道客户的投诉电话应该转接给谁。接线员可能把电话随便转接给任何人,那个人然后又转接给另一个人,他们都不知道该把这样的投诉电话转到哪儿。顾客最后终于发怒了,要求直接和公司的高层领导对话,然而这么做对于解决顾客最初的投诉可能根本没有必要。
你自己可以做个试验。走进一家零售商店,你可以问工作人员哪儿能受理顾客投诉,看看有多少个工作人员知道你该上哪儿投诉,有多少会付出努力直接帮你快速地解决问题;给你所在区域的公司打电话,告诉接电话的人你要投诉他们公司的产品,问问他你该找什么人解决问题;再给一家大公司打电话,可能是一家《财富》500强的公司,问问接电话的人你的投诉信应该投递到什么地址。根据我们的经验,除非你很幸运,否则这些问题得不到快速而肯定的回答。
要经过一番激战才能解决投诉问题
公司可能会要求顾客在特定的时间段才能跟投诉部门取得联系,而这些时间段恰好是顾客们正常工作的时间;顾客还会被要求填写很多复杂的表格,而这些表格根本就没有地方让顾客列出自己想要投诉的问题。
一些公司给顾客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投诉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这让公司发展处于更大的危险当中。例如,很多高科技公司将他们业务的最后部分……产品支持外包了出去。当顾客打电话寻求产品支持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并不是跟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在对话。例如,顾客可能会在30天的免费保修期内拨打一家软件公司的客服热线,报告一个产品的缺陷,但是如果这些客户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产品的说明,而是产品软件的漏洞修复,那么情况会怎么样呢?客服人员会告诉他们,您现在联系的是产品支持提供商,而不是生产商,要报告一个软件的漏洞,您必须直接和软件公司联系,而这些客服人员也不知道该指引这些投诉者去哪儿投诉。这些事情可能发生吗?是的,这正是我们的一个作者的亲身经历。这些顾客的动机作为一种反馈,会给这家软件公司带来什么启示呢?将业务外包出去的那些公司必须很小心地调整他们的投诉政策,这样那些卖家才能天衣无缝地实施这些投诉的处理措施。在整个产品使用周期当中,每一家公司都有必要设置专人负责调整投诉政策。
问题的解决不了了之
有时候,整个申诉体系都很健全地存在,但是顾客提出抱怨之后,却没人反应。顾客见到这种情况,往后可能不想再提出抱怨。
为什么顾客的投诉得不到回应,这个问题有好几种解释。有时候位于前线